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瓜》一课是我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的一堂科学探究课。本堂课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西瓜进行研究,并采用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辨别西瓜的生熟来探究西瓜,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物体的能力。在本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要求教师准备一些同一品种的西瓜(每个小组一只),并且成熟的和不成熟的都要有;二是要求教师自己会辨别西瓜的生熟。课的结构如下:一、谈西瓜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了解西瓜的一些用途,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1.教师拿出一只西瓜:老师今天带来了…  相似文献   

2.
“这西瓜长得多好啊!”“好西瓜,一个怕有二十多斤吧!”“这样大的西瓜真少有哇!”战士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称赞。……可也奇怪,他们就那么说说,还是一步不停地往前走。——这是《西瓜兄弟》(小语第四册)里的一段话。教师认为,一下子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是困难的,于是作了示范朗读。教师对引号里的三句话这样处理:①全是赞美的语气;②全是较快的速度;③三句话高低有别。读后,教师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1.多媒体演示。教师创设一个"唐僧师徒分西瓜" 的故事情境,悟空提出了3个问题让八戒回答,答对了才允许八戒吃西瓜。(1)有4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2)有2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3)如果只有1个西瓜,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 2.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4.
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思想性强,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是小学生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何组织好游戏教学呢?一、在游戏中渗透思想教育趣味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但是仅强调趣味性还不够,教师还应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让小学生在有趣中受到有益的感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假设、虚构、表扬、鼓励等方法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搬运实心球”游戏,教师可以以“搬运西瓜”的活动,形象地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游戏前,教师对学生动员:今年咱们农业上“西瓜”大丰收,为了将“西瓜”紧…  相似文献   

5.
直面问题:小数除法这单元的练习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上图):(1)平均每个西瓜多少千克?(2)每千克西瓜多少元?(简称西瓜问题)结果这两小题全部答对的学生还  相似文献   

6.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精心设计计算练习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把枯燥的练习变成有趣地活动。一、生活实例练习生活实例练习就是要设计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设计连加计算的练习时,我先出示了一张超市水果信息表:(单位:千克)水果名称苹果葡萄橘子香蕉西瓜重量2485196728439633579再出示要求:1.算一算苹果、葡萄、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2.算一算橘子、香蕉、西瓜一共有多少千克。由于水果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爱吃的食品之一,学生觉得眼中看到的不是单调呆板的连加计算题,而是生活中颇有…  相似文献   

7.
课堂写真你认识分数吗因为是借班上课,教师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并顺着“认识”这个话题进入了教学。“你认识分数吗?你能说几个分数吗?”教师的话音刚落,很多学生举手。几位学生分别说出310、21、14、86等分数,教师随机板书并出示1个正方形、8个西瓜的图片(每排4个,共2排)等让学生说说12、41的意义。学生说过之后,教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谁来画一画、分一分?”接着又追问:“这里是把什么看做整体‘1’,一份是几个西瓜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为什么铅笔不一样多教师出示两盒外包装一样的铅…  相似文献   

8.
"小数除法"这单元的练习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上图):(1)平均每个西瓜多少千克?(2)每千克西瓜多少元?(简称"西瓜问题")结果这两小题全部答对的学生还不到50%,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最基本的送分题却成为学生集体丢分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是课标中的新理念。如何尊重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例说明:1.曲解“尊重”———偏离主题不指正从教师的“一言堂”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一个不小的转折,所以,许多教师就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对学生偏离主题的“独特体验”也听之任之,不敢指正。有位教师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教师问学生,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有位学生回答,这只小猴子很有头脑,它不要玉米要桃子,不要桃子要西瓜,最后又扔掉西瓜想要小兔子,他每一次都留下了最值钱的东西。教师马上肯定,还跷起大拇…  相似文献   

10.
优化新课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故事导入,引人入胜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保持他们的注意力。故事以引人入胜的情节磁石般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教学如果能用故事导入新课,将会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其乐无穷,学习氛围也更加轻松、愉快。如《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教师用学生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又累又渴。唐僧说“:悟空,把包里的西瓜拿来解解渴吧!”悟空高兴地把西瓜拿来,只见师傅“咔、咔”两刀,把西瓜平均分成了四块,八戒首先抢走了一块。请同学们说一说,八戒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生:1/4)这时,悟空不…  相似文献   

11.
反思、总结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直观性小学英语教材(人教版)的编排顺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的。为了让学生领会英语的意思,课文附有儿童喜爱、易懂的人物及动物图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片,如教学fru(it水果)时,教师可以把apple(苹果)、peach(桃子)、banana(香蕉)、orang(e桔子)、watermelo(n西瓜)、tangerin(e蒰柑)等用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或画在教学卡片上,以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使其具有直观性。认读时,学生把单词和实物图画结合在一起,能很快记住所学单词。另外,…  相似文献   

12.
我觉得该活动可以让幼儿进行分组操作,采取多种方式串水果。教师首先肯定幼儿的每一串作品(即便是无序的),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喜悦。接着,引导幼儿欣赏有序排列的水果串。例如:紫莹莹的一串葡萄、红彤彤的一串西瓜,可以让爱吃葡萄、西瓜的人痛痛快快地解馋;一块西瓜一块苹果,有红有白,颜色搭配得真好看;一块西瓜一块梨子两颗葡萄,方方圆圆多有趣。教师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评价幼儿作品,也可用参与小组制作等方式暗示幼儿,鼓励幼儿按照某种序列串水果。接着,可组织水果串展示会。教师可先引导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再请幼儿挑选自己满意的、有趣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评价:增值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值评价法是一种借助统计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即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程度)作出判断的评价方法。目前在美国、英国和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增值评价法作为教师评价的一种方法有其利弊。学生的考试成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值评价法不应该也不能够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4.
问题来源:我听了一节市级比赛课“小数乘整数”,到课结束时,学生始终抱着“拆开算”的方法不放。如1.8×4,想:4×0.8=3.2,4×1=4,3.2 4=7.2。教师设法往竖式上引导,可学生就是不领情,没有这种心理需求,没有真正构建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的内在联系。为此,我非常好奇,马上回到学校,按照这位教师的设计也上了这一课。奇怪的是,不同学校的学生却出现了同样的情况。难道这真是同一设计上的必然产物?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过程:教师提供生活中的购物单(如下)让学生完成。物品单价(元)数量(千克)总价(元)西瓜3/千克…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一家水果店销售两种西瓜的价格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上图回答问题:(1)哪种西瓜的价格比较便宜? (2)买3千克无籽西瓜,4千克有籽西瓜,分别要花多少钱? (3)花18元钱买无籽西瓜最多不超过多少千克?如果买有籽西瓜呢?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教育界人人熟悉的画苹果的故事:大意是说,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引白《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一、ReviewT:Nowboysandgirls.Look。What'sthisinEnglish?(教师呈现梨、桃等多种水果实物,复习其单数形式。)Sl,S2,…:Apear,apeach…(学生纷纷举手示意,嘴里还不停的说“Me,me…”气氛热烈)T:Doyoulikeawatermelon?(当学生回答Awatermelon时)Ss:Yes,Ido.(许多学生异口同声)T:NowI’mawatermelon.(教师戴上漂亮的西瓜头饰)接着帮助学生戴上桔子、芒果、苹果等头饰,引导同学间互相介绍:Thisisanorange…然后再上台介绍。(评析:头饰将各种水果拟人化。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头饰,身临其境,并用英语互相介绍,既激发了参与英…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这种现象一直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重教轻学的结果。教师将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重视了"教",包揽了"学"。其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倍功半。这正是"教师中心论"的表现。这种观点认为: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过程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一切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学生很少有自主性,比如教师一厢情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学问的怀疑。我还要加上一句,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杜勃罗百波夫语)。” 教师的威信关系着教师事业的成败,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德才”的反映。教师受到学生尊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在平时的测验中,教师发现一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考得不理想,教师便对该生说:“你怎么考的,怎么才考了80多分,就连某某某同学(平时学习较差)都考了85分。”教师虽是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但一经透出,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老师的心中,学生仍然有等级之分,教师关注较多的往往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关注却较少,某同学也会因此句话而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挫伤,刚刚燃起的一点学习热情,可能就会因为教师的这一句话,学生从此就会一蹶不振,对学习失去兴趣,成为学习上的一名差生。以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