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秉 《语文知识》2001,(10):35-36
我们的方块字中形近字、谐音字特别多,稍有不慎就会读错、写锚,而水平差的人强不知以为知,更是笑话百出。清末的一次科举考试,以《尚书》中的“昧昧我思之”为题,意为“深切地默默想念“。一位考生却误将“昧昧”写成“妹妹”,文章内容自然更是南辕北辙。阅卷的考官见题目错写成了:妹妹我思之。成为”思妹心切”之意,不禁哑然  相似文献   

2.
汉字不仅字数多,而且许多汉字或形体相似,或笔画相似,或偏旁相似……这些现象给我们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了许多麻烦。前清时代有个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在考卷里竟然把《书经·秦世篇》中的“昧昧我思之”错写成“妹妹我思之”。批卷先生见了啼笑皆  相似文献   

3.
妙批作文     
《初中生》2010,(1)
清末一次科举考试,卷子中有引自<诗经·秦誓>"昧昧我思之"("昧昧"在此作沉思状讲)之句,一考生将其抄写成"妹妹我思之".阅卷考官又好气又好笑,遂在其句旁批道:"哥哥你错了."讽谑之笔,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4.
一、如何“读文悟道” 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昧,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才能达到读文悟道之境界。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正如古人所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评批,按理应属公文类。既是公文,就该写得四平八稳,规规矩矩,而不允许即兴发挥。但这样就难免索然无味。有些高手却不囿于此, 在中肯、准确的前提下,巧作点饰,使本来枯燥的东西顿时妙趣横生。古时候科举考试,考官要在卷面上加评语。相传唐时某地童子试,考题是《诗经》中的一句: “昧昧我思之”,不想有个考生竟  相似文献   

6.
呼唤有“思”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中“思”的缺席表现为:教育中存在着技术之思的泛滥与解放之思的缺席,“我—它”之思的充斥与“我—你”之思的缺席,对在场之思的关注与超越在场之思的缺席。我们不满足于本真的思在教育中的缺席现状而呼唤有思的教育。教育中“思”的到场离不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离不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自始至终所保持的惊异状态。  相似文献   

7.
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所以善教者,应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乐思与善思。乐思,方能变“要我思”为“我要思”;善思,即为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  相似文献   

8.
杀之而已矣明朝的一次考试,以《杀鸡》为题,有个考生提笔写道:"为雄鸡,为雌鸡,不雄不雌为阉鸡,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为红鸡,为白鸡,不红不白为花鸡矣,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如此《杀鸡》作文,可谓"雷人"。哥哥你错也清代有一年乡试,其命题为《昧昧我思之》,这是语出《周书·秦誓》中的一句话,昧昧的意思是暗暗、静静,原意是  相似文献   

9.
随着二十世纪语言学的转向,拉康在其背景下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与思考。以笛卡尔确定主体性的“我思故我在”为基础,拉康的“我不在我思之处”将其进一步深化,“我不在”之“我”与“我思之处”之“我”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是实在界与想象界的映象,也是思考主体与真实主体、言中主体与发言主体、真实之我与伪装之我的直接显现。拉康将不同语境下的我进行区分,是一次打破传统的突破,而这一突破也正是他这一思想提出具有价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千万记住:吸纳“他思”而不盲从“他思”,坚信“我思故我在”,你的思维之光将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技术的哲思经历了“无思之思”、“有思之思”和“反思之思”三个阶段。“无思之思”是哲学史中对技术的不显眼的、零散的思考;“有思之思”是自技术哲学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对技术所作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反思之思”是对于技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幅短小,没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现象,内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课文自然顺序讲解,则很难启愤发悱。我抓住一个“思”字,贯通全文,分步设置障碍,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设计提要]本设计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思”之除蔽;二、“思”之讽谏;三、“思”之验证。[设计实施]一、“思”之除蔽[问题]邹忌“暮寝而思之”,他“思”了些什么?(这个问题是设置的“障碍”,学生容易不假思索地答为“私、畏、求”这个结论。一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却回答得不全面,这就调动起他们动脑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以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相似文献   

13.
故乡     
<正>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各种各样的思乡之苦、恋乡之愁,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曹丕的“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也有沈如筠的“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这些诗句,表达了身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对故乡魂牵梦萦的深情。故乡,可以是一种愁绪。我幼时大都在外婆家度过,那儿虽不是我严格意义上的故乡,但在我心中却胜似故乡。  相似文献   

14.
《语课程标准》指出,作教学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日前参加苏教版小学语青年教师教学研讨.观摩了多节色彩斑斓的作课,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其中王晓波老师执教的《真是没想到》一课以“玩”为本,巧设悬念,津津有昧的游戏、有滋有昧的对话、润物无声的指导,活动中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情节,令人不禁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15.
读书 感悟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思想就十分强调感悟,诵读体味是感悟文章的基本策略,古人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感悟的经验,其核心是重读、重思。例如,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苟子在《劝学》中指出,读书应“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可以说,读和思是两种最基本的感悟方式。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诵读感悟之妙用。从上课伊始,我就从读与思着手。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考”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使学生思之有“源”、思之有“理”、思之有“序”、思之有“创”,这是广大教师应当思考的。  相似文献   

17.
《关雎》“寤寐思服”之下,《传》云:“服思之也。”四字当连读,共训“思服”。作诗时为了能更好地押韵,“思服”乃“服思”之倒,“服”当通“復”。“思服”非同义并列连,乃前正后偏之结构。“思服”,“反复思念之”之谓也。  相似文献   

18.
此文“思”字立骨——以“只是跃动的神思在我的指间跳跃,灵性的回归让我须发皆白”同“眼神懒懒地扫过地面,寻找可吃可穿可用的东西”对比出之。但是,第二自然段中的“注视”应改为“关心”,以强化“思”字;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我思故我在”应该删除,以防“思”出偏差——行文忌泥实而不顾主旨。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4年全国高考辽亍卷“平凡与自豪”作文话题,变格的途径是:强化柏拉图对拾荒者前后两次问“你是谁”不予回答的描写;详写哲学家与拾荒者在市井“并肩拾荒”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禄彦海 《教育艺术》2003,(11):25-26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其意乃“思之吾也”,亦即“思考的我”;若从右往左看,其意乃“吾之思也”,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悟性乃是思考者与独创者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  相似文献   

20.
《诗·关睢》“寤寐思服”一句作何训释,前人意见不一,如: 毛亨:“服,思之也。” 郑玄:“服,事也。求贤女而不得,觉寐则思已职事当谁与共之乎?” 孔颖达:“觉寐之中服膺念虑而思之。” 朱熹:“服,犹怀也。” 朱骏声:《诗·关睢》‘寤寐思服’,传‘思之也’。愚按:‘伏而思之也’。” 郑玄不同意毛享的训释,本《尔雅·释诂》文训服为事。服训事,思服则是“思事”或“思职事”,郑却说成“思已职事当谁与共之”,增字为训,辗转迂曲,龃龉不通。孔颖达本王肃之训(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