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化与娱乐是消费主义文化的两面,消费主义文化旨在通过娱乐的方式来完成其文化功能。消费打破了人类原有的关于故乡——家园的想象,并将乡土作为文化来消费、娱乐。农村题材影视剧是一种便捷载体。赵本山系列农村题材影视剧获得的巨大成功及当下衰落,就体现了娱乐与文化在并行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当代精神文化表征世界的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视像文化越来越发达,音乐娱乐消费活动应运而生。大型音乐会是当今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最典型、最经典的形式,最能体现音乐艺术价值与音乐娱乐消费价值的结合;个人的日常音乐欣赏乃音乐娱乐消费活动最常态化、大众化的形式,很好地实现了消费者个性特征的自由张扬和满足;参与卡拉OK演唱则是音乐娱乐消费活动中的一种消遣形式,这种形式一方面释放、排遣了自我,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广泛的社交功能;音乐真人秀则是当今音乐消费活动中的一种新的游戏形式。音乐选秀游戏活动的核心要素是舞台场景设计、真人形象建构、音乐诞生过程展示等。音乐选秀的过程虽很精彩,但很难创造经典作品;音乐选秀捧红了一批歌手,激发了全民音乐热情,普及了音乐文化,既满足了人们享受音乐精神文化的需求,又推动了音乐精神文化向现实消费资源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对促进居民素质提高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韩国与我国相邻,韩国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需求旺盛,在促进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重视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以及农村合作组织对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方面的推动作用等。这些经验为促进江苏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娱乐与消费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泛娱乐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渗透,离不开消费逻辑的推波助澜。泛娱乐主义内含着一定的消费逻辑,消费景观催生泛娱乐主义,消费异化操纵泛娱乐生产,消费逐利渗透泛娱乐传播。消费逻辑操控下的泛娱乐主义陷入消费茧房,致使符码消费肢解理性消费观念,符码价值解构和谐文化意蕴,符码象征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应对泛娱乐主义的消费逻辑,必须在意识形态维度对其进行深刻批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抵制消费娱乐陷阱,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以引领娱乐消费文化,加强泛娱乐主义治理以培育良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城乡居民用于文教、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随着文化消费的增长.中国茶馆业的发展也有了良好的势头.成为我国文化消费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蒋建国先生所著《消费文化传播与媒介社会责任》借助于西方媒体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从媒介形态和全球化着眼西方消费文化的传播,指出了这种娱乐至上、消费至上、利益至上的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西方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文化消费主义植入网络空间,生成了网络文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被异化了的消费,网络文化消费主义主要表征为"自我中心观念"导致网络文化消费意识功利化、庸俗化,"拟态环境渲染"引致网络文化消费产品符号化、虚幻化,"技术驱动传播"致使网络文化消费话语扩散化、隐性化以及"资本逻辑宰制"引发网络文化消费精神娱乐化、畸形化.其实质是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清代江南民众娱乐消费日益增长.至少从晚明至清代,在江南都市群落中初步形成了娱乐市场网络.在娱乐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固定娱乐市场、季节性娱乐集市、节日娱乐集市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传统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由此说明,在清代江南,城市民众不仅满足生存需要,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突破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物质消费的主导阶段,表明晚明以来江南社会经济文化及城市化较之以往有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瑞森作品多处描写了一战后到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独特的消费文化现象。鲍德里亚有关消费文化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读莫瑞森作品中与消费文化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即饮食、穿着、娱乐休闲、品牌以及身体消费,分析"大众消费模式"所带来的美国黑人消费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转变,并借此探讨消费对于黑人的符号价值意义和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杂志、手机网络和触摸媒体等"新媒介"的兴起与发展,大学生中呈现出网络文化消费经常化、需求多元化和消费娱乐化等网络文化消费误区。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合理利用网络和提高文化鉴赏能力等方面进行合理引导,对促进其健康成长,显然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是营销界和传播界当前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以白领消费特征为代表的消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白领消费文化以快餐文化为表现,以文化壁垒为特征,体现了形象消费主义的实质。以这一实质为线索,我们看到炫耀型消费、白领追随型消费与白领消费文化的相关特征,为我们全面认识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以物为中心的全球化过程中,消费与文化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消费文化也无疑成为全球性文化问题。本文从文化与当前社会消费的互动关系中发现:一方面,商品消费中渗透着文化意义,符号价值淹没了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在文化视野中阐释消费,可以看出文化将是消费的终极意义和归宿。立足于以上的分析,将透视出这种文化视野中的消费分析即消费文化对于现今中国国情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第一性的存在 ,消费文化本质上只是我们反映消费而获得的关于消费的思想、观念、知识和理论。讲消费文化旨在强调消费者在消费中必须学习和运用人类认识消费的积极成果 ,增强消费行为的自觉性。把消费文化理解为优美的消费环境、具有文化味的消费资料和以此为对象的消费活动 ,会引起理论上的混乱 ,并妨碍消费文化指导作用的发挥和消费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消费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起,消费经济学者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开始形成热潮。探求社会过渡时期英国富裕农民群体服饰的消费,展现这些乡村精英群体的消费经济和消费文化,有助于深入考察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过渡时期,人们的消费活动所体现的物质文化、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及其对英国社会经济的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理论是波德里亚大众文化观的思想背景。波德里亚认为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性是大众文化的本性。但波德里亚在具体阐述他的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时却显示出理论上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文化消费低迷,扩大农村文化消费,必须充分认识文化消费的意义与价值,更新农民消费观念;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教育结构,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切实履行地方政府文化职能,优化农村文化消费环境;研究把握农村文化消费特点,加强农村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7.
孙岿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5):99-102
消费一直是朝鲜族社会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劳务输出打破了原有社会体系的均衡,造成新的消费需求。“韩流”加速了外来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使朝鲜族消费的社会整合作用滞后于它的分化作用。朝鲜族消费文化变迁应该是由无意识变迁到有意识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应利用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杠杆”来指导和调节消费者的行为,促进消费者行为合理化,使其在社会整合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文化被视为是一种消费文化,表现为生产符号和影像的文化工业的兴盛,也带来当代德育的转向。构建身份认同和消费时的情感满足,是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消费文化导致他们的消费行为出现享乐主义倾向、异化倾向和网购时的非理性主义等。因此,高校消费德育的实现可以采取以下路径:激发道德主体自觉性,对抗物的异化;树立道德情感意识,增加身份认同感;培养道德批判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消费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对两所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先进文化引领高校健康消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韩困首尔W饭店的消费文化为例,阐述了当今社会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原因及其发展,强调了消费在不同社会中对经济、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对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从生产逻辑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借用符号学研究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社会的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