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人永远铭记的一刻.汶川地震,死难者数万人,伤残者数十万人,财产损失数千亿元.但从地震的那一刻起,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全球各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物资援助和精神关爱很快被送达灾区.抗震救灾的积极开展与电视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密不可分,在大众传播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电视传播通过真实直接的报道,让广大受众在最快的时间里了解灾区人民的困苦,让更多人关注灾区、心系灾区、帮助灾区.同时,在这次关于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中,公益广告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特有的号召力量,成为电视媒体抗震救灾期间的重要呈现模式,充分展示了公益广告的诸多社会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在北京的办公楼里感觉到大地摇晃的时候,在四川,已经有很多人被埋在了废墟里。那是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从那一刻起,中国的大西南成了让所有华夏儿女最牵挂的地方,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跨越千山万水,穿过残垣断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传递信息、播撒温暖、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入城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上,“入城”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分量,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由曲折走向胜利辉煌的写照,是由战争走向和平的历史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者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开始。从中国共产党“入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入城”一词作为永恒,载入了历史的史册。  相似文献   

4.
涂蕙 《编辑之友》2010,(12):94-95
饥荒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诅咒. 从人类出现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开始了与饥饿作斗争的历程.饥荒绝非纯粹地由自然灾害造成,即使在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饥饿和饥荒现象依旧存在,其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远共于战争、瘟疫等.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是中国的一次国难,是中国人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场战争.抗震救灾期间,广大观众在24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中重新审视个人、社会、甚至人类本身.  相似文献   

6.
震惊中外的"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从那一刻起,我们的心再也没有放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与周密部署下,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群众和人民解放军、公安、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等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抗震救灾的紧急抢险之中。人民群众也通过各种传媒渠道,获悉并分担着在无比艰难的四川震区人民群众的巨大艰难与悲痛。  相似文献   

7.
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新闻宣传工作,是军队新闻媒体和军事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此次青海玉树地区抗震救灾的报道实践,对我们搞好非战争军事行动新闻报道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提近年来,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如抗震救灾、黄河炸凌、飞播造林、抗冰雪灾害、跨国运侨等,这些非战争军事行动不仅成为军队新闻工作者时常面临的重要采访课题,且在军事专业知识层面给军事媒体人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军事新闻报道中所蕴含的一种独特需求--探索军事题材报道的“专业”之道。  相似文献   

9.
纵观抗雪救灾、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亚丁湾护航等我军执行的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队主要媒体都作了很好的报道。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非战争军事行动日渐成为我军军事力量运用的一种常态。进一步搞好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是每一家军事新闻媒体面临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重要样式的情况下,如何使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更加卓有成效,是军事媒体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期专题结合“98抗洪、抗击“非典”、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与玉树抗震救灾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围绕增强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的主动意识、塑造人民军队形象、强化报道的权威性、在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重视报道的现场感等方面,对搞好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旋律的今天,无论是中国军队还是外国军队,参与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机会远远超过了真正的战争军事行动。2008年,中国军队参与的几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都特别引人注目。从春节前后抗击南方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到5月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行动,再到8月北京奥运会上令人眩目的开闭幕式表演和全方位的安保工作,还有9月的神舟七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万官兵参与的这些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都震撼了世界。  相似文献   

12.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全省档案部门受损严重。在灾难面前,灾区档案人不畏惧,不退缩,积极应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挥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投入到抗震救灾这场特殊战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震惊中国! 从这一刻起,全国人民的目光聚集四川,全国人民的心牵挂汶川。作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全国的新闻媒体随即将宣传报道重点转移汶川地震灾区。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河北电台生活广播在局、台领导的指示要求下迅速展开了抗震救灾工作,结合频道特点策划、制作一系列活动和特别节目,为抗震救灾工作尽一份新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经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2003年3月20日,对比过本地区各广播电台的相关报道,发现那一刻,无论是新闻台还是音乐台,无论是经济台还是交通台,所有的频率都在进行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那一瞬间,媒体的定位感消失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定位屏蔽”现象,笔者以为主要原因就是全球化时代所带  相似文献   

15.
从前在江湖上闯荡的人有句话老挂在嘴边: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意思是什么都不怕,一人做事一人当。其实,不在江湖上闯荡的小百姓从前也不更换姓名,爹妈或者私塾老师起的名,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一直要带到棺材,甚至死后还余音袅袅。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07,(13):79-80
博取表扬是人的天性。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渴望能够不断得到表扬:在家里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在学校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单位期望获得领导的表扬,在朋友中盼望得到异性的表扬……它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催化剂,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江西网在此次地震事件中主动承担起了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在报道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深入采访和严格审稿.遵守宣传纪律,不猎奇,不夸张、不泻染、不延误.将报道的重点落在抗震救灾工作上。为江西抗震救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8.
跨越     
<正>成长1994年,神州东南、海峡西岸,一颗耀眼的新星冉冉升起,一个全新的电视频道———东南卫视———走进了千家万户。从那一刻起,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东南卫视人开始了他们激情飞扬的惊世演绎。自1996年品牌栏目《记者行动》引起社会各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7,(13):79-80
博取表扬是人的天性。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渴望能够不断得到表扬:在家里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在学校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单位期望获得领导的表扬,在朋友中盼望得到异性的表扬……它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催化剂,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0.
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的119幅震撼心灵的摄影作品5月31日起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展出,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主办的《危境中的力量——上海市档案馆收藏吴学华汶川抗震救灾摄影作品展》,真实记录了上海消防救援队攻坚克难、拯救生命的动人情景。开展仪式上,上海消防救援队随队高级记者吴学华将反映抗震救灾的240幅摄影作品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永久收藏,上海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