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窗     
著、撰、编、辑、纂的区别著:所写书籍的体战和内容,都富有自己的创造性,叫‘著’。撰:写作内容虽不一定有创造性,但是能用自己的写作技术说明问题,说出道理,叫做‘撰’。编:或称‘编写’,综合诸说或史料,使之联为一体,给以适当编排,加上自己的见解‘编’。辑:指收集编选。即经作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著作“著”与“编”的科学界限王玉辛,王桂华【石家庄】长期以来,我国科学著作在署名时对于“著”与“编”(包括:辑、撰、述、纂)的区分极不严格,甚至不加区分,只写作者姓名,不署“著”或“编”、“编者”字样。这不仅不利于科学著述质量的提高,对于著作权...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5,(5):18-18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沦,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  相似文献   

4.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呆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  相似文献   

5.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编著将编和著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工作。所谓编,就是系统整理已知的资料或前人、他人的成果,如编辞典、教科书、年鉴等。所谓著,在于言人之所未曾言,在于能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开创、创新的性质。任何创造性的见解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编与著结合起...  相似文献   

6.
《出版视野》2005,(3):44-45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章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  相似文献   

7.
明万历刻本尚书揆一《尚书揆一》六卷,明邹期桢撰,邹期相编,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六册。半页九行二十字,左右双边,白口,无鱼尾。题“锡山邹期桢公宁父著弟邹期相公寅父编”。前有万历四十四年安  相似文献   

8.
1.书稿产生的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书稿产生的方式有: 著:是基于作者自己的观点、学识、研究成果,以及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作品。 合著: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者集体创作而成。 编:又叫编辑、编撰、编写。是根据现有资料或现成的作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和体例整理、加工而成的图书。  相似文献   

9.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著录”和“存目”的记载,收入外国人的著作有三十种(不包括外国人写的国学著作)。列入经部小学类的有:《西儒耳目资》,金尼阁著(此书一九五六年文学改革出版社曾影印)。列入史部的有:《安南志略》,十九卷黎崱著;《越史略》,三卷,不著撰人;《朝鲜史略》,六卷,不著撰人《朝鲜志》,二卷,不著撰人《职方外纪》,五  相似文献   

10.
编和撰老一辈的编辑,众口一词:干编辑这一行,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要当“杂家”,要“杂中有专”,“专中有杂”。一些老前辈,同时还举出邹韬奋、徐铸成、王利器、何满子、周振甫、赵超构(林放)等人为例,并加以说明之、阐释之。对于此,笔者常有所感,亦常有所思。一个干编辑工作的人,如果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仅凭着自己居于作品的“裁判员”和“评论家”的地位,就轻易地去肯定  相似文献   

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工作的两个基本程序,自接触事实线索开始到最后完成写作,记者的思维自始至终围绕着新闻报道的落点:新闻作品的创造.在这过程中,一些记者经常运用着一种思维方法--二度消化. 二度消化,也叫"第二度消化",是借用讲授学上的一个概念来考察记者思维.它在讲授学上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学过的讲授内容,进一步作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作准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民文学》、《钟山》、《十月》、《中国作家》、《厦门文学》、《长城》等期刊纷纷亮出“非虚构”或“纪实”旗号加以倡导。这些文学期刊希望借助于“非虚构”写作,弥补当前文学与现实疏离的状态,探讨一种“新的文学可能性”。非虚构写作强调在场性与审美性,但理论与实践往往是背离的。综观所发表的“非虚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对非虚构存在着某种误读,就像有论者指出的,“非虚构”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非虚构”又是一个“框”。束缚着作者的文体创造性。现结合具体作品。就非虚构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与非虚构文体建构的缺失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编、编著、著属于图书的三种著作方式。三种方式的作品原创性程度不同,著的原创性最高,编的原创性最低,编著则处于二者之间。也就是说,著的图书学术含量最高,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最多,其次是编著的图书。正因为如此,有相当多的图书原本著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籍装帧的历史是漫长的,不同时代的书籍装帧和名称也不同,按历史顺序,可分如下几种:编:秦汉时期的书籍主要是简策,材料是竹片或木板,用牛皮索编串成册,名之为“编”,或叫做“篇”。卷:比简策稍后一点的书籍叫帛书,是写在纺织品上  相似文献   

15.
编后     
本刊本期有好些文章值得读者深思、细读,特予推荐。 例如林穗芳先生的《关于“著作”概念和著作方式的历史发展》,就是编辑学研究中重要的新成果。它是林先生有关出版科学基本概念系列研究的又一力作;文章论述的“著作”概念的产生与词义的演变、著作方式的历史演变与多样化发展、如何区分古代著作活动与编辑活动三个问题都是编辑学研究中争议不少的重大理论问题。作者以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指出:古代编辑活动与现代编辑活动的内容、方式、范围不尽相同,但本质特征应当是一致的。无论古今,为出版而选择、整理加工自己组织来或别人投来的书稿,均不属著作活动。“撰”“编”“辑”“注”“修、纂”等在《古籍图书著录规则》中所以被称为“著作方式”,“著”“编著”“编写”“编纂”“辑”“编”“编辑”“整理”“编定”“编订”“选辑”“改编”“校”“注”“句读、标点”“补编、补遗、续编”等在《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所以被称为“著作方式”,都是因为它们直接与成书方式相联系,而不涉及出版问题。文章还指出,在古代非著作方式的编辑活动存在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6.
郝东红 《军事记者》2012,(11):71-71
开始写作文字叫“试笔”。不加思索随手写出叫“信笔”。有如神助写得特别好的文字叫“神笔”。文字改动的地方叫“改笔”。谦称自己的文字叫“拙笔”。旧社会称写公文、诉状叫“刀笔”。  相似文献   

17.
石印本<复古编>的刊印者认为此书据北宋写本刊印,写本序跋的作者认定该书为北宋张有所著,<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也著录为北宋张有撰.文章从石印本<复古编>的序跋和内容入手,考辨此书并非张有所撰,而是一本今人未知的元末清初年间的佚名文字学正字专书.  相似文献   

18.
《宋应星思想研究及诗文注译》最近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它与《天工开物新注研究》一书堪称为珠联璧合的姊妹作,都是作者杨维增副教授十多年来呕心沥血、艰辛钻研的劳动结晶。笔者先睹为快,深感有推荐的必要。《天工开物注研究》已有专文介绍,此不赘述。这里要谈的是二十多万字的《宋应星思想研究及诗文注译》一书。顾名思义,它包括作者对宋氏的思想研究(上编)和诗文注译(下编)两大部分(以下简称“上编”或“下编”)。“上编”是对宋应星思想作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所运用的材料主要是过去所称宋氏的“佚著四种”,兼及《天工开物》的有关内容。所谓“佚著四种”,就是本书的“三文一诗”,指的  相似文献   

19.
编辑分工的错位与改革对策编辑作为一种专业或职业加以确立,是分工发展的结果。回顾中国的出版史,最初编撰或编纂是合一的,与不发达的出版业相适应。随着出版业的发展,编与撰逐步分离,出现了自己不著述,专门以他人作品为工作对象的编辑。编辑的产生,有大地推动了出...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多年,从审读的大量人文社会科学的书稿以及阅读的其他同类书籍看,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到文风,从表现方法到艺术技巧,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些看法,以供参考。一、著作方式的表达名不副实著作方式表达一定要准确,要实事求是。它不仅关系到一本书的版本档案工作,有时还可能涉及版权问题。例如,把一本汇编书写成“著”“编著”或“编写”,这就是明显侵犯了他人的版权。在现实中,不少人往往把“编”提格为“编著”,把“编著”提格为“著”;个别人为了表示谦虚,把“编著”写成“编”,也不恰当,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