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分析】学生易错选 D。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但分封制在历史上并没有从此消失,刘邦、项羽、明太祖都曾经推行过分封制。  相似文献   

2.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概述。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周天子的私有制②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B.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东移D.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完善3.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大量荒地…  相似文献   

3.
一、井田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制度规定土地归国王所有,因此这里的“国有”不能理解为公有.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但它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同,井田制下的土地归国王一人所有.而后者可为封建国家、一般地主、农民所有。  相似文献   

4.
贾猛 《历史学习》2008,(4):14-16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奴隶社会: 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质:土地私有制,属于国王个人所有。) 兴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春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土地国有制度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井田制是中国奴隶社会特有的一种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有些特点,是学生不好理解的。讲清楚井田制这一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奴隶社会历史的一个关键。下面就个人想到的有关井田制概念教学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高考中涉及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试题较多,也反映了其重要性,因此笔者试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主要的发展脉络按照时间加以梳理。一、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在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共有,一起使用。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逐渐变为统治者奴隶主所有,西周时期"溥天之下.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古代史 1.井田制和分封制 训练1.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B.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 C.土地不得买卖 D.耕种者要交纳地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及印度的史实出发,论证了印度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初始阶段是国家土地所有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到奴隶社会后期,土地国有制的成份逐渐削弱,私有制的成份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国有制,也可以是私有制,还可以表现为村社集体所有制(这点往往被人忽略).而在国有制和私有制中,也还有各种不同的类型,表现出其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过去许多史学工作者往往注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封建土地国有制的结论,而忽视了东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特别是国有制与私有制两者之间的消长和演变.因而产生了简单化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一、单项选择 1.《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西汉编户农民负担重,生产积极性下降 B.春秋后期诸侯们争霸,上地疆界遭破坏 C.封建土地私有制盛行,西周井田制瓦解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产生力发展 (D)  相似文献   

11.
"井田制"的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井田制”曾经充当过奴隶制和农奴制的经济基础,同时又培植过早期的工商业经济。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和确立,其“进步性”是值得怀疑的。而孟子为了维护土地国有制,才美化历史上的“井田制”,其设想蕴含的是一种实现社会公正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春秋晚期,在奴隶制逐渐瓦解的过程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随着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一时期,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其中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派,其影响远及世界.  相似文献   

13.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与庶人多层重迭的土地所有制向单纯的国家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的转变 ,是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变化的总趋势 ,井田制、爰田制和土地私有制是这场变革的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奴隶制社会前期的土地制度。它是当时一切制度的基础。根据古籍记载,井田制同宗法制、军赋制、甚至教育制度都有紧密的关联。但直到现在,古史上这个大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分歧也很大。本文试把自己对井田制演变过程的一点初步体会写出来,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研究古代东方社会时,指出古代“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对此应作如何理解,争论已久,岂今仍无定论。笔者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考察了私有制范畴在马克思著作中的演变,认为:“东方不存在的土地私有制”是相时近代西方而言,古代东方不存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  相似文献   

17.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梳理农业经济,是相对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次。农业以铁器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耕作特色,而“男耕女织”又最为根本。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牧业区,南为农业区,而以农业为主。在农业区,黄河流域开发较早而江南地区开发较迟。南宋时江南超越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氏族公有制到奴隶制国有制,再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尤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变化过程。国有制主要有商代井田制、曹魏屯田制、北魏均田制等。土地私有化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一、井田制相传井田制度是西周时代盛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因此,了解井田制度对于了解西周社会的经济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都有重要意义。虽然二千多年来,学术界关于井田制度本身的论说纷纭,矛盾和谬误很多,但是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井田制无非是古代的一种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古代史的研究表明,农村公社“是所有民族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的共同现象”①,是古代世界普遍存在过的一种社会形式,中  相似文献   

19.
井井有条“井”字是我国商周奴隶社会时井田制的产物。当时的奴隶主为了便于管理,将一整块土地划为“井”字形状的九个区,分给八户人家种,每家各种一区。剩下中间一块作为公田,在公田中间打井,给其他八块地供水用。所以,“井”指人们聚居的地方,引申为乡里、家宅。“背井离乡”就是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的意思。由于井田制划分出来的土地分布整齐,“井”字还有条理分明的意思,如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收聚了汉代及汉代以前使用的汉字,汉字是音义的栽体,透过它往往可以窥探到当时的政治、文化、风俗诸方面的实情.本文试图从<说文解字·田部>的全部汉字入手,探求古老的井田制及井田文化.井田制是与农业生产排水和灌溉密切相关的一种土地疆理制度,也完美地把当时的政治、赋税徭役、城乡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它是当时经济和文化的产物,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序,是推动当时整个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井田制虽已没落,但后代的土地制度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来的,都有它的影子.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华夏文明的血液中,成为后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