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历来以酣畅淋漓的曲词和窦娥这一充满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为人激赏。“比窦娥还冤”也成为一种民间话语,表达着深似大海的冤屈之隋。但是,静下心来想,窦娥到底冤在何处呢?就是因为她并未下毒药死“公公”,却被张驴儿告上官府,做了不清不白的冤死鬼吗?如果真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全剧围绕一个“冤”字极力刻画窦娥的冤情。我认为,造成窦娥冤情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因素。黑暗社会、险恶的生存环境是造成窦娥冤情的外部因素。倔强、怨愤、任性的性格是窦娥含冤九泉的内在因素。《窦》剧的启示:人的性格及心态与命运息息相关,甚至有时会决定事业和前途。  相似文献   

3.
一探窦娥冤在哪里?这是教学的第一个主要环节。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把握主要情节和主旨。《窦娥冤》第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以"冤"为聚焦点."冤"是贯串故事始终的情节主线.据此可以对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窦娥的贞节观念、第四折及窦天章形象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当明泉君把第三部个人专著送给我时,我为其随即诌了一幅对联:死里逃生,年已花甲,一丝不苟,三尺讲台写春秋;老骥伏枥,默默耕耘,矢志不渝,万顷心田著文章。  相似文献   

6.
《石头记》一书,“借省亲事写南巡”,并以“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手法,叙明曹家、李家的“亏空”实由康熙“南巡”所致。然而雍正继位后,竟以“亏空”之名,“抄”了他们的家。这对曹李两家的当事人而言,自然是“冤枉”的。《石头记》的主旨,就是委婉地在替曹李两家“辩冤”。  相似文献   

7.
《九歌》“兮”字并没有也不可能“代替许多职责分明的虚字”,它仍是一个有声无义的“泛声”。“兮”字具有使声气舒扬的作用,它在诗中有规律地出现,可造成鲜明的节奏感。《楚辞》正是利用“兮”字与诗句的巧妙组合,创造出各种不同效果的“兮字句”节奏,以满足诗篇对节奏各自不同的要求。《九歌》一律采用将“兮”字置于句中的甲型兮字句,则是出于歌诗“应律合节”的特殊要求——使诗歌自身的节奏与音乐舞蹈的旋律节奏相谐和。  相似文献   

8.
“恶搞”本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搞笑手段,是以文字、语言、图片和动画等手段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完全以颠覆的、滑稽的方式来解析,以博众人一笑,或借此表达作者的某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情境创设 视频循环播放王力宏《盖世英雄》、周杰伦《霍元甲》以及《北京欢迎你》等借鉴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的MV和中国传统戏曲片段.让学生直观感知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一、情境创设 视频循环播放王力宏《盖世英雄》、周杰伦《霍元甲》以及《北京欢迎你》等借鉴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的MV和中国传统戏曲片段.让学生直观感知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说起蚂蚁,人们都会把它看作弱小的象征。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2.
徐振玺 《学语文》2013,(2):24-25
《滕王阁序》中的两段秋景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不已。这两段写尽三秋之时滕王阁周围的万千气象,诗人构景写景用心于一"巧"字,从画家的视角观摹景物,为景物着色设墨,远近高低搭配;又用精炼的语言精细描写,营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下面具体谈论诗人写景时是如何精思细构的。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一部思想意义深刻、艺术成就卓越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可磨灭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中蕴藏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真谛,永远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一、本色派的代表元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本色派”和“文采派”之分。关汉卿成功地吸取书面语言和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的代表。“本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冤》不仅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而且曲词重于叙事说理,很少有景物描写。作者不是间接委婉地抒写人物思想内心世界,而是慷慨激昂地表达人物的情感,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窦娥在被绑赴法场的路上控诉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  相似文献   

15.
口技是一种杂技节目,我国在明清时代较为流行。《口技》写的是一场表演,表现了表演者精湛的技艺。课文是从那些力面来表现出口技者表演之“善”呢?一声音摹拟在表演中,口技者摹拟出多种事物的声音:犬吠、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声)、(房屋)力拉崩倒、火爆声、呼呼风声、泼水声等等。口技者还摹拟出各种人的不同声响: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等等。口技者在摹拟各种人和物的声音时,有单声、有混声、有渐起、有突发,有“一人大呼”、  相似文献   

16.
汉语自殷周以来,在广大传播、吸收、交融之后,日趋于规范化。语序、词义、语音,乃至文字结构等,无一而不日趋巩固稳定。方言与方言间之相摄受,相类化,亦日趋向于混同统一,而书面语实为此一融通四会之暴流,执其机契。此吾人读先秦典籍以至甲文金文,莫不可为此事作极其严肃之证  相似文献   

17.
苏洵与其二子苏轼、苏辙各有一篇论"六国"的文章,虽然都是论史类的论说文,但实属两种类型,苏轼的《六国论》就六国久存而秦速亡这一历史现象作分析,其中突出强调的是"士"的作用。在苏轼看来,六国之所以久存乃是由于"诸侯卿相皆争养士"。因此,  相似文献   

18.
《窦娥冤》之"桃杌"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代表关汉卿杂剧的杰出成就.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里面在对《窦娥冤》进行主题及其进步意义的分析时解释“桃杌”说:“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京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园林、藏书……在某种意义上讲,京都是日本的象征,是日本人心灵的家园。二战后期,美国人为了促使日本投降,在选择原子弹投放地时,颇费了一番思考,他们最终放弃了京都,一则出于保护东京文物的需要;二来,他们深知摧毁了京都等于毁灭了日本人心灵的家园,那样以来,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与历代改编本之比较王卫民《窦娥冤》问世后,历代都有改编本:明代有《金锁记》;清代有两本《东海记》;民国初年有皮黄剧《金锁记》(后改名《窦娥冤》。一九五八年是关汉卿从事创作七百周年,我国广大地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许多剧种纷纷把《窦娥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