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和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应妥善处理企业负债,妥善安下岗职工,有效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改组应走出中的误区;资产流动不是资产流失;“抓大放小”不是“一卖了之”  相似文献   

2.
【背景材料】1 .2 0 0 1年 1 1月 2 7日~ 2 9日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今后一段时间 ,国有企业改革仍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按照“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要求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健全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符合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加快实行股份制改革。继续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是应对入世后国际竞争的重大举措 ,要抓紧推进。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2 .在 2 0 0 1年国有…  相似文献   

3.
深化企业改革,搞活国有企业,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一是认清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把握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内涵与基本思路;三是从产权、资产重组等方面入手进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本文从我国的国有企业现状出发,阐明了正确认识和理解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及其实施过程中把握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资产重组是国企战略性改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本文从我国的国有企业现状出发,阐明了正确认识和理解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及其实施过程中把握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资产重组是国企战略性改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产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为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顺利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建立起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可见,企业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中的“重头戏”,已到了打“攻坚战”的阶段。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已经启动。但这轮经济周期给企业提供了哪些契机?与之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1.改革的方向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改革的目标到“九五”计划末,在全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改革的基本方针(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3)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4)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家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  相似文献   

9.
张卓元 《上海教育》2008,(15):21-22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最困难和争议最多、最大的改革。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尽管还有一些攻坚任务,但国企改革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今后国企改革总的来说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体制,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务,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基本完善,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0.
常光民 《中国培训》1999,(11):28-29
“十五”计划是我国下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我国“十五”期间工业发展的政府政策要点,对实现“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十五”期间工业发展政策主要内容是: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工业政策特点,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政策职能。一、帮助国有企业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企业三年实现两大目标,即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建立现代化制度,大多数亏损企业摆脱困境。据统计,中国国有企业总体亏损额1996年为18亿元,1997年为293亿元,到1998…  相似文献   

11.
准确定位国有经济———访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张卓元●朱国亮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问题,本刊今年已推出两篇报道,一篇是经济学家的主张,另一篇是政府部门的措施,引来了不少读者的进一步关注。我们注意到,这几年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和“...  相似文献   

12.
谈谈股份制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早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996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试点企业达2343家,到2000年,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从财产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的结构来说,也即是公司制。股份制作…  相似文献   

13.
谈谈股份制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早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996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试点企业达2343家,到2000年,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从财产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的结构来说,也即是公司制.股份制作为一种公司制度,对它进行认识和学习,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谈国有企业改革李秀云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国有企业改革是1995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时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做为“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国有企业历史问题较多,加上人们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从放权让利到利改税 ,再到承包制 ,直到现阶段正在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抓大放小”战略方针的提出 ,便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在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过程中 ,必须坚持“抓大放小” ,进一步明确“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因此 ,科学地把握“放小”的涵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讲清“放小”的涵义 ,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放小”的实质“放小”不再是以往对中小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权限的逐级下放 ,其本质是从产权…  相似文献   

16.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是我国深化企业产权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两权分离”的有效途径,又是代替先前承包制的理想选择。本文通过对股份制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企业股份制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应实行公司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国有企业在股份制、公司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百家企业试点成效看,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走出困境,只有走股份制和公司制这条路。 党的十五大在总结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建立现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必须将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文章阐述了“三改一加强”各自的内涵、侧重面及其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对国有资产实施战略性改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必要性、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改革从而由试点阶段进入正式推行阶段,但是股份制改革全面铺开需要很多条件,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波及微观经济,又涉及宏观经济。因此,在推行股份制改革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顺利完成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大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坚持实践标准就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就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股份制是一条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效途径,它促进了国有企业动态效率和比较静态效率的提高;当然,在实施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偏差,必须按实践标准来规范股份制改造,即遵循分类改革的原则,将股份制改造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居民的投资需求及我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以确保股份制改造的健康、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