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与天津市孙犁研究会联合组织了这次笔谈,邀请本市四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对革命前辈、文学大师孙犁的抗战题材小说进行再解读,旨在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经由山西抗战文学的丰富发展和赵树理大众化、民族化方向的大力提倡,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3.
检索近十年来关于郭沫若与抗战文化的研究成果,我们不能回避其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遗憾,更多的论文远远没有达到深入挖掘郭沫若自身精神立场的高度。当然,这些遗憾也与中国抗战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本身的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经由山西抗战文学的丰富发展和赵树理大众化、民族化方向的大力提倡 ,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研究承接着新时期以来的活跃态势,不仅研究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在研究史料的新开掘方面,纸质史料的新开掘包括抗战时期期刊介绍、文献目录与书目提要、抗战时期期刊汇编、史料丛书与档案披露、抗战文学的作家全集与丛书出版、抗战时期作家佚作发掘整理;而抗战文学史料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抗战文学研究视野的新拓展呈现出令人可喜的新局面,突出表现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抗战文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战文学、抗日战争与区域文学以及报刊传媒与抗战文学等几个方面。新世纪以来抗战文学研究理论话语的新收获突出表现为,研究者在新语境下对于抗日战争和抗战文学社会性质的重新体认,其中大多是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和反思,以及对于抗战文学审美特征的重新界定。在史料的开掘、研究视野的拓展以及理论话语探讨方面皆有众多有待深入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不仅是历史悠久、魅力无穷的中华文学在民族危难与奋战之际特殊境况下的薪火传承,也是中国作家和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一种斗争武器;不仅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人生的历史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的展示。因此,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理所当然地在中华民族文学史册和世界文学史册上留下辉煌的篇章。[1]然而,抗战文学这一笔弥足珍贵的巨大文学遗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抗战文学的研究还远远不能让我们感到乐观,可以毫不夸张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战文学研究是一个成就与问题并存的领域。它从一开始便将自己的学术起点置放在对研究对象的“正名”当中,这里显然存在着对于学术活动的认识上的某种误区;如何发掘抗战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化启蒙、文化自省的相互关系,依然是一个值得展开的话题;同时,中国抗战文学也不是左/右、进步/反动、爱国/卖国的简单对立,而是中国作家在自身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之时复杂的精神选择的综合表现,作为研究者,可以从多方面发掘和阐释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战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五四新文学”在抗战时期的延续和发展.抗战文学对于文学队伍、文学版图、创作主体、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抗战之前的三十年代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也都或明或暗地影响了抗战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抗战文学即中国抗日战争文学。抗战文学的研究要拓宽视野。要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运动的高度对中国的抗战文学进行全面审视。还要把日本侵略者的所谓:“战场文学”即侵华文学纳入我们的视野。抗战文学的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应该把中国的研究与世界的研究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塑造新人是抗战学的一个热点。新人不仅是一种形象类型.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理性的编码方式。抗战学对苏联学塑造新人相关的学思想、艺术手法和创作经验等.进行了广泛的选择、吸收和转化,推动了抗战学的发展.同时.塑造新人方面所固有的一些弊端.也给中国学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相似文献   

11.
对于抗战时期大量出现的企业公司的评价,是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有学者认为,抗战时期的企业公司是产业和金融业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企业集团,是企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应予充分的正面肯定.笔者认为,当时出现的绝大多数企业公司规模不大,根本谈不上巨大,它们的出现,只是顺应了游资寻找出路的需要,而并非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从新发掘的档案资料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只是一个形式上统一的政府,其实际控制力不到10省地盘,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为地方实力派所控制。中国在形式上统一而实质上分裂的情况下能出现这样的一种全民族大团结共同抗日的奇迹,实为中国政治史上的一道特殊风景,从而也说明了爱国主义情感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的。  相似文献   

13.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诗人艾青1937年12月28日夜间写就的又一力作。诗人满腔悲愤地揭露了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累累侵略罪行,历数了“戴着破皮帽冒着大雪赶着马车”出走的中国北方农民,乌蓬船里“蓬头垢面的南国少妇”和“蜷伏在不是自己家里”的“异邦人”的“年老母亲”……的无边苦难,抒发了“我也是农民后裔”的深广忧愤之情,深情地发出了“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的凝重呼喊,昭示和呼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战。  相似文献   

14.
典型理论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内核,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典型理论又展现出其独特性:既沿袭着传统的、一般的典型概念,又因为处于战时状态而富有新的内涵。厘清其理论来源、历史作用、经验得失等相关问题是提出新思考的前提,也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该时期典型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鲁迅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间有了某种隔阂、壁障以致对立,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鲁迅与其他现代作家研究的发展,制约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内部分裂乃至对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可以看到,这些矛盾、差异乃至分裂、对立发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内部,统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身根基的整体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6.
抗战伊始,重庆小说就能够以比较开阔的眼光,来关注战争风云,尤其是着眼于整个战时生活进行小说叙事之中的史诗建构,展开更为广泛而又更为深入的小说纪实,呈现为心灵史诗的小说现实。这样,抗战时期重庆小说通过小说叙事的史诗建构,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代表着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100多年来抵抗外来侵略中获得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经过长达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