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温州鼓词始于明代,清初逐渐流行,具有悠久的历史。温州鼓词与诗歌、新乐府、近代曲和杨柳枝词等均有关,承受了古乐衣钵,融合了民间小调,集中了在野文人与民间艺人的智慧。随着当前人们消费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改变,温州鼓词艺术受到强势文化的侵蚀。传承温州鼓词艺术,不仅是保护温州的民间艺术,更是重建温州人文形象与精神内涵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温州鼓词     
吴丽平 《中国教师》2008,(17):51-52
<正>一、温州鼓词简介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它运用口头讲述和韵语歌唱相结合的讲唱方式,成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曲艺表现形式。鼓词俗称"唱  相似文献   

3.
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是温州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调查,从《南游大传》演出的自然环境、信仰传统、演出习俗、祭祀与互动仪式等方面解读其在民间信仰文化中的神圣性和宗教性,可充分揭示地方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4.
温州鼓词是浙江温州一带的一种说唱形式,其音乐是比较有特色的。其结构吸收其他各种艺术品种的精华,在传统上下句为一段的基础上,扩展出了(两段)四句式、"起平落",以及由"起平落"延伸出的"散慢中快散"等,大大丰富了鼓词的音乐表现力。当今许多地方说唱趋向衰微之际(有的处在绝响的边缘),温州鼓词却在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街道社区仍能广为流行。这是值得曲艺界研究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温州鼓词是温州地区最富盛名的曲艺艺术,其影响面波及浙南地区。它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与温州的人文内涵、风俗信仰、审美情趣、地域特征等方面息息相关。2007年5月,温州鼓词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理论界也对温州鼓词引起广泛关注,各种论文、专著层出不穷。因此,本人认为有必要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大体梳理,以利于鼓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6.
詹安泰《论修辞》一文,引入现代修辞学研究方法,强调修辞目的和效果,一改词话玄妙莫测的叙述方式,创立"别是一家"的词体修辞论。以情感的传达和修饰作为修辞的根本,将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相结合,试图化解技术词藻与词心词情之间的矛盾,呈现出以"学词"为基础的"大词学"观,由此发展的艺术风格论也成为当代词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温州鼓词的起源、音乐特点、语言特点几个方面对温州鼓词这种说唱音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使读者对这种音乐形式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以期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朵浙南奇葩。  相似文献   

8.
《绘图迷人馆捉拿九花娘鼓词》是民国时期出现的说唱文学作品,其故事底本是清代小说《彭公案》之部分情节。鼓词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编,内容上,由公案故事变为才子佳人故事;形式上,由叙事文学变为说唱文学。鼓词与小说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差异较大,思想主题则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本报讯 由陕西电大词学室研究员、渭南师院梁建邦教授主编的《月人词鉴赏·三》(张晶硕士副主编)与《月人词鉴赏·四》(孙晖硕士副主编)被省文史馆列入“陕西诗文研究丛书”,在西安复庐主人张福龙先生的鼎力资助下,分别于2011年6月和8月在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阳江 《化学教与学》2012,(12):44-45
"必教以天文地学浅理,如演戏法,童子所乐知也。必教以古今杂事,如说鼓词,童子所乐闻也。"——梁启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化学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情景"这个词:"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等,从多角度阐述"情  相似文献   

11.
刘念兹在《南戏新证》一书中,从漳州禁戏、刘克庄诗词、《中原音韵》、蔡中郎故事和福建传存古老剧目五个方面立论,提出南戏并非首先产生于温州,本文详作辨析后认为,其所述理由与实际情况不符,结论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鼓词面对时代发展的冲击,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受众对象、传播形式以及所依托的社会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针对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中所发现的问题,保护和传承瑞安鼓词应创建一个活态环境、生活态的保护系统,走创新发展的思路,使鼓词反映的主题、内容、艺术形式以及传播方式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同时要促进产业融合,不断拓展鼓词的艺术市场和民间土壤。  相似文献   

13.
宋元南戏为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之一,是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戏以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内容以及别具情趣的表演艺术,完善着古代戏曲的形态,至今仍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南戏大概产生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其发源地是宋时两浙路所辖的温州一带。那么,南戏为何产生于东南沿海一带?它的产生与当地其时的经济究竟有何联系?从经济史的角度,探讨南戏形成的原因及文化内蕴,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诱释《淮南》“不与物散”之“散”为“乱”,王引之据以勘订“散”当为“殽”字之误,并认为“诸书无训散为乱”。考《十三经》诸书用例,可证王引之所言不谬,“散”之本义当为“离”,至少到汉代以前还没有引申出“乱”义。《汉语大字典》不以“离”为“散”之本义,失之;第八义项释“散”为“错杂、杂乱”,并引《淮南》此句为书证,亦失之。  相似文献   

15.
南朝小说《幽明录》的复音词有多种构词方式。其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具有不平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浪漫主义诗仙李白无论是"奋其智勇"、"欲渡黄河",还是"神游八极"、"放鹿青崖",都囿于其自身性情的定势,不自觉而必然性地周旋于积极用世与消极出世的悲剧性思想怪圈而难以超脱.从李白创作时期相近的两首诗篇<行路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即可找寻到清晰的确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温州1978年—2003年GDP增长的分析,用ARIMA模型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预测2008年前温州经济的发展趋势。未来5年,温州GDP将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将于2007年突破2000亿大关。温州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最"萌"文物鸮卣在网上走红,成为社会上认知度最高的文物之一。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铜鸮卣是商代晚期器,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青铜器是"宗庙重器",卣作为礼器中的酒器,将其形象塑造为鸮的形象,是因为鸮是神圣女神、死亡女神和再生女神、战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前进,组织的发展,归根结底都依赖于人的推动,依赖于员工团队智慧的发挥和有效的协作。温州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普遍存在家族化倾向,虽然有其理性的一面,但也存在诸多弊端。本文分析了温州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