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设想: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整体感知课文。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正确处理问题,培养健康的情感。教学步骤:一、导入师:童年是人生的起点,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味的童年的记忆,童年的生活经历往往是最不可磨灭的,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今天的学习我们采用“猜读法”,不能看课文,我们只请一位同学读课文,读到某一处时停下来,然后我们根据上文内容来推测后面事件的发展,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注意从文章中捕捉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见解。二、研讨新课1.师:请一位同学从开头读到“但在…  相似文献   

2.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相似文献   

3.
《走一步,再走一步》被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从整个单元教学来看,这篇课文承接了第一篇课文,因为在《山的那边》讲得是人生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历经千辛  相似文献   

4.
师:正如题目所写,这篇课文其实可以用一个关键词加以概括——那就是“走”字。大家有没有发现啊,  相似文献   

5.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编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课文,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来说,是一篇有关成长的启示录:悬崖,人生中各种考验的象征;朋友,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遇见;父亲,永远引领我们前行的灯塔。  相似文献   

6.
〔教法探讨〕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明白单元教学的教学重点及要求。这个单元的课文探讨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面对刚迈进中学大门的十几岁的初一学生,怎样引导他们与课文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进而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呢?课堂上,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内,落实并践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感悟生活呢?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要迈好这第一步,就是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学法,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此,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  相似文献   

7.
案例1让学生自主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浅显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适合学生自主品读、探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创设一个他们喜欢的模拟“聊天室”,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篇作品。关于“聊天室”,可直接进入电脑教室实际操作。条件不成熟的可用多媒体设计模拟聊天室界面,让学生说即可,条件差些的地方可用小黑板代替。设计特定话题:老师接到人教社张编辑的电话,意思是有些地方建议要换掉《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想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以此引导学生分别走进三个“聊天室”发表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聊天室(一)———聊聊内容…  相似文献   

8.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记叙一件小事的作文。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写童年生活的短文。文中回忆的故事是:小时候,瘦弱胆小的"我"与同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后在爸爸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高高的悬崖。这篇课文,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鉴。起码可以让我们"一课三学"。  相似文献   

9.
《我最好的老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这篇课文,内容好,有新意,但我总觉得文章的题目起得不够精彩。一方面是题目"俗"了点——学生从上小学到读完高中,不知会有多少语文老师让他们写这个题目呢!另一方面,我总觉得这篇课文有点文题不符。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固定而明确的答案,但是如果这个老师只是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就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未免有点太牵强附会了。能不能给课文重新拟个题目呢?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决定和学生一块儿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一篇课文,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文章语言以及篇章结构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含义和中心思想。我试就《一夜的工作》谈几点教学体会。分折开头结尾,摸清文章思路。这篇课文文字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学生通读全文,初知内容后,让他们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可帮助学生摸清文章的思路。本文开头,可抓住“报告”一词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周总理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  相似文献   

11.
好文章总有个好开头,纵观小学语文各篇课文,它们的开头形式多样,颇为讲究.认真体会和理解文章的开头艺术,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提高写作水平. 一、开头点题,顺藤摸瓜 开头用简明扼要的词句直接点出题意,这种方法在课文中很常见.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的开头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点出题目:"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纵观全文,"呼风唤雨"一词用得极好,在文中起着纲的作用,是文章的魂.接着,文章介绍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们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厌了弹子游戏,便想出了爬悬崖的新花样。我—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相似文献   

13.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兼具语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短篇小说。莫顿·亨特借叙述者客观可靠的眼光,以回忆的方式言说主人公的童年经历,演绎出了一曲成长之歌。这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与境遇改变体现着叙事学传统情节观中人物认知方式(mindstyle)的重要意义。从人物性质角度分析这篇课文,便于将小说“情节”与“人物”有机结合,深化对小说文体特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一篇课文开始,开头几句话该怎么说,关系到这篇课文的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只是生字词教学,划分段落,归纳大意,写出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一千篇一律的程序模式教  相似文献   

15.
一、正向思维,直插中心在一篇课文中,或一词、一句、一段,或标题、开头、结尾,只要能牵动全文,就可以考虑选择作为教学这篇课文的“突破点”。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文自然顺序,让思维沿着正面方向探寻“突破口”,直入中心。  相似文献   

16.
最近,到小学听一位老师教《再寄小读者》,这位老师开头一问,就把我“抓”住了:师:同学们,《再寄小读者》这篇课文大家预习了吧。生:(齐)预习了。师“大家知道这篇课文是书信体裁,先回忆一下,冰心奶奶开头是怎样称呼你们,最后又怎样署名的?生:冰心奶奶开头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想]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散文的文体特征,还要体现具体作者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方法,还有具体作家作品样本的独特价值.莫怀戚的散文具有当下散文语境的共性特征,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文叙事在平实中见波澜,抒发情感寓于画面、情境之中,说理精练含蓄,语言晓畅优美.  相似文献   

18.
《海底世界》(六册)这篇课文一开头就用“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个疑问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最后用“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明确地回答了课文开头的提问,总括了课文说明的中心。这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就是提挈全文内容的纲,是文中的重点句。教学时,可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从“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去理解全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学会速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
  2、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7— 9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指出 :“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寓于表现力的语言。”《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一篇精读课 ,是实施课程标准的第一步。如何迈出这一步 ,也同课文中的第一步一样至关重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是这一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本文的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