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镜问题几乎是年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师生对此都很重视,然而学生的得分率却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模糊而导致错误,笔者归纳了透镜问题中的四个不同,供读者参考. 1 像能否看见与像能否被接收不同 像能否被光屏接收,关键在于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相交而成的像可被光屏接收;虚像是实际发散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此像不能被光屏所接收。 像能否被人眼看见关键在于有无光线进入眼睛,有光线进入眼睛,眼睛就能看见此光线的像点,这是因为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距系统,不论成的是实像、虚像,还是平行光,只要有光线射入眼睛,眼睛经调节都可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而被看见.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凸透镜可以成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还能成像吗?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当然不能成像!然而我们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暗室中把凸透镜固定,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透镜的一侧,在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观察烛焰的实像。当烛焰由远逐渐移近透镜时,所成的实像由近变远,且越远时像越大,当烛焰恰好移到焦点处时,在屏上仍能看到相当清晰的倒立实像,不过一般实验时用的光屏较小,而成的像却很大,不易观察  相似文献   

3.
一.“光斑”与“像”的区别 在光屏上接收的可能是像,也可能不是像而是光斑,像与光斑的意义是不同的,像是物体上每一个发光点成像的集合;光斑是锥形光束被光屏所截得的圆形,像的大小、形状与发光物体有关,而与透镜的孔径无关,而光斑的形状、大小则与透镜的孔径有关,所以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能认为凡是光屏上接收到的都是实像; 2.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不一定是像距。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0年第3期问题讨论栏中“能否如此推断”一文,引出了透镜被遮半时,像的亮暗变化问题.文中得出,如果成实像,光屏上的像变暗,如果成虚像,观察到的像亮度不变.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情况没有讨论,另外像亮暗变化的原因,从光照度概念出发讨论不易理解,为此本文再就原文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5.
透镜成像规律是“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中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光屏上为什么只能接收实像而不能接收虚像,成像的虚实、正倒、放大及缩小情况的判断,成像过程中物移动速度与像移动速度的比较,以及将透镜遮去一半则成像情况如何等问题往往要么束...  相似文献   

6.
张世伦 《物理教师》2000,21(8):32-33
某教学参考书中有这样一道关于透镜物像“变动”的问题: 当物体从远处移近凸透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当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B.只有当凸透镜成的是实像时,像移动的速度才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C.只要透镜成像,像移动的速度就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D.只要透镜成放大的像,像移动的速度就一定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该书附解析过程如下: 由 得 只要m>l(正立的放大虚像与倒立的放大实像),v(像)一定大于v(物).所以该题答案为D. 笔者认为上面的分析过程是错误的.因为,…  相似文献   

7.
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实像,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观察到:一种是利用光屏的漫反射,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看到像;另一种是直接在透镜后面逆着折射光线观察,也能看到像,但能观察到像的范围比前一种小,如图1中斜线部分所示.在用后一种方法观察时我们发现,不论是放大的实像,还是缩小的实像,我们看到的像似乎都在透镜处,或在透镜后.这一观察似乎与理论分析相矛盾.图1针对这一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远处景物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所以视角减小了,就觉得这个像在很远的地方,好像在凸透镜的背后.假如确是这一原因,那么如果物体…  相似文献   

8.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告诉我们:位于一倍焦距上的物体经透镜折射后不成像,在一倍焦距以外的物体经透镜折射后成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又能被眼睛观察到。然而,进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眼睛通过透镜能观察到位于一倍焦距上的物体的像,在靠近透镜处观察到的位于一倍焦距以外的物体的像不是倒立的而是正立的,眼睛在成像处观察却不见像,这是为什么?是成像规律有误,还是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无论实像还是虚像,在一定条件下,人眼均可以看到,但观像时有些问题值得注意.一、提前看像不能看清图1是大家很熟悉的物体AB经凸透镜成实像的光路图.那么当人眼位于A′B′CD范图1围内,面向透镜CD,会看到清晰的像吗?我们可把人眼看作焦距为f(可变)的凸透镜,把A′B′看作“眼透镜”的虚物,因此,物距为-u.根据1-u+1v=1f,得v=uff+u=f1+fu<f,而眼球的晶状体所能达到的最长焦距等于晶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可见A′B′通过人眼成的像一定位于视网膜与晶状体之间,因此,观察者是…  相似文献   

10.
例1 如图1所示,凸透镜的中间有一部分被一张黑纸遮住后,试分析发光点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 错解 凸透镜被黑纸分成上下两个透镜,故发光点S将成两个实像. 分析 产生以上错误的原因是对主光轴的概念认识不清.主光轴指两个透镜球面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我们用光屏承接实像。当光屏到透镜的距离适当时,从光屏上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成的实像。在此,我们要探讨的是:如果不用光屏,又能否看到实像呢?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2.
l.三个特点①光心:透镜的中心,凡通过该点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②焦点:跟王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即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③二倍焦距点: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2.三个关系:①成实像时,物和像分居凸透镜两侧.②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实像时,当u=Zf时,物和像之间的距离d=V最小;当>一Y时,d>V.3.三个推论:①凸透镜成实像时,当U变小时,像和。都变大;当U变大时,像和。都变小.②凸透镜成虚像时,当U变小时,像和。都变小;当u变大时,像和。…  相似文献   

13.
王伟民 《物理教师》2002,23(12):28-29
实像,乃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对于凸透镜而言,当发光体位于它的焦点之外时,在透镜另一侧,便可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相似文献   

14.
物体在凸透镜上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只能被人眼看到,如果没有光屏,人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像是什么样子呢?这是个最容易出错的问题,其实教材中介绍了与这方面相关的小实验,如人教版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的引言部分,介绍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15.
一、像与斑的意义不明物体经透镜作里,折射光线会聚成实像.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虚像.成像之前或成像之后被光异所截.肉眼所观察到的是光斑.光斑不是像,两者的物理含义是不同.倘若对像、斑(?)义不明了,也常引起解题失误.例1.把一点光源(?)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焦点上,在透镜的另一侧2倍焦距处放一个垂直主光怕的屏,在屏上可看到一个半径为R的光亮的圆.现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面沿主光轴移动光源.若要使光屏上的亮圆半径缩小为R/2,则这个点光源应移  相似文献   

16.
小孔成像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光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对此无须置疑。然而不少资料上把“小孔成像”、中的“像”说成实像,对这种观点实难苟同。笔者认为,“小孔成像”中的“像”从本质上讲该不属于像的范畴。为探明此问题,不妨将《辞海》中对像的两种解释照搬如下: 像:1.人物形象的摹写或雕塑。如:肖像;画像;石膏像。2.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组(透镜、镜、棱镜或它们的组合)后所形成的与原物形似的图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像称为“实像”;由虚光线(即(光线在其相反方向上的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称为“虚像”。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圆柱体AB放置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P是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圆柱体所成的份应是().A.放大的粗细均匀的实像B,两头细中间粗的实像C.A端像细,B端像粗,B端的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D.两头粗中间细的实像分析多数学生错选A答案.原因是,他们认为圆柱体AB到凸透镜的距离U满足2f>U>f的关系,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所成的像必然是放大的粗细均匀的实像.实际上,圆柱体虽然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但由于它的A端到凸透镜的距离最远,任一截面C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近,B端到凸透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凸透镜的两个分界点是指凸透镜物距的两个分界点 :f处和 2f处 .它们既是分界点 ,同时又是两个极值点 ,f处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也是放大率m最大的点 ;2f处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也是成实像时 ,物像距离L的最小值点 ,此时m =1 .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凸透镜这两个分界点能使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这一难题得到简便地解决 .一、像的动态变化∵m =|v|u =像长物长,∴在物长不变时 ,m越大则像长越大 .例 1 有一物体从离凸透镜无限远处沿主光轴向光心移动 ,物体经透镜所成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  相似文献   

19.
<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等光学设备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们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中考主要考查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性质、虚像和实像的成因及光路作图。考点速览考点1:生活中的透镜成像性质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似文献   

20.
凸透镜成像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成像的条件和特点复杂繁多,识记和运用起来很麻烦。现在我介绍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同学们不妨试试。首先,我们把凸透镜所有的成像条件和成像特点用一个示意图集中表示图来,下面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物体与其对应的像的相应位置。在这个图示中,凸透镜成像情况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线,uf成实像;二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线,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放大的实像;虚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且正立,放大:而实像与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