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晗 《中国出版》2020,(9):36-38
社会效益是出版企业面临的永恒话题,在转企改制后变得尤为重要。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针对出版企业精神生产社会效益的特殊性,可以从价值理论、准公共产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出版企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分析认为"双效"统一中社会效益第一符合出版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政府对出版企业社会效益的监管是必要的,获得社会效益,长期看来有利于出版企业在与作者和读者的利益关系中占据优势地位,以此引导出版企业真正落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谭笑 《出版参考》2018,(5):34-36
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有效管理机制,文化出版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绩效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落实文化出版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要把握文化企业的意识形态特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科学的目标机制、完善的量化机制,以及相应的奖惩用人机制,是绩效管理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经济效益;两者发生矛盾时,社会效益要放在第一位。这是尽人皆知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出版社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置社会效益于不顾,在出书方面,不断掀起这个“热”,那个“热”,出版了一些格调低下的图书,宣扬凶杀、暴力、色情的图书,乃至淫秽书籍。这是为什么?需要从出版社的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困扰着当今的中国图书出版业。出版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必须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出版部门实行企业管理,又必须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下简称两个效益)相结合。这个原则,在出版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实际工  相似文献   

5.
转企改制后,图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现代出版企业管理模式,加快组织变革的步伐,提高图书质量成为出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核心.面对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加强出版企业的质量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提升图书的整体质量,在不断满足读者不同层次阅读需求的同时实现出版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转变质量管理的理念 随着我国的出版体制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出版企业正步入功能"转企"、意识"转企"、运营"转企"的正轨.但也有不少出版企业在适应体制的转轨中,不能很好地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过分强调数量、规模和经济效益,"广种薄收","萝卜快了不洗泥"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王荣 《新闻知识》2001,(7):25-26,24
从经济学角度看,报纸发行量并非越大越好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纸发行量却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在报纸价格小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报纸发行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数量时,报纸才能实现盈利。近年来,国内有些报社按照“不求最大化,但求最佳化”的发行方针,科学地制定发行目标市场定位,合理地确定发行数量,并不断改…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在出版行业之内,还是在出版行业之外,都通行着关于图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两种提法,在多数情况下,这“两个效益”都是作为社会评价图书的两个基本标准在使用,并有许多从这方面研究、论述这“两个效益”的文章。对评价图书“两个效益”标准的提法,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效益”的内涵,就会发现,其中的经济效益作为社会评价图书的一个基本标准,与社会效益并用,二者之间是互相矛盾的。社会效益,简言之,是指图书出版发行后,对社会所产生的有益的作用;经济效益。是指图书出版后,给相关  相似文献   

8.
选题策划在图书出版流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本文以整合营销4C理论引导图书选题策划,指出有效利用4C理论有利于出版社明确目标读者需求,制定适合目标读者的发行方案,对图书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效”承包促进了出版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江西省出版系统实行的以提高图书质量为中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承包,两年多来所展示的喜人景象。在“双效”承包中,他们坚持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放在首位,在多出好书这个永恒的主题上做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一些报刊上常见“双效”二字。 “双效”,乍听起来,很顺耳,既抓社会效益又抓经济效益,不是很全面吗?其实不然。 图书出版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生产经营,并不在于在经济效益之外也要讲社会效益——“双效”,而是在于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以社会效益为主,掌握“双效社一”、“双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传媒产业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产业”是指某行业开展的经济活动。至于“产业化”,对于不同的经济组织有不同的内涵。所谓传媒产业特性,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市场化”,即传媒参与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从微观上看,就是传媒单位的“企业化”,即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对出版社实行承包经营的几点反思近来,各地都在试行出版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深化出版改革的一个步骤,但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否是出版改革的最佳方案呢? 所谓改革,就是要解决现行机制中的主要矛盾。不同的企业由于存在的矛盾不同,所以改革的目的也不同,改革的手段当然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那么出版界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宏观上控制图书数量。把提高图书质量作为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不难理解,而宏观上控制数量,则是为了优化选题,保证高质量图书的出版。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再生产要得以正常进行,首先要实现供产销的平衡,各个环节能正常运转。目前纸张供应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主题出版成为当代中国图书出版的一抹鲜艳的亮色。在国家加强对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新态势下,出版单位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和思路,优先社会效益,真正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本文探讨在新态势下,编辑通过实践"四力",即精练眼力、磨炼脚力、研练脑力、锤炼笔力做好主题图书的策划,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雷霆 《出版科学》2002,(4):61-62
财务管理目标是从属于企业总目标的,所以应考虑企业总目标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在我国,出版企业的活动具有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人们往往认为出版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对矛盾体。笔者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效益最大化,一个不能满足社会效益的企业,最终也不会有经济效益,两者是可以融通共存的。再者,企业目标是一个有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角度看,报纸发行量并非越大越好 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纸发行量却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在报纸价格低于报  相似文献   

16.
王荣 《青年记者》2005,(9):18-19
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报业如何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代报业的盈亏平衡点在哪里?如何确定现代报纸的最佳版数?  相似文献   

17.
出版业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要求它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这种天然特质决定了出版业具有行业个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目标会一直传承延续。现代编辑领军人作为编辑团队的带头人,要通过出版产业的核心物质活动实现出版人的精神追求,就需要从理想信念上“立德”,从事业实践上“立功”,从价值传承上“立言”。  相似文献   

18.
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制定和报送1996年图书出版计划的通知》。要求在制定1996年图书出版计划时,要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开放和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内容;要坚持按照专业分工出书的原则,按照核定的出书范围安排出版计划;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优质的图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绝不容许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要注重调查研究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图书市场的发展变化,掌握读者精神生活的多方面正当要求,在此基础上,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发行企业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图书销售数量有所增加。1994年全国销售图书62.24亿册,134.55亿元。发行企业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图书这种商品有自己的特殊性,本身要受到出版、印刷、发行三家经济效益的制约。几年来,行业之间资金紧缺和回收困难导致出版系统内部的“三角债”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行业“三角债”的源头在新华书店。笔者认为,要遏制源头,解开债务链,首先要了解源头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优秀学术著作出版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与探索学术著作是众多类别图书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即相比较而言,学术著作的社会效益要显著地大于其经济效益,学术著作的印数(确切一点应该是发行量)一般都很难达到图书盈亏平衡点的量,因此只能是“亏本”经营。而且,从选题策划到图书营销,整个出版流程,学术著作的操作难度也比较高。产生上述困境的原因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优秀学术著作的选题比较难发掘,从而减少了出版机会;即使能发掘到好的选题,从作者撰写、修改书稿到图书出版,周期也相当长,从而降低了出书频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出版社(主要指有工作量指标考核的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