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时证明生成H_2O和CO_2的实验河北教育学院(050091)武凤林,苏金才,郭英霞,王素芹一、实验装置如图二、实验步骤1二放少量的无水CllSO4粉末于干燥的玻璃管A处.放较多些无水CllSO4粉末于干燥试管C底部.2.加入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于试管...  相似文献   

2.
一、制取二氧化碳气体1 实验装置如图(1)。2 操作步骤 :①在一U形管右侧配一带导管的橡皮塞 ,并在导管上安一止水夹 ;②在破底试管内加入几小块石灰石 ,在U形管内注入稀盐酸 ,使之离开小试管底部 ;③在U形管左侧配一带气囊的胶塞 ,打开右侧止水夹 ,挤压气囊 ,使稀盐酸上升 ,与破底试管内的石灰石反应。待气体收集满后 ,松开气囊 ,稀盐酸与石灰石中断反应 ,夹好止水夹。3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 +H2O此法可用于H2 、H2S、C2H2 等气体的制取。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1 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3.
课外小实验三则山东五莲一中(262300)隽桂才..1.磁性氧化铁(Fe3O4)的制备将12克NaOH溶于100毫升水中,制得溶液Ⅰ;将1克FeSO4·7H2O和2克FeCl3·6H2O在搅拌下同溶于20毫升水中,为溶液Ⅱ.在大试管中加入10毫升溶液...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我们按现行教材(人教版)第一册P79,用铜片和浓硫酸加热反应进行实验,反应后试管显示往往是黑色沉淀,将这黑色沉淀和溶液倒入另一支试管稀释,未必观察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原实验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师生身体健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改进。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会因条件不同发生下列两种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1)或:5Cu+4H2SO4(浓)△Cu2S↓+3CuSO4+4H2O4C…  相似文献   

5.
实验用品试管、单孔塞(带导管)、洗气瓶、橡皮管、铁架台、酒精灯、烧杯、小漏斗。铜片、浓H2SO4、石蕊试液、10%的NaOH溶液。实验装置图2实验装置图①浓H2SO4②铜片③蓝色石蕊试液④10%的NaOH溶液3操作步骤先把一块铜片放入试管中,然后倒3...  相似文献   

6.
Na_2O_2与CO_2和H_2O的反应的综合演示实验江苏铜山侯集中学(221121)孙洪登一、操作过程取一干燥洁净的大试管并收集满CO2气。将Na2O2粉末小心地加入此试管中,接着迅速用事先准备好的装有二根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具体装置如下:A.H2...  相似文献   

7.
碳和浓硫酸的反应产物有哪些山东莒南一中(276600)张守发通常认为,在加热时,碳和浓HZSO4的反应产物是HZO、SOZ和COZ,但实验证明,还生成CO气体.装置如图:上图中,1瓶满装较浓的NaOH溶液,2瓶盛有少量NaOH溶液,试管(5)中装有浓...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38页(实验2-7]内容是:比较相同质量的Na2CO3与NaHCO3分别和HCl(aq)反应,放出CO2的快慢、教材上实验装置和操作看似很简单,但演示过程中,往往现象不明显,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究其原因,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a.粉末粘附在气球内壁与试管内壁上较多,实际参加反应的Na2CO3和NAHCO3的质量不等。 b.教师演示该实验时不易同时操作。 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用以下装置操作(图1)更为方便,效果显著。 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9.
多功能气体发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思路:在中师化学教材中。氨的实验室制法是采用固体NH4CI和固体Ca(OH)2混合加热来制取,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大试管的破损率极高,反应过程难以控制.我们利用破损小试管加工成大容量滴管和固液两用干燥管,与大试管一起组装成多功能实验仪器(如图一);用固体NH4Cl与浓NaOH溶液作反应物,CaO做干燥剂,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改在液相中进行,微热时可以制得干燥的氨气.操作步骤:1.把NH4CI固体装人大试管中,用图二所示的方法将NaOH吸人大容量滴管内,并把CaO装入干燥管;2.按图一连接好…  相似文献   

10.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型实验山东济宁市实验中学(272123)张振新把一颗锌粒放入2ml的小安瓿瓶里,滴加1ml稀盐酸,点燃产生的氢气,立即放入15×100的小试管中(小试管里预先放好1/4匙KMnO4),滴入波盐酸后,用带有导管的胶塞塞紧。导管通入盛...  相似文献   

11.
用漂白粉做几个化学课外小实验湖北省荆州市弥市中学(444118)杨家清1用漂白粉制取实验室制O2的原料KClO3向热的漂白粉样品中小心地加入6M的盐酸到开始检出Cl2为止,即发生反应:Ca(ClO)2+2HCl=CaCl2+2HClOCa(ClO)2...  相似文献   

12.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中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典型有机反应类型.此演示实验的成功对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和掌握有机反应的特点尤为重要.而按现行教材的演示作法,实验效果却不甚明显.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改进,具体操作如下:(一)用先后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在一支2×20cm的干净试管中收集好Cl2和CH4的混合气体(体积比约为4:1)(二)按图安装好仪器.  1.试管(VCl2:VCH4=4:1)2.橡皮塞(带孔)3.玻璃导管 4.橡皮管5.止水夹 6.铁架台7.小烧杯(内盛紫色石蕊试液(三)在教室内,松开止水夹…  相似文献   

13.
全封闭SO2性质实验湖北省钟祥市第一中学(431900)胡新林姜大国1实验目的11认识SO2的还原性、漂白性、氧化性及其水溶液的酸性12学习SO2的制取和H2S的检验。2实验装置(如图)1、2胶头滴管3、4具支试管5玻璃管6小气球3实验步骤31...  相似文献   

14.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224011)陈玉乔初中教材中用H2和CuO粉末在试管中反应,实验效果很不理想,这是因为H2未能和氧化钢粉末充分接触的缘故,同时还原产物一般为Cu2O,而无金属光泽;有的教师用CllO粉末和少量水混合成糊...  相似文献   

15.
CO还原CuO实验的改进华中农业大学附中徐道莲(430074)一、仪器与试剂平底烧瓶、带螺旋状粗铜丝的橡皮塞、酒精灯、澄清的石灰水、CO气体。二、实验步骤1.在集满CO的平底烧瓶中加入少量的石灰水、塞紧备用。2.将螺旋状粗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致表面氧...  相似文献   

16.
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关于此反应以下几个根本问题在教学中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1.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到底有没有白色亚硫酸钙(CaSO3)沉淀析出?2.SO2通入石灰水与CO2通入石灰水,是不是有相似的化学反应现象和相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过程?3.怎样做好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课堂演示实验?4.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的存在,又可不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SO2的存在?5.怎样检验SO2的存在?下面对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反应以及…  相似文献   

17.
纠正二个实验的错误解释山东鱼台二中(272344)宋志顺一、在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然后滴加几滴NaOH溶液,现象为蓝色Cu(OH)2沉淀,其结论和解释是不正确的。将几滴NaOH溶液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因CuSO4溶液过量,发生如下反应...  相似文献   

18.
硝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分析江苏武进洛阳中学(213104)姚仁锡硝酸铜品体通常有蓝色的Cu(NO3)2、6H2O和暗蓝色的Cu(NO3)2、3H2O两种,把它们磨碎置于试管里加热时,开始出现白雾,并且在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接着是产生大量红棕色的气体,同时...  相似文献   

19.
1 实验成败原因分析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是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反应式是: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 +3H2O,反应中有无红色Cu2O沉淀生成是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现象。但在做该实验时,更多的情况下往往只看到黄褐色浑浊,甚至变成灰黑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乙醛在稀碱溶液中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其产物呈黄褐色浑浊沉淀。二是一部分Cu(OH)2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为CuO而使之变成灰黑色。只有消除这两个副反应的干扰,才能看清红色CuO2沉淀生成的现象。2 实验探…  相似文献   

20.
[知识要点] 1.碳硅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2.硅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与固体物质作用(炼铁的还原剂)(炼铁的还原剂)(镁蒸气不能在CO2中冷却) 2CO2+2Na2O2=2Na2CO3+O2(缺氧环境下作O2的来源)(2)与碱溶液或盐溶液反应, ①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②CO2与次氯欧盐的反应: CO2十 Ca(ClO)2+ H2O=CaCO3↓+2HClO CO2十 NaCIO十 H2O=NaHCO3十 HCIO 酸性:H2CO3>HCIO>HCO3 ③CO2通入水玻璃中 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