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评说《珍珠鸟》教案设计。 这是一个很精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3.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本课为“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是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优美散,意在托物传情,借助结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传达自己对这一境界的悟解、渴求和呼唤。这也成为本篇的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会心悟解。  相似文献   

5.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曼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探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情感浓郁、描绘细腻、蕴含哲理的散佳品。其中,对我们理解帮助最大的是结尾一句:“信赖,往往创造了美好的境界。”它是统领全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  相似文献   

7.
戴伟  卢爱侠 《广西教育》2013,(17):42-43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没有情感交流的阅读对话,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要追求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必须从情感的投入入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使之与作者、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呢?本文以《珍珠鸟》教学为例谈谈  相似文献   

8.
师:既然同学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争议,我们现在就来开设一个“多元论坛”。你们可以用多种身份来思考问题,如:环保主义者、爱鸟协会会员、社会学家等。小组长可以组织组员用多种方式来交流。如:就某一个问题直接亮出你的观点;提出一个问题供小组讨论后,将精彩的发言记录下来等等。  相似文献   

9.
《珍珠鸟》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为现代作家冯骥才所作,是一篇文质兼美、朴实无华的佳作。文章为我们讲述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相知、相依的过程:“我”为珍珠鸟创设温情浓郁的“家”,珍珠鸟与“我”和谐共处,其乐融融。我在授课中始终抓住“‘我’与珍珠鸟信赖关系的建立”这一核心,并贯穿始终,因为信赖不仅是文章的主题,更是课文的延伸点。课文通过“我”与珍珠鸟的信赖关系,意在说明如果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并努力为动物创造一种生存的环境,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1.“我”与珍珠鸟信赖关系的建立。珍珠鸟…  相似文献   

10.
真好!今儿又和我的孩子们共同品读了冯骥才老先生的散文《珍珠鸟》,这是我语文教学生涯中第四次教学这篇文章,那美丽的鸟儿再次飞入我心灵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贵刊今年第5期登载了我们二人所写的《依赖,创造了美好的境界——(珍珠鸟)简析》一,第8期又刊发了刘明玲老师的探讨章《这是美好的境界吗》。由于条件的限制,刘老师的章我们在暑假开学后才看到。阅读后深受启发,不禁想再谈一谈我们的理解和体会,并回答刘老师。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2.
外出观光觉得山川是美的,居家休憩觉得闲适是美的,阅读经典同样让你感到魅力无穷。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名作《珍珠鸟》就是这样一篇百读不厌的经典,精致、细腻、动人的文字引领我们走进了—个“真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想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15.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相似文献   

16.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相似文献   

17.
刘彩云 《学语文》2005,(4):45-45
叠词是将音、形、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连结在一起而形成的词,“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是汉语言文学的一种特有的修辞现象。《珍珠鸟》一文运用了大量的叠词,这些叠词的运用为其增添了不少秀丽隽永的神韵。笔者将文中叠词的修辞功用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推动南昌市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程,2005年6月,南昌市教研室开展了“特级教师刘琍琍,郭爱香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两位特级教师以她们深厚的语文学养,鲜明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在阅读课堂教学和深入浅出的说课中,诠释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最后,特级教师宋楚主以及王瑞源老师进行了点评,现编发两组作课和评课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冯骥才先生的散文脍炙人口。它扎根民间,来自乡土,所以泥土清香馥郁,生活气息扑鼻。像《珍珠鸟》,仿佛就是冯先生用灵动的音符谱就的音乐,曼妙无比,令人流连,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然而,对于在城市里长大、才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要读懂该作并与之产生共鸣,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在观摩完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黄平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之后,那份担忧便纯属多余了——这堂课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赏析、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