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物质保障、点燃民族精神和聚积民心。中国梦的实现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是互相促进与推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婚姻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伦理思想的冲击.建立正确的婚姻道德规范,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当前社会主义婚姻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婚姻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大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决定,是人类道德生活中一个崭新的类型,我国婚姻法中所规定的尊重妇女.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等原则充分体现了人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合理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与创造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幸福中国,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幸福为本;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让幸福成为百姓的普遍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幸福质量;加快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筑牢幸福的基础;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幸福感;建设生态文明,造福后代.  相似文献   

4.
幸福文化简单的说就是使人们幸福的文化.构建幸福文化意义重大,它可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更充实的内容和更高的精神追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基础和支撑;为个人追求幸福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方向.幸福文化包含物质、价值、认知和情感四个维度.构建幸福文化应遵循和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和人们的高尚情感和行为相联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人们对幸福的感受正经历着从物质满足向精神充实的跃升.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应以“美善相乐”的“中和”之思来探寻幸福的真义.幸福的价值内涵为“善、义、美”的“三位一体”;幸福的奥秘在于“生活关系”,在于“美善相乐”的人际建构;在“家和”、“乐业”、“相忘”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关照与通达.  相似文献   

6.
管华 《江苏高教》2003,(1):129-130
从物质生活方面来说 ,幸福意味着不但要求实现小康 ,而且要生活得更加富足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从政治生活方面来说 ,幸福意味着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实现廉洁高效的政治管理 ,确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从精神生活方面来说 ,幸福意味着保持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实现 ,无不需要良好的伦理道德的支持。人类已进入新的世纪 ,对于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高等学校来说 ,如何从道德建设入手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和价值取向.增强我国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其关键就在于塑造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文化核心价值观体系,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道德及其生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德目、德性、德行,它们共同构成了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三种表现形态。道德是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德目通过调节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缓解人际矛盾,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获得自身幸福。德性通过节制个人欲望,帮助和配合他人,协调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幸福的关系,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不仅获得个人的自身幸福,而且获得社会的整体幸福。德行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处理好生活幸福与道德完善的关系,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不仅获得个人幸福、他人幸福和社会幸福,而且实现自我完善、他人完善和社会完善。  相似文献   

9.
实现国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三个结合诠释新的幸福理念: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结合;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创造幸福与感受幸福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为实现国民幸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根本的政治前提,铸造必要的精神支撑,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规范与德性是道德的双重维度,基于道德二维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一个明其规范的过程,又是一个成其德性的过程,是二者有机的统一。明其规范就是化德性为规范,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人们生活各方面的行为准则,给人们的行为提供可依循的准则;成其德性就是化规范为德性,在明白具体规范的基础上培育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道德教育、社会政策引领以及精神文化产品渗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内化为社会成员的德性,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提供稳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