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谢青松 《成人教育》2019,39(12):82-88
建立资历框架以应对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全球化挑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战略选择。传统的资历框架建设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由国家政府主导通过立法推动资历框架的建设与实施,但作为联邦制的美国则另辟蹊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私立基金会推动美国资历框架(CF)的建设。美国资历框架基于成效为本理念,充分吸纳和借鉴了国内外资历框架的发展经验,兼具国际化主体共性和本土差异化特色,被称为第四代资历框架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模式对正在建设资历框架的国家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和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2.
林素絮  黄萍  林欣 《教育与职业》2021,988(12):73-79
建设综合资历框架现已成为世界各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和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我国重点战略任务之一,构建粤澳资历框架对湾区实现"教育与人才高地"的目标极具价值.波兰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和实施资历框架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改革运行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共性和本土特色的综合资历框架体系,其经验能够为粤澳资历框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路径参考.借鉴波兰综合资历框架的发展经验,粤澳资历框架的建设可进一步构建法律保障体系、完善资格标准体系设计、协调利益攸关方广泛参与、注重质量保障系统建设以及推进国际对接工作.  相似文献   

3.
杨信 《成人教育》2021,41(10):75-8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历框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呈现不同的特点,巴基斯坦建立了国家资历框架配套的五个子系统,南非形成了国家资格框架的质量保障二级认证机制,印度国家资历框架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法律规制与多元共治,东盟建成了区域性的资历框架质量保障网.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对我国资历框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是: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设立专门的质量保障管理机构,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建设的数据信息平台,制定全国统一的质量保障标准,扩大质量保障的社会参与,加快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化对接.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类型化视域下,以资历框架中的能力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和实施教育效果评价的参考依据,能够使得职业教育在不断对标国家质量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类型定位。资历框架内蕴强化统一标准、建构内在互动、强调主体自觉和实施成效为本的核心隐喻,其不仅能够打通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成长通道,也能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课程开发、教师队伍构建等提供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类型化视域下的资历框架建设目标为以资历框架支撑内容标准架构、以资历框架整合多元行动主体、以资历框架聚集优质教育资源、以资历框架支持学习个性化和以资历框架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主要内容为强化标准建设、规则建设和应用模式建设。参考国外多个国家和国内有关资历框架建设经验,职业教育资历框架体系应该具备高层级性、等值融通性、动态适应性和终身性等典型特征,使得职业教育资历框架能够深刻对接现代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  相似文献   

5.
程舒通 《教育与职业》2021,997(21):12-18
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面临多重挑战而进展缓慢的背景下,推进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既是一种可行路径,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在我国具有四个方面的潜在优势,包括:职业教育与企业及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改革符合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需求;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教育形式单一,可操作性比较强;职业教育更容易接受培训成果,尤其是技能培训成果.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建设,应重点从五个方面着手推进,包括:完善支撑资历框架的法律条文;构建框架的管理机构与质保体系;建立认证平台并推进学习成果的互认;完善资历成果的积累途径;科学规划资历的维度和等级并规范学校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6.
国家资历框架是沟通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桥梁,对于中国终身教育事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面对中国公民终身学习权亟须保障、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推进遇阻、不同教育体系下资格转换困难、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脱节等现实诉求,国家资历框架立法势在必行.事实上,中国资历框架的立法工作已具备坚实的法律与政策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学习权本位、公平性和开放性的立法原则,确立以立法服务对象为出发点,以学习成果框架为基石,以学分转换为核心,以组织管理为抓手,以质量评审为保障的统筹机制,才能推动国家资历框架的规范性和长效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是国家实现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内部融通,畅通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教育供给渠道的重要举措。随着世界范围内国家资历框架构建浪潮的兴起和构建成效的呈现,我国对国家资历框架这一主题的研究,逐步由比较研究阶段的经验介绍深入到应然研究阶段的本土构建探索,涉及理论基础、背景分析、功能与影响、模式划分、结构与内容、实施与运行、典型特征等多个层面。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促进国家资历框架及其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性研究还需在加强以学习成果分类理论为核心的理论基础研究、继续深化资历框架内容和结构部分的研究、重视资历框架本土基础和经验的分析、实现研究主体、内容及对象全面性和针对性的兼顾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8.
终身学习时代,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已经提上日程。文章通过对香港资历框架、广东终身学习资历框架、上海学分银行和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等区域典型实践的分析,总结了我国资历框架构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对我国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提炼出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要点。最后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多元主体参与、建立终身学习平台、完善学分积累与认定标准等方面提出终身学习时代实施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是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置性工程。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具有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落实国家政策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总结我国职业教育资历框架的实践成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从加强立法、构建资历标准体系、建立管理与协调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析我国职业教育资历框架的建设路径,以期为框架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非的资历框架建设和推行有了近二十年的历史,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基于教育公平的终身学习体系。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首先,介绍南非国家资历框架的立法保障,通过法令建立南非资历局,负责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和实施;第二,描述南非建立资历框架级别的教育理念,设立各级资历的学习成效指标;第三,阐述南非国家资历框架的十个资历级别和下属的三大子框架,即高等教育资历框架,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资历框架,以及贸易和行业资历框架;第四,分析南非资历框架中的质量保证法令和机制;第五,解释南非通过学分积累和转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最后,分析南非发展资历框架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作者希望,本文对介绍和分析发展中大国的南非在建立资历框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范围内教育合作不断深化,建立区域资历框架以推动区域内教育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欧洲资历框架(EQF)作为区域资历框架的典范,被认为是发展最为成功的区域资历框架之一。全面理解EQF的内涵、意义及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转化原则与经验,能够厘清区域框架发展的脉络。当前,“一带一路”区域资历框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基础不完善、教育体系之间对话不畅通、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系统不完备、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而欧洲资历框架可以为“一带一路”区域资历框架建设的外部支撑、框架内容、运行操作提供经验基础与启发借鉴,从而实现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人才评价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特殊性,其重要性体现为对个体发展的认可激励作用和对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两个方面;其特殊性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双重性,评价客体多样化,评价等级和指标体系不健全不统一。基于应用型人才评价的国家资历框架构建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坚持国家资历框架构建主体多元化,关注资历认证的过程与结果,重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转化,建设能力等级评价标准及其指标体系。需要通过促进多元利益主体沟通合作,丰富资历认证维度,扩大国家资历框架服务对象,建立国家资历框架的等级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途径构架国家资历框架。  相似文献   

13.
Qualification frameworks are spreading rapidly, not least in Europe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The impact of such frameworks are contested, and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is debate by analyzing how a selected group of different study programs in Norwegian higher education is adapting to the newly launched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as to how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s well as how different disciplines write up their study programs according to the new framework. In the conclusion,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findings for current debates about the relevance and function of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质量保障机制应成为资格框架建立及运行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作为涵盖苏格兰311个组织11500个“资格”在内的“苏格兰学分与资格框架”,其质量保障机制的特色是“‘共担责任’的质量保障模式”“坚守质量保障‘原则’”以及“将‘学分评级机构’作为资格框架质量保障的核心和关键环节”。“苏格兰学分与资格框架”的质量保障机制,对推动“苏格兰学分与资格框架”成为国际上最成熟的资格框架之一功不可没,其经验可以为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实证分析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的形成、现状和特点,以及法规政策和政府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就规范和促进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对策思路和可行性建议,为政府科学管理教育培训市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博洛尼亚进程还是在哥本哈根进程中,学习成果都被视为将各种政策与实践举措融合的“粘合剂”,并被各国运用以构建本国资历框架。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致力于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但由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在运用学习成果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差异,例如欧洲、德国、澳大利亚、爱尔兰这几个区域和国家的资历框架在成果框架、概念理解、维度划分与描述、资格类型、等级数量上均有不同并各具自身特色,尤其对于资历框架的维度划分与描述,各国在“知识”“技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融入自身特色并进行合理化描述,从而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的资历框架。通过对这几个区域和国家的成果框架及其描述维度的分析与比较,可得出资历框架构建与发展一般规律,并希望借鉴其相关经验最终为我国未来建立资历框架提供思想导向及应用规律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的专业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专业;”因此,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就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意义、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结合国外职业资格制度发展经验,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架起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与企业聘用制度之间的桥梁,畅通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上升通道;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产教融合。总结发达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先进经验,可归纳为:基于学习成果导向构建资历框架标准体系、彰显证书整合功能、吸引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注重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等值沟通。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建设经验,建立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综合性资格框架标准体系,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资格框架组织建设,完善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认证制度,构建普职等值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是我国“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之一,旨在推动并落实个性化学习,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网络学习空间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一种,其设计及应用需要以具体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为参考依据,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网络学习空间设计框架并未结合具体的教学模式,无法达成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作用。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模式视角下,基于对翻转课堂模式影响策略及网络学习空间建构维度分析的基础,探讨了网络学习空间建构模型并进行案例设计。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are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discussed in many but unrelated studies as outcomes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dynamics an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pressures. We propose to link these studies by emphasising the influence of both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isomorphism on the formation of a global educational regime. Through a broad range of indicators, we describe the growth of the discursive, normative, and 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such a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regime. We find evidence of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s: (1) a rapidly growing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focused on conferences, initiatives, and programmes supporting a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agenda; (2) a striking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accreditation agencies, their mutual cross-national recognition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universities that are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accredited; and lastly, (3) parallel increases in reg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s an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s. These developments create integration pressures manifest in the mutual recogn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egrees, for which a new generation of regional conventions has emerged worldwid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We discuss these process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threats and limits to the burgeoning higher education reg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