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让课堂教学充满问题,由问题开头,由问题结束,中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课堂应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让课堂教学充满问题,由问题开头,由问题结束,中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成功之母,是激发创造活力、探索能力之强大动力。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内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凡在科学上能独树一帜的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解决者的功劳,毋宁说是问题发现者的功绩。在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的问题性,并且加强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教学设计焦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性问题具有挑战性、针对性、层次性、广泛性等特点。在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产生问题,利用错误的前概念诱发问题,在思辨中提出问题,在联系实际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勇于置疑的科学态度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国而言,就业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我国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探讨了教育在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还需要掌握这些知识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因此,问题教学的应用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7.
对"三农"问题的一点政治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农民的人权(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是农民的利益问题,是农民的权利问题——是农民在国家权利资源分配中的地位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当前首要的是明确农民在国家权利资源分配中的地住,给予和保障农民享有充分而平等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给予农民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8.
1.问题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地学习。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问题意识。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0.
邓美姣 《广西教育》2005,(1A):78-79
问题意识是指人在认知的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个体数学素质的提高是有益的。但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提出有质量的、非一般性的问题,仍然是我们教学时常常面临的困惑。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课堂只是在课始提出一些课题性的问题,或课尾提出一些质疑的问题,而要让问题在课堂上不断动态生成,形成一个问题串似乎很难。下面以《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问题意识是指对事物好奇、敏感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业进步的表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学要善于设疑,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资本运做问题是民办学校发展中引人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规范的问题和充满争议的问题,其中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很多,在此仅就如下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地理问题是指围绕地理专业知识、地理教学方面设计的问题。非地理问题是指围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提出的问题,一般集中在思想教育与教学管理方面,它是教学得以实施的保障。在地理问题中,有两类问题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即提出学习任务的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分类比较简明,也比较实用。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者从许多不同的角度给予了探讨。在众多原因中,如何评价毕业生的质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探究学习中,学习者总是围绕着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实验、搜集证据、分析、论证等探究活动。探究学习是基于“问题”下的探究学习活动,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就成为老师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问题”的设计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实验,也可以是一个案例,要具有科学性,要能在时间和空间的纬度上展开。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认知的核心,元认知是思维的重要监控成分。因此,数学问题解决是元认知开发的土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系统的有效构建以及问题系统的有效解决,能开发学生元认知,训练思维,提升认知水平,也能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谈问题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坚 《教育探索》2002,(11):27-27
一、思维、问题意识与创造性思维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成分,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关系的反映,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概括性和间接性则是思维的主要特征。由于思维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而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所以,问题性也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思维的问题性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小学反映最强烈、感到最困惑的问题是评价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感到最困难的也是评价改革问题,其中教师的评价改革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周静  周保全 《现代语文》2006,(11):55-56
传统式教育是~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我们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则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核心,也是连接研究性学习各个要素的纽带。那么,在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下是笔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