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阅读教学中的解词和朗读 1.解词和造句。 字义的讲解要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进行,避免空洞的以词解词。对一些含义较深的词语和修辞方式更要联系句子,联系课文来讲解。  相似文献   

2.
一、词不离句 教新的词汇我们可以从句子练起,利用旧句型教新词。教师先说英语句子,进而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需要,再对新词进行单讲单练。中学英语课本中的句型练习,为在句子中讲练单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中学阶段以“结合句型讲解单词和词不离句讲练生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理解词议的方法山东栾信锁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理解的重点是词和句,理解课文是学生通过对重点词,重点句子的理解实现的。分段讲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下面介绍...  相似文献   

4.
精读与略读     
吴永福 《阅读与鉴赏》2008,(2):18-18,22
阅读方法中,精读与略读是相对的。精读,从字句的确认开始。词义有基本义,也有引申义,但在具体的文章中还有语境义。语境一般指上下文.但也可涉及相关的背景。词语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所以词义的确认离不开句子的理解。朱熹认为:“凡读书,须看上下文意是如何。不可泥著一字。”若泥著一字,而不贯通文意,往往难以索解。阅读的单位是句子,但句子不是孤立的,则应从语句的连贯中来确认含义.且含义丰富的句子不仅有字面的意思,还有深层之意。至于言不尽意,则又有言外之意。文章中语句的关联,又处于一定的层次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是一种程序上的由小而大.也可谓逐级扩大。清代的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将文章结构分为界限、段落与节次。  相似文献   

5.
朱志军 《小读者》2013,(6):20-21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篇优美的作文离不开具体、生动、形象的语句。那要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优美呢?快来看看我们的“语句变身”魔法吧!  相似文献   

6.
文本识记法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层级。读书识字,常会碰到一些生字词,除了查字词典外,还可在句子中确认语义。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上下文具体的语境中,大可推敲出语义来。不过有所识别,不一定能融入记忆。  相似文献   

7.
乐乐姐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篇优美的作文离不开具体、生动、形象的语句。那要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优美呢?呵呵.乐乐姐姐有魔法哦,让你的语句瞬间变身。来,跟我们一起学!  相似文献   

8.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内容,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基础教育家斯霞。20世纪60年代,她在南京师大附小进行分散识字教学实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单词拼写的命题特点 1.单词拼写主要考查学生“识词、记词和用词”的能力,这类试题体现了词不离句的特点.要求考生注意单词在句子中的确切含义与正确形式.而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单词.  相似文献   

10.
徐承平 《学语文》2012,(5):57-58,56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作用。分析理解反复句的含义。通常需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去推究探讨,更需要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去琢磨它的含义,体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能割裂;而是应该遵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情境的"五不离"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语教学中,语言、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能割裂,而是应该遵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情境的“五不离”原则。  相似文献   

13.
言语感知遵循音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除了语音特征、音位和单词三个感知单元外,句子单元也参与了言语感知的过程。在这一感知过程中,句子语境分别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对词汇的识别发生影响。在句法方面,句子层依据句法规则对词汇层产生自上而下的反馈作用,通过词类限制和曲折形态特征核查等方式实现对词汇层上备选单词的筛选;在语义方面,句子层根据语义限制条件对备选单词产生激活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6年单词拼写题与1995年以前的题相比,作了很大的改动。它由原来单纯的识记单词,改成单词填空的方式,由原来无情景、无语境的拼写单词,改成带情景、带语境的单项运用题。这样,题目的档次高了,难度虽有增加,但导向对头,应当得到认可和肯定。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识记单词,还要理解,还要会在句子中使用,符合掌握单词的规律,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练习7】 A)根据下列句子所给汉语注释,在句子右边  相似文献   

15.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学好英语,首先要过好单词关。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记忆单词呢?本文介绍几种学习词汇的方法。1.情境法。记单词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结合句子、语段记忆单词,而不应孤立地识记某一单词。如catch一词意思很多,我们要记它的意思,可以  相似文献   

16.
李弗不 《读写月报》2022,(14):28-31
<正>如今的中考,有一道题考查率比较高,这就是考查关键(重要)词语的含义。如何解释句子中的关键(重要)词的含义呢?我通过反复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一:联系文章语境解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任何词语的意思,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成的,什么样的语境产生什么样的词义。揣摩语境,是解词的一个好方法。譬如:  相似文献   

17.
<正>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内容,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基础教育家斯霞。20世纪60年代,她在南京师大附小进行分散识字教学实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分散识字教学法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  相似文献   

18.
高纪安 《教师》2010,(35):75-75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翻译古诗文中的句子”是2011年高考必考点。分析近十年试题,命题者在这两点上设计问题的落脚点主要在实词上。我们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有一条总的原则,那就是:字(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具体来讲,利用已有知识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必须内化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翻译古诗文中的句子"是2011年高考必考点.分析近十年试题,命题者在这两点上设计问题的落脚点主要在实词上.我们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有一条总的原则,那就是:字(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具体来讲,利用已有知识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必须内化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20.
随文识字,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重将生字的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运用、课文的感悟体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