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骄人成果。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市中新出现的贫困群体却日益增加且趋势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我国城市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分化,出现了明显的城市贫困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特征及其成因,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解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中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城市贫民的生活现状和特点着手,分析城市贫民致贫的原因,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后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的贫困治理方略成效显著,绝对贫困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有效治理。通过探讨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内核概念可知,相对贫困是主客观交织、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呈现出的物质与精神匮乏的状态,相对贫困的内核特征既包含贫困本身,也包含不平等现象。随着我国进入后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的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划定标准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与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问题具有多维性、分散性、发展性和长期性,后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对贫困治理的周期将会更长,治理任务将会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2):48-51
贫困是社会发展长久面对的问题,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当前的反贫困政策更多针对绝对贫困,而对相对贫困的关注较少。贫困的代际传递和贫困再生产,以及脱贫脆弱性和返贫现象显示,当前的反贫困政策存在贫困线标准过低、重绝对贫困轻相对贫困、政策执行不力、扶贫模式单一、重救济轻发展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就目前关于贫困研究中的城市老年贫困的基本状况做一梳理,主要包括城市老年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率的估计,城市老年贫困人口的特征,引起的原因及现已提出的对策,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藉此为促进这一领域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贫困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之一,包括发达国家。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际。贫困的人数也在大幅度减少。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贫困的概念也必须重新定义,以达到为了社会公正的目的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本文试图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来阐释这一现象,并通过中英两国社会的历史比较来澄清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8.
妇女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我国城市妇女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从另一个视角———女性主义,对我国城市妇女贫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女性主义福利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城市贫困妇女的构成和特点,讨论我国城市妇女致贫的原因,认为市场机制和就业机制的性别取向,以及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导致了我国城市妇女贫困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教育贫困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贫困的内涵与经济上的贫困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主要是指个体由于家庭贫困而导致失去受教育机会,或者虽然在接受教育,但却处于非正常状况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贫困有绝对和相对之分,也有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教育贫困标准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贫困,维持城市社会公平、公正,是实现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是体制转轨时的必然产物,其实质是体制的贫困,并且我国城市贫困还具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举措应就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多元与发展:相对贫困的内涵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国外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贫困方面。中国城镇中“新”贫困人口在数量上远比“老”贫困人口要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机会。下岗失业造成绝对贫困,收入差距拉大等原因造成的相对贫困问题非常突出,对社会稳定威胁更大。贫困成因主要为转型期的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政府扶贫政策不仅要关注绝对贫困群体,还要关注城镇相对贫困和居民的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14.
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市中新出现的贫困群体却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以来,城市贫困随着城市化过程快速发展,形成了"新城市贫困"现象.这一社会问题已不能仅仅归咎于行政失败或制度性后果,而是有其结构性的成因,与城市化过程、城市格局变迁,以及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形态等有着更为深层的联系.城市贫困的结构性现象提示我们,常规性的治理方式难以使之根本改观,我们需要更为积极的、坚韧的和创新的政策思路,长期应对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我国形成了一个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城市贫困问题继农村贫困问题之后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与特点,阐述了城市贫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缓解城市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贫困内涵的动态变化。贫困内涵的经典解读为人们理解贫困提供了基本起点,物质贫困经由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的动态演绎昭示着贫困内涵的变化态势,科技革命的历史推动作用凸显了贫困内涵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由物质贫困向精神贫困、由科技贫困向人文贫困的多维转向。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贫困内涵的动态变化。贫困内涵的经典解读为人们理解贫困提供了基本起点,物质贫困经由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的动态演绎昭示着贫困内涵的变化态势,科技革命的历史推动作用凸显了贫困内涵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由物质贫困向精神贫困、由科技贫困向人文贫困的多维转向。  相似文献   

20.
范翠莲 《天中学刊》2001,16(3):26-27
贫困并非老,少,边,穷地区的代名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在城市居民中出现了高达3000多成人的贫困层,正国为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贫困引发的社会磨擦,震动,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农村,所以,城市人口的贫困被称为“活火山”,越来越成为人们和政府广为关注的焦点,消除贫困,即要借鉴外国经难,更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既要靠政府制订优惠政策,又要靠贫困者本人转变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