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然经过一个外观彩绘奇特的红茶坊,名曰“新新人类”,感觉颇为贴切。上海这个日益繁华的大都市,街头幻影如梭,城市进化若斯,岂非需要更多新新人类来支撑。而新新人类既占了一个“新”字,不免会有其独到之处,有些新的想法,新的理念,以及一些新的行为方式。新新人类的不同之处表现最为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都市女子一族。在年轻人的议论中,都市女子在匆忙的生活节奏中似乎已占领着真正的半边天,甚至已开始动摇着男性世界。她们代表着新的文化,而新的文化的建立则来  相似文献   

2.
“新新人类”的称呼最早来自于日本,后被台湾媒体广为炒作,至今已广为流传。那么,什么是“新新人类”,该如何去定义这个新生群体呢,又该如何去界定“新新人类”的范围呢?这也许是大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广大的家长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一、“新新人类”的表现新新人类的表现体现在服饰打扮、行为方式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1、服饰打扮。时下,在大街上、在都市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纠正了作文教学中的只注重写作技巧训练的唯科学主义偏向,以“创造性地表达对生活世界的真实体验”的新价值取向引领作文教学向人文领域的回归。注重体验的作文教学将把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体验能力的增强和创造性的表达作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周思宇 《科教文汇》2013,(13):38-38,47
中国就其根本是乡土性的,乡土教育担负着为乡村培养人才的重任。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教育价值取向上明显存在“工具化”和“城市化”的倾向。回归“位育”是对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其要求乡村教育回归乡土,结合其固有的人文生态环境以安其所;同时回归人本身,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价值以遂其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工业时代的“老资本主义”逐渐让位于信息时代的“新资本主义”。这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而不仅仅是向“知识产业”的转变。这些新出现的企业和经济制度代表着我们对商品、服务、技术、社会结构以及权力的思考方式的变化,甚至是对增长和财富本身的思考方式的变化。明智增长的广阔前景“新资本主义”正在开辟一个新的广阔的进步前景。随着持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不断工业化,迫切需要一种较为平衡型的增长。这种增长要求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它给人们带来的利益超出他们  相似文献   

6.
王瑞 《科教文汇》2008,(4):110-110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面临的挑战 当代中国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传统价值取向,这是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这是当代中国价值取向的主体部分,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三是资本主义价值取向。当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已经成为主导型的价值取向,同时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的新的价值观念将逐步形成,在中国发生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制定者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起着重要作用,公共政策具有价值取向。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是公共政策的三个具体价值标准。在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陈光 《情报科学》1992,13(3):41-43
本文通过对情报价值的分析,阐述了情报价值与情报主客体的关系,说明情报价值的实质问题,情报价值取向正确与否是实现情报的正价值和负价值的关键所在,并认为情报价值的实现就是情报实践。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对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以及维护学院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学生社团正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符合青年学生重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以社团组织及其成员为“磁场中心”,影响和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青年价值观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我们必须正视青年价值取向的这些新变化,联系社会现实和青年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价值观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我们必须正视青年价值取向的这些新变化,联系社会现实和青年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纵观人类文化历史的长河,在近200个民族国家中,大体上孕育着八种文化体系:欧洲文化、北美洲文化、拉丁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和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文化的差异所透视出的不同阶值取向显而易见:个体的价值取向与他生存的文化背景氛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文化精神蕴含着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内涵。那么,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加速,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日益成为了“地球村”,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在相互交织和碰撞着,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特别是对我们的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力图立足于多元文化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入手,分析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从而提出大学生应在多元文化下选择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当然,本文并无意解决问题,只是力图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起共鸣已经为之满足。  相似文献   

13.
贾向桐 《科学学研究》2006,24(6):823-827
以人类活动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从社会价值层面探讨近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形而上学与社会原因,揭示社会价值因素对科学革命在器物、制度和观念层次上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社会价值取向的转移与近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有些人对劳动价值的评判认识混淆,存在着轻视思想政治工作及贬低思想政治工作者劳动价值的现象,说什么“政工干部的劳动是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不大”,甚至说“政工干部是做无用功,其劳动是无效的”。这种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对价值学的误解,对政工干部的劳动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黄红旭 《科教文汇》2007,(11X):196-197
本文对网络新词“X客”的成词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三个角度:语言学、心理学和文化学。文章认为,“X客”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心理价值取向,体现出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创新源的生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习性、资源配置格局、规制务件和环境氛围,是诱致工业实验室发生区域转移的根本原因。人是实践着的能动主体,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决定着创新源的生长及其变迁。文化环境不仅影响行为主体实施创新的选择方向,而且作为一种既定的前提性因素影响主体的行为方式、科技资源配置格局以及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任何环境都具有一定的“承栽量”,并非所有的环境都有利于创新,但是,环境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因此,培育创新源成长的关键在于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源生长的社会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资源配置格局、规制条件和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在信息革命中出现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作为世界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正改变着现代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网络化”的趋势形成了“网络经济”,于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网络经济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冲击,信息化、网络化已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新标志。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汽车新国潮汹涌澎湃,科技进步叠加需求变迁,共同驱动汽车新零售商业模式的场景化价值创造。然而,现有新零售商业模式场景化价值创造机理尚不明确,且其价值创造路径亦不清晰,难于指导实践。为此,文章依据以下逻辑展开研究:(1)首先,以福田汽车供应链新零售商业模式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识别商业模式场景化价值创造动因。(2)其次,结合福田汽车“造车—买车—用车—养车—换车”场景链搭建的实际,基于供应链各节点不同场景用户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借助不同场景的“商业场景—消费期望—商业情境”配置提出“场景链”适配理论。(3)再次,基于场景链挖掘供应链新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共创赋能机理,进而提炼供应链新零售商业模式的链式赋能价值共创路径。结果表明,整条供应链新零售商业模式是以“产品功能为基—服务效用为先—场景体验为王”的主导演变的逻辑赋能价值共创,指出新零售应从“供应链—场景链—期望链”3链融合视角借助价值链为用户期望的不同“场”搭建相应的“景”。同时指出,用户需求端和供给端基于场景链连接和匹配有助于满足用户消费期望的时空细分,通过将情境要素嵌入和适配场景有助于多维价值的立体化共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数字技术时代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出现的新特征,分析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面临的“数字化的两难”。针对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方面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的视角看,“可采性”正逐渐成为各国刑事证据法的核心理念,“确立有限度的程序性裁判机制”也逐渐成为各国刑事证据法的实现方式,“彰显程序正义价值和证据法规则独立性价值”正渐趋成为各国刑事证据法理论的研究取向。然而,我国刑事证据法的立法、实务及研究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亟需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