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于1926年同时在英国及美国等地出版在英国出版时书名为"教育论:特别是早期教育"(On Education,Especially in Early Childhood);在美国出版时改名为"教育与美好生活"(Education and the Good Life)本书出版后受到热烈欢迎,一版再版,至今历经9 0余载而不衰,已成为世界教育理论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此书虽是2 0世纪早期的作品,然而今天读来  相似文献   

2.
李大东 《人民教育》2012,(18):62-63
近来有关基础教育理论的书,大多是围绕诸如"生命教育"、"潜能教育"、"绿色教育"、"体验教育"等一些核心概念加以概括和阐述的,而周培植的新著《好的教育:区域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其核心概念是"好的教育"。乍看起来似乎过于笼统又无新意:何谓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带着疑惑,阅读了这本书。第一次看到周培植这个名字是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18期《周培植和他的区域教育生态理论》一文中。该文从几个角度介绍了周植培的区域生态教育理论。而3年后的今天,这本书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出周培植的区域生态教育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拿到李政涛的新著《教育常识》这本书时,我略有些吃惊:既然是常识,还有必要专门写书来讲吗?对于教育常识,即使一般的家长不懂,但那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不知道吗?这本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该书的"序言"回答了我的疑问:"在我看来,就是社会弥漫着的对常识的无知和漠视,是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的缺失……失却常识让世界惶然失措,深受  相似文献   

4.
阅读《朱永新教育文集·享受与幸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时,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朱永新先生一定会在这本书里帮助我们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设定享受教育与享受幸福的起点?如何抵达那享受与幸福的终点?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曾以《享受教育》为题作为“教育在线文库”出版过单行本。现在收录在文集之中,且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影响与意义自然又非寻常可比。享受与幸福在这里是一种具有精神高度的内容,当然,朱永新先生的教育意义,并不是排斥或拒绝可以从教育里享受到的世俗意义上的幸福。读完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享受与幸福是…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怎样教育?在汗牛充栋的相关文章、书籍中,《学生可以这样教育》这本书的特点在哪里?诚如作者陈宇所言:"一朵艳丽的花,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但你却不知道它是怎么种出来的。"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同样是教师普遍关心的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热点问题,如规则教育、惩戒教育、说服教育、情商培养、成绩提升等,在呈现通行解决方案的同时,重点阐述了产生这些方案的理论依据、原则,客观地分析每一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不夸大任何一种方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次系统提出"教育力"概念的是东京大学教育博士斋藤孝先生。他著的《教育力》(张雅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对此有很好的阐释。这本书的意义远远超出狭小的教育范围。读《教育力》不仅能够深层次地读懂日本的教育,还能够读懂日本人是怎样思考、怎样学习的。日本强大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是一介草民,无力"宏观设计"中国教育梦。我的教育梦,就是享受教育、幸福生活,也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为师的幸福。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写过一本书,题目叫《水知道答案》。这本书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当人们把含有褒意和贬意的  相似文献   

8.
威特 《教育》2015,(2):8
出版: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位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使用德语、法语等六国语言: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讲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本书详细地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历程,以及老威特的教子心得和全能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一本关于课程的著作,为什么命名为"教育想象",作者究竟"想象"了些什么?一本讨论课程的书,为什么直接写课程的内容只有三分之一,而且一半以上的内容是在讨论教育评价?为什么作者要用教育鉴赏和教育批评来取代以往注重量化的评价……当你捧读这本书时,头脑里可能会冒出这些疑问来,甚至你还会想,大学学者的理论智慧,能解决中  相似文献   

10.
正内容简介:本书为我国教育社会学界领军人物吴康宁教授力求"只讲真话"的10篇演讲。其不止于"应该怎么样"的直面解答,而更强调"为什么这样"和"还可能怎么样"的反思和追问。推荐理由:作为我国教育社会学界的领军人物,吴康宁教授的教育思考带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关怀和现实关切,具有一种公共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收入本书的10篇演讲涉及诸多教育文化层面,如教育研  相似文献   

11.
<正>读《教育的情调》令我感触颇深,“这不只是一本书,它是一份礼物,献给教师、教育者和学生的礼物。教育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这些美好的语句让这本书的魅力倍增,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细细品读。第一遍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是觉得它讲得很契合实际的教育场景,且能够提炼出教育场景中的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12.
江苏昆山社区培训学院顾侠强老师撰写的《社区教育概论》一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社区教育园地盛开的又一朵奇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张少刚副书记热情洋溢地为本书作序,精妙总结并高度评价了顾老师这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众家之长与成一家之言相结合,经世致用与理性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因为父亲是老师,家里储藏最多的教育杂志就是<江西教育>,最早学到的四个字也是"江西教育".看着父亲深夜在油灯下阅读这本书,却不给我讲故事,年幼的我愤愤地指着这本书问父亲:"爸爸,它比我还重要吗?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学者都想写好一本书系统地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每个教师都想把课上好,带出一批好学生。但是,要写好书和教好课都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甚至要花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探索。这是我在写《教育原理》一书和上教育原理这门课时深切地感受到的。《教育原理》第一版的编写及主要观点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来约稿,希望我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写一本《教育原理》,我也就欣然同意。我对这本书有两点期望:一是这是一本学术专著,要比较系统地论述我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二是这本书也可以作为教育专业研究生用的教学参考书。目标决定了本书的写作风格。第…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与国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折射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发展的走向等根本性问题。恰如哈尔西所言,"国家是理解教育及其发展本质的核心"。乐先莲博士的《当代西方教育与国家关系》一书,以政治学的国家理论观特别是国家利益观为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对西方国家与教育关系的思想进行了理论梳理,不但清晰地展现了其历史图景,更带给我们一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启迪。教育与国家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但是朱旭东教授在为本书作"序"的时候却感慨道:"国内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何"为贵? 我这第一个"何"是取"什么"的意思.我想每一个读完《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这本书的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从中学到在我们的教育中到底应以"何"为贵.  相似文献   

17.
正我读了《教师教育研究》这本书之后的第一感觉是非常接地气!因为这是一本我身边的人研究我身边教师教育的问题,这是宁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近年来对当地教师教育研究的成果。本书共收录了20位教师的31篇文章,它不仅回答了西部贫困地区教师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发展的这一问题,而且回答了当前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管仲《权休》中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师是树  相似文献   

18.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德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是存在主义以及存在主义教育学派的集大成者之一。雅斯贝尔斯最为著名的教育哲学丛书——《什么是教育》,以"存在、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教育方法、教育本质、教育使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教育的真谛是对灵魂的唤醒和本性的回归,详尽、深入地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尤其是雅斯贝尔斯在本书中提出的文化教育、自我教育以及师生平等等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从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出发,深刻解读了本书有关教育的理论和思想,探索和追溯教育的真谛及本质。  相似文献   

19.
王松泉先生的一部独具特色的专著——《语文教育板书学》已由大连出版社于1990年3月出版,它为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我有幸读到过本书的原稿,并为之作序,大略地谈了一下作者创立这一学说的过程。现在,这本书已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我则又饶有兴味地看了好几遍,真是爱不释手,感慨万端。我认为,《板书学》的问世,标志着王松泉先生所倡导的语文教育板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对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人”的视角看教育——读张楚廷《教育哲学》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但是熟悉不等于熟知,有谁能真正读懂"人"这本书呢?卢梭就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最不完善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