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BC对非洲广播历史悠久,在非洲拥有较大话语权与影响力。本文在梳理BBc对非广播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就BBC对非广播的节目设置、对非传播策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用事实说明BBc对非广播影响力源自创新节目设置、根据受众需求调整传播策略,对中国强化对非广播、提升影响力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广播(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是以国家为主体加入国际传播的一种宣传行为,对华广播是指国外国际广播电台专门面向中国大陆的国际广播,包括政府官方的国营国际广播、公营国际广播、宗教广播和秘密电台等。自1942年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VOA)和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开办对华广播起,对华广播已走过了70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决定着媒体的高度、品质、声誉和影响力。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广播新闻评论,则是广播新闻的精髓,体现的是电台的立场和话语权。有评论才有互动,有互动才有共鸣。而广播快评这种对新闻即时评点的节目形态,在网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BBC、VOA相继停播中文短波广播的原因,认为原因有四:一是为了削减预算,节约开支;二是由于中文短波广播已经丧失了大量受众,继续存在的价值不大;三是因为作为一种对外传播媒介,短波广播的受众就越来越少,短波广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四是美英政府借此向北京释出善意,借以改善双边关系,加强在国际议题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如何让对农广播节目更具吸引力,也成为市级电台对农广播节目生存的根本。笔者认为,提高对农广播水平必须使节目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就需要对农广播无论是在节目设置和节目内容上,还是主持人的语言组织上都应该力争口语化、通俗化、本地化,同时,还要以平民的视角与农民进行深入的交流,赋予普通农民话语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只有这样,对农广播才能真正反映农民的心声,使对农广播拥有更为广泛的听众。  相似文献   

6.
侯月飞 《视听》2021,(1):23-24
地方媒体的广播访谈节目要增强传播力与影响力,除了议程设置要有合理性、嘉宾选择要突出专业性,还应使话题安排注重差异性、传播平台追求多样性.只有及时根据当地受众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节目的内容与形态,并实行线上线下的融合传播,广播访谈节目才能成为融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参与传媒市场激烈竞争的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25日,经过多年研发和测试,BBCiplayer播放器正式上线.在BBC节目首播一周后的任何时间,英国用户都能利用iplayer软件免费下载BBC广播台、电视台、网站上的所有音频、视频节目,然后用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观看.自此,BBC首次从技术上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广播、电视、网站、移动终端等传播渠道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农广播在覆盖、传播及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推动对农广播进一步发展,更好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还需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对农广播自身也要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针对性、贴近『生和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农广播在覆盖、传播及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推动对农广播进一步发展,更好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还需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对农广播自身也要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针对性、贴近性和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BBC作为世界公共广播的典范,制作了大量高品质的广播新闻节目。今天,在高速发展的传播技术压力下,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大众传媒的突围策略之一,在于凸显其媒体内容高品质的专业性。本文基于这一初衷,从英国媒体当前的生存现状出发,考察其公共利益如何没有成为市场的副产品,广播媒体的独立性如何在商业化进程中得以保持,BBC专业化媒体传统的坚守,以及媒介保障监督体系的完备等,探讨这些促成高质量广播新闻节目诞生的内在成因,并以BBBC4台的《今日》节目案例分析作为印证。  相似文献   

11.
提到环球广播的国际电台,人们不由得会想到“美国之音”(VOA)和英国广播公司的世界广播电台(BBC World Service),这里编它们的服务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燕吉 《视听界》2011,(2):68-72
BBC目前有11个电视频道,大部分隶属于BBC两大节目生产部门——视频部(BBCVision)和新闻部(The Journalism Group)管理。BBC视频部负责BBCl、BBC2、BBC3、BBC4、BBC高清、BBC少儿、BBC婴幼儿等频道节目的管理、制作、播出。新闻部负责BBC国内新闻、BBC世界新闻、BBC国会三个新闻频道的节目制作和BBC所有电视、广播、网络新闻、体育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13.
频率专业化已经成为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各种专业广播风起云涌的背后,存在着节目形态单一、节目设置同质化的问题,专业频率不专业削弱了其影响力,阻碍了其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专业广播频率加强对听众的科学研究与分析;开门办广播,调动社会智慧参与节目设置,创新节目形态,使节目常办常新;内容为主,突出特色,以主持人为核心,打造品牌节目。一、专业不专、特色不特制约了专业广播发展所谓专业广播频率,我们可  相似文献   

14.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视节目为生命;当代广播,在多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传播效果决定影响力、决定媒体的地位,因此必须赋予节目新的涵义,为之注入新的生命.节目评估体系就是提升节目生命质量、衡量节目传播效果的一把标尺,也是对节目实现科学管理、全面考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路静  徐繁  宋万林 《今传媒》2013,(8):51-52
新闻频道的国际化传播是21世纪电视新闻传播的大趋势。随着多国面向国际受众国际频道的相继推出,构建好的国际传播新平台,用中国视角、国际眼光做新闻,我国才能在这场国际传媒影响力及话语权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改版后的CCTV-NEWS,从频道的节目设置、主播构成到新闻内容等方面,既有突破也有不足,期待能给中国对外电视频道的发展带来启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新闻频道的国际化传播是21世纪电视新闻传播的大趋势。随着多国面向国际受众国际频道的相继推出,构建好的国际传播新平台,用中国视角、国际眼光做新闻,我国才能在这场国际传媒影响力及话语权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改版后的CCTV-NEWS,从频道的节目设置、主播构成到新闻内容等方面,既有突破也有不足,期待能给中国对外电视频道的发展带来启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金波 《新闻实践》2011,(5):10-11
当今时代,信息是可以共享、复制的,观点却是独家的。 观点决定着媒体的高度、品质、声誉和影响力;观点是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广播新闻评论,体现的是电台的立场和话语权。而广播快评这种对新闻即时评点的节目形态,在网络化、数字化的海量信息时代里,越来越显示其优势和魅力。快评是主持人或评论员乃至听众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作出的简短的广播评论,一般由"新闻事实+评论"组成,其美学特征在于"短平快".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9,(2):84-94
历史悠久的英国BBC因其对商业和政府的独立性一直被看成世界上公共广播电视服务的标杆。然而2017年开始实施的新的皇家宪章(Royal Charter)却对BBC的多项运营和管理进行改革,除了内容生产、电视许可费、员工收入等方面,争议最大点集中在BBC的监管权。新宪章规定BBC的监管由独立的BBC信托基金(BBC Trust)改为英国政府的通讯管理局(Ofcom),这引发了人们对BBC独立性的担忧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讨论。本文从BBC新宪章改革的几个重要变化为切入点,探讨在新媒体技术情境和英国社会环境变化下公共服务广播面临的新挑战,并深入探析公共服务广播在外国新闻传播史中的影响力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为改变与此不相适应的"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在国际舆论斗争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紧紧围绕中央领导提出的"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的目标,在国际传播中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的理念,认真研究新闻传播规律、传播现状和发展趋势,着力创新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宣传与节目改革,充分利用重大突发事件争取国际话语权,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在增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以及感染力、吸引力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20.
BBC Radio4作为以新闻时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频率,拥有最广的受众面和最丰富的节目内容,其节目形态和结构反映了广播机构的自身定位和文化理念。本文通过对其谈话节目“我们的时光”的分析,透视BBC节目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提升我国广播谈话类节目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内涵提供范本和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