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生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意识普遍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从道德目标、教育方式、家庭生活、社会环境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加以分析,并从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心理学方面对此现状的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学生无疑正在或者将要起着不可代替的历史作用。他们将不仅大力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进程,而且还会创造出巨大的精神文明财富。但是,在德育实践中却发现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小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道德认识与行为不一的问题,也就是道德的"知""行"脱节问题。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道德工作的一个难题,必须加以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4.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道德生活实践应该是知行统一的.然而,现实中却普遍存在着“知而不愿行”、“知而不能行”、“高知低行”等“知行脱节”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道德学习的动机不纯、盲目的媚俗心态、残缺的心理素养等主观因素,也有道德教育失真、道德宣传与道德传播方向失导、道德环境的污染等客观原因.要实现知行统一,就必须化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净化道德环境、加强师德建设,形成道德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论与实践本应是互动的,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脱节现象。其原因不仅是理论研究远离生活世界,更主要的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体———学者与教师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学者与教师应各自看到自己的局限,加强对话与交流,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行为和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启发性的命题。本文旨在探讨众多教师并没有按照自己所知晓的新的教育理念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症结所在,探求解决教师知行脱节的方法。呼吁课程改革者关注教师的实际困难,给予帮助和指导,以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知行脱节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值得关注的现象。从受教育者思想与行为的前后一致性角度看,受教育者"知行脱节"主要表现为知"前"行"后"以及知"后"行"前"两种形式。"症候分析法"运用反思性与生产性认识,着力解决"知行脱节"中的知"后"问题;通过思想观念的"激活",解决"知行脱节"中的行"后"问题。运用"症候分析法"要着眼于思想观念从产生、被接受到应用的三个阶段,依次进行,逐步弥合"知行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志勇 《辽宁高职学报》2007,9(7):95-95,102
通过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普遍反映高职毕业生在具体操作时,反映慢、上手慢,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所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对此,提出几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9.
多样性的价值观是大学生的现实存在,在认识、行为上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因此,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地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采取积极措施,以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入手,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逻辑关系作为理论起点,在对道德发展各学派研究成果的比较中,推导出道德认知不能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的原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未来事业的管理和建设,所以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整体素质与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探索新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落实到教育战线就是体现在"以德治教"上.搞好"以德治教",应该具体采取"一个提高"和"三个结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习书法能修身养性,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书法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师范院校书法教师应当把师范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于书法教学过程之中,使师范生能正确认识到学书如学做人的道理,并通过对书法的学习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德育工作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特点,适应现代青少年个性特征,取得实际效果,这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认为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树立现代的德育观念,是提高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存在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现象,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应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开展荣辱观教育、社会公德的法制化建设、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优化网络管理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当下教育变革中德育变革的乏力,引发了现时德育的虚弱与苍白。这种虚弱与苍白的德育现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要使错位恢复到原位,德育必须向真正的德育回归。真正的德育应该由运动向常态回归,由虚无向生活回归,由他者向我者回归。  相似文献   

17.
18.
远程屏幕监控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管理中,有时需要通过监视远程计算机屏幕来了解网上微机的使用情况,虽然,市面上有很多软件可以实现该功能,有些甚至可以进行远程控制,但在使用上缺乏灵活性,如无法指定远程计算机屏幕区域的大小和位置,进而无法在一个屏幕上同时监视多个屏幕,其实,岢以用Delphi自行编制一个灵活的远程屏幕抓取工具,实现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9.
道德底线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受到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回顾道德底线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道德底线建构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historians of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sciences have not completely neglected early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orality testing, European contributions to the measurement of ethical judgement and moral feeling have not received much historical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wo principal, experimental paradigms that emerged in early European research are described and framed within their sociopolitical contexts. From 1910 to 1930, European researchers administered the justification test, wherein deviant youngsters were asked to justify fictitious moral decisions; and the ranking test, wherein subjects were asked to arrange moral transgressions by order of their seriousness. Both tests sought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temporary fight against juvenile delinquency. The justification test was devised to support political pleas for upping the age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The ranking test sought to introduce a scientifically based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difficult you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