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峤 《金秋科苑》2008,(4):90-90
影响纵向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在此进行了分析,可为今后油田实施开发措施和制定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纵向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在此进行了分析,可为今后油田实施开发措施和制定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俊山 《内江科技》2012,(11):117+116
乔庄油田开发26年之久,采出程度仅9.49%,目前单井平均日油仅1.9吨,采油速度0.23%,形成"有油采不出"的开发态势,平面上水淹严重,纵向上非均质严重,储量动用差异大,剩余油认识不清。针对以上情况,利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充分认识乔庄油田剩余油平面、层间分布状况,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平面、层间、层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剩余油主要以含油饱和度一半以上的弱水淹油层为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整装油田油水过渡带形成机理,进行次生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规律分析,开展了整装油田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开发潜力预测分析。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总结出整装油田油水过渡带富集影响的因素:包括原油密度、地下原油粘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储层微构造、注采比、产液速度和累注水倍数,为进一步加强油田剩余油研究和挖潜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郭士博 《内江科技》2014,35(11):63-63
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中,以埕东东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密闭取心井资料、测井资料、动态监测资料及生产资料等,利用地质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手段和室内试验技术对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重点研究了储层非均质性、井网状况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反韵律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特点,运用数值模拟对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如原油粘度、垂向渗透率级差、采液速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采液速度对剩余油分布起较大作用。隔层的存在减弱了重力及毛管力作用,不利于下部油层动用,对开发效果及剩余油分布影响明显。并回归出了不同隔层状况下各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的定量关系式,为有效的实现剩余油分布的定量描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东辛油田营八断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本次研究针对营八断块油藏特征,从剩余油的控制因素出发,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研究整装油藏的剩余油富集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效挖潜措施,对指导整装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减缓产量递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伟  王志强  蒋红波 《内江科技》2011,32(4):139-139
本文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该油藏下步实施调整奠定了基础,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埕东东区为中高渗透整装疏松砂岩油藏,自1996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通过综合应用密闭取心、动态监测、数模技术定性定量描述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措施,为东区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孤东油田四区馆上段油藏为例,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研究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提出挖潜调整措施,介绍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胜坨油田沙二段83层经过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油藏中剩余油的分布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利用含油薄片资料,对特高含水阶段沙二段83层微观剩余油的分布形态进行了分类,并对影响微观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该层微观剩余油的分布形态主要有四种:网络状、斑块状、孤滴状、油水混相;该层上部的剩余油以网状为主,中部以网状、斑块状常见,下部则以孤滴状和油水混相居多;储层的润湿性、毛管力及孔喉网络的均质程度等参数的变化对微观剩余油的分布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储层地质特征、非均质性以及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最终目是为了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制定相应的挖潜措施。剩余油分布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是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剩余油分布研究课题中的取得的成果,总结出了一套较好的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采用油藏工程研究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进行研究分析,最终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中段张天渠油田长2油层剩余油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胜一区沙二1-3是穹隆背斜构造,闭合高度170m,主体部位构造简单、地层平缓,地层倾角为3°-5°。总的来看,沙二1砂组以砂体大面积分布为主,连通好;2—3砂组各小层砂体以宽窄不同的条带分布为主。针对该油藏特征,综合应用密闭取心井分析、动态监测资料分析、油藏工程方法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状况,为区块下一步的钻采方案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温祥彬  牟雷 《内江科技》2011,32(4):137+134-137,134
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Ng5-6油藏为原型建立了辫状河厚油层概念模型,对辫状河厚油层内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河厚油层内的剩余油在重力、隔夹层、正韵律特性以及开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要有两种富集形式:夹层下部遮挡区局部富集的"高压油"和厚油层顶部富集的剩余油,后者是辫状河厚油层Ng53内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形式。  相似文献   

17.
林玺 《内江科技》2010,31(5):111-111,151
渤南油田义118块为低渗透岩性油气藏,经过20多年的滚动勘探与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在对渤南油田义118块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的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动静态资料相结合,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揭示了沉积微相及井网特征等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并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生产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剩余油分部规律研究方法,指出了剩余油存在的三个主要部位,最后对剩余油的控制 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简单阐述了剩余油分部规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沉积微相、动态监测、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总结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有效做法,明确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垂向上仍以主力油层为主,平面上分布在以河口坝为主体的相带内,落实到井网,剩余油分布在油水井排非主流线区域。应用剩余油研究成果,有效的指导了乾安油田的挖潜工作,在确定合理的井网方式基础上开辟井网调整试验区,并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6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宏观视角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环境是影响省际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的宏观环境因素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东中部地区科技人才流动受R&D经费投入强度的影响较大,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及第二产业发达的中部地区对科技人才的吸纳能力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偏弱。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