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下雨     
自从有城市开始,人就分为城里人与乡下人,雨就分成城里雨与乡下雨。观察某个人是不是乡下人,不必刻意调查什么,看其外表就足够。城里人多半白白净净、细皮嫩肉,乡下人往往黑黑黄黄、皮肤粗糙。考察一种雨是不是乡下雨,则更简单,只要留心一下它落在城市的高楼还是乡下的旷野就行,乡下雨跟城里雨的一切差异都因这个而生发。  相似文献   

2.
杨源 《教师博览》2010,(2):54-54
我的语文老师是乡下人,数学老师是城里人,连日来,我对他们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找到了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下面,我给诸位说说我的发现吧!  相似文献   

3.
毕淑敏 《新读写》2013,(7):40-41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主人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的半尺长的鱼,架在炭火上烤熟。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和社会舆论的阵地,传达出城市知识群体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与情感体验。《乡下人逛青岛》和《山雨》这两部现实小说表明:近代农民的进城之旅充满了无奈,其城市生活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一方面,进城农民的物质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着新环境与新事物的冲击,遭遇到城市人的身份歧视,从而在精神层面备受打击。不同阶层的农民在城市吸引力与乡村排斥力的作用下投入城市生活中,并呈现出身心双重弃乡村奔城市的态势,而城市文学表现来的对农民身份弱化的倾向性,折射出城市和城里人对乡村与乡下人的认知定式与心理疏高。  相似文献   

5.
我是乡下人家的孩子。我们虽然住着充满乡土气息的房屋,但我每天看到的却是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6.
老胡跟着老乡从乡下出来,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因为他除了种地,什么本事也没有。老乡比他早出来几年,对城里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他跟老胡说.没什么好担心的,那幺多只会种地的人都在城里干活,照样把城里人伺候得好好的。那天他们下了火车,就有人来拉他们去参加培训班学手艺。老胡想学手艺,可老乡说.学了手艺你也是乡下人.没用。老乡把老胡带到工地上,让老胡推小车。推车也有技巧,但不算太难。不久老胡就胜任了自己的工作,虽然不算太出色,但也能应付了,再加上有老乡罩着,老胡的日子也过得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乡村夜色     
周天一 《辅导员》2009,(7):34-35
有人说,城市的夜色比乡村的夜色美,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喜欢乡村那幽静的夜色。 都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将原本漆黑的夜晚照得光彩夺目,让人眼花缭乱。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喇叭声仿佛一刻也不停歇。城市里的喧闹、嘈杂永远也比不上乡村的恬静、幽雅。也许城里人还在为工作烦恼,而乡下人却早已熄灯安然入梦了。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春天和夏天,因为她们给万物带来生机,但是我不喜欢常常下雨.因为会带给我们许多麻烦和不便。就拿母亲节那天来说吧,本来我们打算和妈妈到新马路饮茶,然后再到郊野公园去.和妈妈欢度一个快乐的节日。但是这个美好的计划,竞被那可恶的雨破坏了。  相似文献   

9.
米茶     
魏鹏 《家庭教育》2010,(1):73-73
城里人喝茶,那茶当然是指茶叶茶,不放茶叶是不能叫做茶的。乡下就不同了,白开水也叫茶,若是在水里加进少许的大米,再烧开,那就不是白开水了.乡下人叫做米茶。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作品,特别是描写城市人的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思,他始终以“乡下人”的情结,以“乡下人”的眼光去观察和描写“城市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林子冉 《新作文》2010,(10):20-20
走到超市门口,外面传来"哗哗哗"的声音,"又下雨了!"我兴奋地大叫一声。妈妈像变魔术似的从下雨包里取出一把雨伞,打开雨伞,搂着我走向广场。包里啊!广场上有好多水洼,我情不自禁地把右脚抬起来用凉鞋去拨水玩。  相似文献   

12.
自己的舞台     
我们这个社会有时候是非常奇特的:没钱人羡慕有钱人,而有钱人则羡慕没钱人;没工作的人羡慕有工作的人,而有工作的人则羡慕没工作的人;青年人羡慕老年人,而老年人则又羡慕青年人;平民百姓羡慕头顶乌纱之人,而头顶乌纱之人则又羡慕平民百姓;乡下人羡慕城里人,而城里人则又羡慕乡下人……总之,一句话,你羡慕着我,我羡慕着你。这看起来奇怪,其实并不奇怪,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烟花三月,草也青了,花也香了,阳光也是暖暖的了,可不知怎么,心中却感到一丝丝凉。一回头,我又看见了那幅画面,怎么也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成功抒写,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性心理因素: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复杂置换、隐秘都市知识分子理想的追求、超然的童年经验与混沌的童心视角。重新梳理、探源,挖掘这三个因素与文本创作直接的内在联系,可以发现沈从文社会理想实现的同时其批判性眼光和独特创作个性也随之消弭。  相似文献   

15.
城里人看乡下人是土气的、贫穷的,甚至是愚昧的、讨厌的。单那一身穿着,那一身打扮,那简单粗糙的生活方式,就令城里人不蹙额,内心也是别扭的。乡下人看城里人是高雅的、高贵的、吝啬的、傲气十足的。单那一身穿着、那一身打扮,那鄙夷不屑的目光,处处讲究气派和享受的生活方式,就令乡下人接  相似文献   

16.
“下雨了!下雨了!”不知是谁第一个发现了外面在下雨,正在活动室里分区活动的孩子,有的开始在小椅子上不安分地扭来扭去:还有的不耐烦地站了起来.开始在室内跑来跑去;几个乖巧的孩子则凑在一起,将鼻子贴在玻璃窗上看外面地上的水泡。看着孩子们向往的神情,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为什么不抛开原有的计划.带孩子到雨中去看一看呢?  相似文献   

17.
雨中听歌     
满雅婕 《新读写》2009,(1):32-32
平时,男生和女生总爱划清界限,相互间不相往来。可下雨时,男生还是会把雨伞让给女生,然后开玩笑似的说:“女孩子弱不禁风,只能靠本大侠出手相助,不然淋了雨明天生病不上学,那本大侠的作业就没有着落了。”在运动会上,女生总会搬出高招,为男生加油。有次,不知是谁居然打听到巧克力能加强耐力,  相似文献   

18.
在乡土传统的广阔基础上突兀的城市灯塔使人向往的同时又遭人斥责,这种矛盾的心态一直贯穿着整个20世纪中国文人的内心。在中国知识分子笔下,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奋斗方向,但同时也带来了人性的迷失,其深层心理还是源于乡村身份与城市文明的酵解后的人性期盼。  相似文献   

19.
乡下过年     
城市过年自然是好的。腊月一近,各店商竞相装点卖场。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烘出浓浓的年味来。置办年货的人们,出入商店市场,身影显得忙碌快活。孩子们则呼朋引伴齐聚到游乐场,享受平日难得的放松。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团团圆圆,一道看春晚吃饺子,其乐融融,不亦乐乎!而乡下却另有一番年味儿,较城市,要来得清静、温暖隽永。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乡下人”角色认知,是作家的一种理性认识,表现了作家对自我内在精神的把握与需求。“乡下人”在他这里代表的是一种自然本真的生命,是与都市文明异化的人性相抗衡的力量。而他的“乡下人”角色认知,使他对于笔端的城市女性形象,流露出了不同于他倾注于湘西女子难以言说的温爱之情,对城市庸俗女性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对都市新女性则赋予了真诚的赞美,并以此作为作家寄托湘西心灵之梦的一个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