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特殊紧急避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刑法学界中的关于紧急避险的观点涵盖的都是一般情况下的一般紧急避险。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规律,特殊紧急避险关键在于其不同于一般紧急避险的特殊之处。这一特殊之处主要表现为两个特殊———特殊的避险情况和特殊的避险方式。如此,特殊紧急避险在定义、法理依据和成立条件等方面均有其不同于一般紧急避险的特殊之处。既要照顾一般又要抓住重点(特殊),全面研究问题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研究特殊紧急避险,无论对理论界还是实务界来说,无疑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避险行为所指向的法益大小能否等于避险行为所保护的法益在刑法学界争论很大。从紧急避险的本质理论出发进行论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以紧急避险本质为视角分析作为避险对象的法益大小能否等于避险行为所保护的法益等问题,并进一步从紧急避险本质理论出发,从另一个角度对生命权、健康权能够作为紧急避险的避险对象的观点加以论证,以期通过理论的创新和完善,对立法、司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紧急避险,是现代各国刑事立法明确规定的一种紧急的正当化行为。紧急避险制度经历的悠久的发展过程,国外立法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我国刑法学界对紧急避险的研究起步晚,研究少。鉴于此,本文拟对紧急避险问题进行梳理,在分析其性质和成立条件的同时,力求对公民实践中正确认识和行使这一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最终对我国紧急避险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1997年新的刑法与1979年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限度作对比讨论,得到三方面的结论:一,强化了防卫行为在手段、工具、强度及其后果等方面适度“超过”侵害行为的合法性,其非法性以“明显超过”为边界;二,评价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对象只能是一个,即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以往一并加以考虑的防卫手段、工具、打击强度及其部位等,现在可以在所不问;三,法定的“明显超过”和“重大损害”标准,应以现刑法的相关规定为评判依据,不能主观臆测。增强了刑法规范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性行为。两者的相同点是目的相同、时间相同。两者的不同点是客体不同、起因不同、实施的条件不同、限度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8.
紧急避险作为法律上的免责事由,顺应了人的本性和社会的利益选择,世界各国法律都做出了规定。但是我国《民法通则》以及《刑法》对紧急避险规定得极为简单,造成了在司法实践中对紧急避险案件的认定标准不统一。统一案件的认定标准,有助于对案件作出准确地判定。  相似文献   

9.
周玉文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3):128-129,62
在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法侵害时,被害人为避免更大的损害做出的同意侵害人实施有别于先前那种侵害行为的承诺,对这种在被害人虚假承诺情形下不法侵害人实施的侵害行为如何认定,司法实践在时常遇到而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务界却鲜有研究,作者在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紧急避险是通过损害一种合法权益来保护另一种合法权益的行为,由于有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此紧急避险虽可阻却违法,却并不能阻却民事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大陆法系国家类似必要共同诉讼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德国、日本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理论,反对我国主流观点把有客观牵连性的案件纳入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范畴之内,主张限制类似必要共同诉讼乃至所有必要共同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共同诉讼的概念和历史发展,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对共同诉讼的规定过于简单,已不适应目前民事诉讼的需要,进而对我国未来共同诉讼的立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共应急事件衍生上的关联性和潜在性、后果上的扩散性和颠覆性,使得重构一种能够有效预防预控未来应急事件的治理机制成为迫切需要。预见式行动视角下的公共应急治理是一种以多主体深入嵌合为驱动力,以未来潜在的公共应急事件为目标朝向,包括预判断、预认知、预创策略及预应对等环节的轮状运作过程,表现出循环可逆性、未来面向性和自反性等特征。该机制以循环治理结构替代了线性治理结构、以全过程的行动合作代替了政府为主的断点式分层合作、以跨时空的未来面向规避了现实面向的滞后性、以多维多层的系统方法优化了单维平面认知的局限性,具有推动公共应急治理机制演进变迁的工具理性意义。其实践中面临的主体合作困境、组织困境、能力困境以及信息提取困境,需要从人类关系的重组、组织结构的再造、社会预见能力的培育以及应急技术手段的审慎运用等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4.
林岗 《教学与研究》2005,7(7):52-58
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相互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等做了阐发,在明确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这个命题的同时,还深入讨论了生产者的价值转换系数与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5.
对工作限度的迷失导致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的“无所适从”。在教师工作任务视角——研究视角——生活视角的演变中表现出“过度”。从教师和学生、教师和知识、教师和自我的关联处分析过度的缘由,由此寻找教师工作限度的临界点。在对教师工作存在性质的选择中得出教师工作的限度是:指向学生的共性发展、以科学为内涵、以理性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对工作限度的迷失导致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的"无所适从"。在教师工作任务视角——研究视角——生活视角的演变中表现出"过度"。从教师和学生、教师和知识、教师和自我的关联处分析过度的缘由,由此寻找教师工作限度的临界点。在对教师工作存在性质的选择中得出教师工作的限度是:指向学生的共性发展、以科学为内涵、以理性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论正当防卫     
保护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目的.正当防卫是由采取损害不法侵害人利益的方法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但正当防卫并不意味着行为人可以任意实施防卫.为防止滥用防卫,我们应从正当防卫立法存在原因、条件、目的及防卫过当几个方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8.
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少,谁与我必较远,我对谁的爱必较少,我必较少地为了谁谋利益;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多,谁与我必较近,我对谁的爱必较多,我必较多地为了谁谋利益。于是,说到底,我对我自己的爱必最多,我为了我自己谋利益必最多,亦即自爱必多于爱人、为己必多于为人,说到底,每个人必定恒久为自己,而只能偶尔为他人:恒久者,多数之谓也,超过一半之谓也;偶尔者,少数之谓也,不及一半之谓也。这就是“爱有差等”之人性定律。  相似文献   

19.
在实践中,人们常将损害范围与损害赔偿范围混为一谈,引起不同程度的权利滥用。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医疗事故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是医患纠纷的核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 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英语隐喻的翻译具有可译性,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翻译产生了可译性限度。就语言的不可译性而言,独特的语言形式是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语音、语义、词汇中的文化差异制约了隐喻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