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33岁,因阴道淋漓出血15d,下腹痛10h,于1998年9月3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1998年8月20日,月经量多,4天后一直淋漓出血,入院前10h无明显诱因突觉下腹疼痛以右侧为著,呈持续性剧痛,伴恶心未呕吐,有肛门坠胀感,入院前4h晕厥一次。既往月经规则3~4/30d,量中等。1994年5月行腹部绝育术。查体:T37.2℃,P92bpm,R22bpm,Bp12/8kPa痛苦面容,下腹平坦,耻上2指腹正中线有一长约  相似文献   

2.
病例1,患者男41岁,农民,于10h前服用夹竹桃叶约10g治牙痛、服后10h左右即出现恶心呕吐、服用后继而头晕烦燥不安、不省人事、抽风、大小便失禁等、入院后检查,意识不清、不时抽搐、瞳孔正大等圆、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两肺呼吸音清,心率30次/min及时查心电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及时给阿托品2mg、氟美忪20mg静脉滴入及对症治疗,3个多小时后上述症  相似文献   

3.
患者秦某,女,68岁,主因全腹痛3d于1912年9月8日凌晨4:00急诊入院。查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为著,腹部未触及包块,触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化验WBC:29×10~9/L,中性95%,腹部透视未见异常,诊断为“弥漫性腹膜炎,阑尾穿孔?”常规准备后于1992年9月8日8:00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行右下腹腔腹直肌切口、开腹后,见大量脓汁溢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6岁。主因肝脏巨大肿物5年,于1988年6月6日入院。查体:T36℃、P110次/分、R18次/分,BP14.3/9.1kpo。慢性病容,右上腹明显隆起,肝脏肿大,右肋下至脐,剑下10Cm,边界清楚,质软、压痛,凹凸不平。其它各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化验各项正常。B超检查:左半肝显示20×20cm大小强光团实性肿物,无声影,  相似文献   

5.
患者38岁,孕1产1,停经40d,无诱因突然腹痛8h,于996.10,14:45急诊入院。查:神志清,面色苍白,表情痛苦。T367℃,P110次/分,BP10/6 kpa,心肺无异常,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检查:Hg 85g/LM,RBC3.0×10~(12)/L,WBC10.8×10~9/L。妇科检查;阴道少量出血,穹窿饱满,触痛( ),宫颈举痛,宫体正常大小,有漂浮感,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3ml,拟诊: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吸出腹腔积血约1800ml,子宫及双  相似文献   

6.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52岁.农民。主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5年,加重半年于1998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1983年始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约20~90d,经期12~25d,量多。1998年5月始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持续至入院时,伴下腹憋胀不适而入院。查体: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妇科检查:阴道有中量血性分泌物。宫颈中度糜烂,子宫增大如孕50d,质硬,表面光滑,活动欠佳,压痛,在宫旁组织增厚、压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未婚 ,2 2岁 ,主因“双卵巢瘤”切除术后 5年 ,发现下腹肿物 4个月而于 1996年 1月 2 4日 16 :5 0入院。患者于 5年前因“卵巢瘤”而在当地医院行双侧附件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良性 (具体不详 ) ,术后一般情况好 ,当地医生嘱咐患者口服已烯雌酚 2mg ,一日二次 ,一直口服 ,不能间断至 6 5岁。患者口服此药物后月经不规律 ,周期 15~ 90d不等 ,经期 4~ 10d不等 ,量时多时少 ,末次月经 :1995年 10月 2日 ,4个月前在当地医院复查发现“下腹肿物”而转我院就诊 ,以盆腔肿物 ,子宫肌瘤 ,阴道肿物入院。入院后查体 :体温血压正常 ,…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6岁,于1996年4月19日主因关节肿痛3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d,因荨麻疹,自服阿司咪唑5毫克,服用后约2h出现膝、踝、及指趾关节肿痛,不红。约24h后出现右侧髋关节剧痛、肿胀,右下肢活动受限。发病前后均无发烧、咽痛及心悸。查体:体温37.6℃,精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方法 在术中将鼻肠管放置至屈氏韧带或空肠输出拌下30 cm,术后第2天开始恒速灌注瑞素,量由500ml/d逐渐增加到1500ml/d.速度由20 ml/h增至100ml/h.分别于术后第2天及第8天观察患者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氮平衡.结果 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氮平衡均有显著改善,体重、白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肝脏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患者的恢复,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方法:49例妇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前进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原用口服降糖药控制理想者继续口服直到手术前一日,控制不理想者术前3~5d停用长效药改为短效药或正规胰岛素(RI)控制;平时已用胰岛素治疗者术前1~2周入院,用RI控制血糖。手术时间超过2h者术中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d,监测血糖、尿糖,调整好输液与胰岛素用量。结果:47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切口感染,1例因手术范围大、手术后10d切口裂开。结论:糖尿病患者术前应仔细检查并于手术前后积极治疗,对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患者应防止低血钾症。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摘要 病人,男性,40岁,主因手颤、无力10d于2001年1月2日入院。1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手颤,持续无力,6d前出现腹胀,与进食无关,伴恶心、纳差、乏力,1d前出现口干,饮水后不能缓解。曾于2000年5月诊断为“早期肝硬化”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入院查体:T36.9℃,P:90次/min,R:23次/min,BP:16/9kPa。发育正常,肝病面容,消瘦体型,目光呆滞,精神淡漠,行动迟缓,颈部可见蜘蛛痣,腹部有散在的出血点,口唇干裂脱屑,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气管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井下工人。主因头面部外伤30年,流清水涕,头痛10d入院。患者于30年前井下生产时,砸伤头面部,昏迷,颅面部骨折,住院治疗月余痊愈,30年来正常工作、生活,10d前开始间断流清水涕,头痛进行性加重,CT示气颅入院。查体:意识朦胧,定向不能,回答有误,双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颌面右偏畸形,鼻漏停止,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右额及脑室系统积气,右额气体量约20ml,脑室系统侧脑室、环池、蛛网膜下腔大部被气体占据。入院诊断:①脑脊液鼻漏;②张力性气颅;③陈旧性颅底骨折。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治疗3d,意识障碍加重出现昏迷,急行右额及侧脑室穿刺,术中即有大量气体排出,后经右额气腔留置侧脑室引流管一根,接无菌瓶,行右额气腔和脑室持续闭式引流。间断有气体溢出。患者意识渐恢复,定向趋于正常,1周后,复查CT示:右额及脑室系统积气大部消失,代之以脑脊液,遂拔除引流管,继续脱水抗感染治疗20d,CT示积气全部吸收,右额脑脊液密度液腔。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病儿女,13岁,主因呕吐腹泻2d,休克10h急诊住院。缘于2d前食雪糕后突发腹痛,为阵发性疼痛。次日腹痛加重,伴恶心,频繁呕吐,进食即吐,为胃内容物、量较多。同时出现腹泻,为绿色稀便含少量血性粘液共4次,无里急后重感。入院前10h在当地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抽搐,每次1~2min共4次,抽时牙关紧闭、双眼上吊、四肢僵直、意识丧失,之后皮肤发生四肢冰凉,经当地医院治疗病情稍稳定,但低血压难以纠正,急转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0岁。主因自服卡马西平80片,昏迷3小时入院。查体:深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压眶无反应,瞳孔正大等圆,约2mm,对光反射迟钝,全身皮肤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及,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均未引出,肝功、肾功均正常,心电图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以静滴美解眠200毫克,补液及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出现躁狂,大喊大叫,按压不住,给以静推安定10毫克,症状消失,8小时后患者连续2次出现上述症状,均给以静推安定后症状消失,第三天患者逐渐清醒,痊愈  相似文献   

15.
患者王某,女,35岁工人。主因咳嗽黄痰于1990年3月22日12h入我院治疗。一周前曾发烧38.5℃、服复方新诺明及解热药3d后烧退。入院检查:T37℃、P72,次/min。左下肺部叩浊,呼吸音减弱,左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化验:WBC:14.2×10~9/L,N:85%、L:15%、Hb:130g/L。胸部X光平片显示:左下肺可见不规则的小斑片状阴影。遂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10%葡萄糖溶液700ml,红霉素1.02静滴,庆大霉素24万u,分两次加入液中静滴,患者于输液15min后(此时尚未用庆大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32岁,主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两年余加重10d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阳性,有反跳痛、局部肌紧张,未触及包块,余(-)。B超示:胆囊炎,胆结石。CT示:胆结石,胆汁浓缩,胰腺不大,走行正常。入院后第5天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胰头肿大,质地硬,高度怀疑为胰头癌。取活检后常规胆囊切除。术后第3天病理回报:慢性炎症组织。 例2:患者,女,45岁,主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伴右腰背部憋胀10余年加重7d入院。既往有“慢性胆囊  相似文献   

17.
患者楚××,31岁,住院号22163,主因闭经68天,右下腹疼痛15天,于1987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68天前因闭经43天在某区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后一直未来月经,无明显早孕反应,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 查体:T、BP均正常,无贫血貌,一般情况良,心肺(-),腹软,肝、脾未及,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 内诊: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右侧可触及  相似文献   

18.
<正> 1 病例 患者,女性,56岁。因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伴发冷发热一周,于1993年2月22日入院。入院时查:体温:37.5℃;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3.0/9.0kpa。神清,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全身皮肤无原发疹,双肺底湿罗音,心音纯整,律齐,肝脾无肿大,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白细胞21.0×10~9/L;中性91%;血沉;32mm/h。胸片:双肺下野纹理增强,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2岁,主因胸闷、呼吸费力、吞咽困难、双眼睑下垂、抬头无力20d。于2000.6.8日入院,入院以后经肌注“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20min后。症状缓解,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给予口服溴化吡啶斯的明60mg,8h一次,阿托品0.3mg,8h一次,强的松50mg/d及静点能量合剂,间断肌注新斯的明0.5rag。于6月12日晚在颈部、躯干及大腿伸侧出现斑丘疹并融合成片,奇痒难忍,立即给予扑尔敏8mg口服,痒感好转。6月13日停用能量合剂组,并给予苯海拉明20mg肌注日二次、息斯敏10mg日一次口服,继续口服“阿托品及溴化吡啶斯的明”,于6月14日皮疹更加明显,同时患者出现低热,体温波动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 患者30岁,孕1产1,因剖宫产术后1年早孕要求终止妊娠;于2007—12-21日在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前B超示早孕5^+周,孕囊位于宫腔前壁内膜内,术中探宫腔深为8.5cm,用7号吸管负压吸出蜕膜组织,未见孕囊及绒毛,遂在腹部超声监测下再次探查,探头纵切发现所吸腔隙与孕囊间有一完全性分隔至宫颈内口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