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女儿,我不敢号称"教子",从这个小鬼子的言行中,我也学会了一些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正二十多年前,张璐鸥的父母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工作。如今,张璐鸥的父母在美国事业有成、生活舒适。2011年从杜克大学毕业时,张璐鸥获得了待遇不菲的offer,他本可以留在美国,过着轻松的生活。然而,他选择了一条与父辈不同的道路——离开美国,回到中国。当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父母时,"他们刚开始不理解,觉得有点‘疯狂’。"而张璐鸥能做的,就是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梦想很实际。  相似文献   

3.
我在美国生活期间,对美国人对运动锻炼强烈的热爱感受很深.美国政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很多家庭都堪称"运动之家".父母带孩子观看体育比赛成为传统,家人以孩子进入校队为荣,学校里最受推崇的是在竞技比赛中为母校创造荣誉的人……  相似文献   

4.
严寒 《良师》2011,(7):25-25
埃德沃·波克被称为“美国杂志界奇才”,但他的童年生活却很凄惨。父母都是波兰难民,6岁时他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从小在美国的贫民窟长大,一生中仅上过6年学。13岁时,他就辍学到一家电信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会父母尽义务抚养子女,子女到一定年龄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组成自己的家庭,然后又尽义务抚养自己的子女。家庭养育子女基本上是像接力赛跑中的传递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向下传递。从父母传到子女是单向的。这种“接力”式的养老模式的出现,是因为在现代西方国家,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赡养功能由社会机构所代替。美国:亲子关系比较理性在美国,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显得比较“理性”的。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人很小就有了自立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仅影响到与父母的关系(不愿过多依赖父母,从而也减少了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程度),也影响到与子女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感悟221: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联盟,而父母联盟需要合理分工。美国学者对112对4岁孩子的父母跟踪一年的研究发现,父亲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生活,这样分工的父母关系更加积极互动,也有利  相似文献   

7.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是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是逝世等原因,他们可能只跟父母一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有继父或继母。  相似文献   

8.
葛辉 《家教指南》2009,(9):30-30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在美国,小男孩一出生,许多父母会要求医生给孩子来上一刀——进行“包皮环切”手术。  相似文献   

9.
常听见有同学这样开玩笑说:“我们生不逢时:早它几十年,可以在抗日战场上打小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晚它几十年,过现代化的好日子。我们是夹在中间的一代,啥都赶不上。”粗略一想,好象是这么回事:我们的上几辈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受到洗礼,靠小米加步枪赶走了小日本,推翻了蒋家王朝,他们是共产主义千秋大业的奠基石,真是值得羡慕呢!我们的后几代呢,现代化实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肯定都比我们好,他  相似文献   

10.
教育感悟221: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联盟,而父母联盟需要合理分工。美国学者对112对4岁孩子的父母跟踪一年的研究发现,父亲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生活,这样分工的父母关系更加积极互动,也有利于孩子特别是男孩的成长。如果相反,父母则会发生较多争执。显然,父母也要扬长补短。  相似文献   

11.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唱起这首歌,我便想起我的父母。父母爱我,我能从生活中的细节里感受到父母对我那份无以言喻的爱。我也爱父母,我愿意用我的一生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可在作文课上,当老师让我们回家向父母表达爱意时,我却感到一丝害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13.
正在美国的"影子生活"中,我住在Temple City High School(天普高中)一名学生家中。孩子的父母都是越南华裔,很早就来到美国生活,至今已有30年。夫妇俩在美国算得上是中产阶级,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现在大二,二女儿12  相似文献   

14.
申屠钧的父母是80年代到美国去的,申屠钧出生在美国,他的父母没有停止对他的中文教育,最近,申屠钧给我们的刊物寄来了一篇内容是介绍他的中学生活的稿件。希望通过该稿件,我们除了可以了解美国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外,还可以评判一下申屠钧的中文水平吧。  相似文献   

15.
有的父母看重全家共同生活的快乐,有的父母更重视夫妻关系或是亲子关系。专家给我们描述了3种风格的父母。而你会属于哪种类型呢?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希望之星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在4次心理学讲座和咨询中,从千余名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结论:98%的母亲被孩子指责为唠叨。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爱唠叨呢?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从孩子出生到进入小学、中学,乃至长大成人,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父母常常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对孩子的衣食住行与学习生活进行关照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刘源隆 《小读者》2013,(2):16-17
“我是世界上最了解父母的人.因为我和他们生活的时间最长。”这是许多儿女想当然的观念。但儿女真的了解自己的父母吗7美国心理专家保罗·斯隆总结了子女应该询问父母的6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跟北大同学聚会,聊起现在的校园生态,多嗤之以鼻,希望自己的孩子到国外去读书;接着说起年轻人更直接的办法,到香港美国生孩子……有条件的年轻夫妇都希望做香港人、美国人的父母。我们其实明白父母对孩子教育择校择地的考虑具有现实性。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已经走向了教育的反面,虽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呈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9.
解读80一代     
80一代与父母一代的四大差别80一代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者。现在的大学生及其同龄人,几乎都是80一代。与历代人不同的是,他们遭受太多指责:疯狂早恋、高消费、网络寄生虫、叛逆者、自我中心、生活趣味西方化……毫无疑问,80一代与父母一代有着巨大的差别。80一代是吸吮着改革开放的新鲜乳汁长大的,而其父母一代则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苦难中走来,两代人的生活经历、价值取向、家庭地位、学习方式都相差甚远。生活经历的差别80一代的父母一般经历了荒废学业与生活困难。他们上山下乡,历经坎坷,饱尝了动荡与贫穷的滋味。与历经坎坷的父…  相似文献   

20.
3月5日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小冬和小南一起学画,小冬的父母把孩子的每张画都贴在墙上,并经常给小冬以鼓励;小南的父母则不然,对孩子的每幅画都严格要求,只将最好的一幅贴在小南自己的房间里。在现实的生活中,赞成小南父母做法的人数显然比赞成小冬父母做法的人数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