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不协调因素的统一,构成“和谐”作者第一回看见黄鹂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是怎样的一只黄鹂呢?它色彩鲜丽(“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声音诱人(“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姿态矫健(“迅若流星……一闪而过”),却出现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中。黄鹂的这种极致的美的实体以及精神、性格与残酷的、充满血污的战争环境是不协调的,但作者孙犁却别具慧眼:他在这不协调中看到了内在的统一,即抗日战争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血与火的考验,带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新生,创造出美的生活和美的自然。黄鹂的美与残酷的战争环境看似不协调…  相似文献   

2.
(6)视野重叠的语句。有些语句,作者要暗示他的言外之意,便凭借他的想像力在句子中嵌入调整或补充性的成分,使语句构成双重视野,获得象征意义。这样的语句必须揣摩。   例:孙犁先生《黄鹂》一文中:“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这个句子,说听到了“黄鹂的啼叫”这是一重视野;又说听到了“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声音,又构成一重视野。   (7)突破习惯的语句。词语的使用,必须受习惯的约束,这是词语社会性本质的表现。当作者故意突破这种俗成的习惯时,必定是给词语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那么这个词语便成为揣…  相似文献   

3.
《黄鹂》一文运用象征手法,用黄鹂来象征文学乃至文艺,言近旨远,寓意深刻,几乎成了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其深刻反思录。现在,就让我们从文学史的视角来对其进行一番解读。众所周知,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是以1917年的“五四”新文学运动为开端的。孙犁生于1913年,12岁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所以文章开篇即写道:“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他十分喜欢鸟———文学,却“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美丽的黄鹂———新文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之“新”就“新”在它大大扩大和强化了文学同现实生活的直接…  相似文献   

4.
《黄鹂》一文思想内容含蓄、深刻,富有哲理。关键句有三:一句是“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可见本文说的是黄鹂,讲的是艺术,黄鹂是艺术的化身;一句是“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可见不光讲艺术,各种事物无所不包,所讲的乃是哲理,黄鹂乃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另一句是“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它表明了哲理的内涵——要发挥美的极致,必须要有理想的环境。具体来说,蕴含在其中的深刻哲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求美。孙犁早期的作品,以清新质朴、简洁明净和行云流水般的艺术风格享誉文坛,文中的“黄鹂”是一种美丽的极…  相似文献   

5.
孙犁在他的作品《黄鹂》中,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最佳境界),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正是艺术上不容易达到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中有一篇孙犁的散文《黄鹂》,用象征的手法寄托了作者对“黄鹂”这类美好事物极致的追求以及对它们适宜生存环境的期盼。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7.
黄鹂又称黄莺,是一种食虫益鸟,主要生活在我国中南部地区黄鹂的羽毛色泽艳丽,叫声悦耳动听,向来为人们所喜爱。孙犁先生所写的《黄鹂》一文现已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我国古代的诗人也对黄鹂情有独钟,经常将它写入诗中。  相似文献   

8.
小鸟回家     
中午,小琪在家写作业,忽然听见了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小琪抬头一看,“呀!多美的小黄鹂呀!”话音刚落,“砰、砰”一阵枪声划破了中午的宁静,只见小黄鹂从树上—咕噜滚下来,脚上淌着鲜血。小琪冲过去捧起小黄鹂,走进屋去。几天后,小黄鹂的伤好了,想飞出去,可又飞不走。碰巧小琪想去放风筝,他一下就看上小黄鹂,于是他拿了根绳子系在小黄鹂的脚上,飞奔到广场上。小黄鹂以为又能回家了,高兴得上窜下跳。小琪呢,更是打心眼里高兴。他一松手,小黄鹂就飞上了天空。小琪拿着绳子左揪右甩,小黄鹂自然也就…  相似文献   

9.
《黄鹂》是孙犁散文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课的范文。文章将黄鹂视为美的象征,精心描绘黄鹂在不同境遇中所呈现的不同神色形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痴爱、向往和追求。笔者捧读此文,在理清了该文的意境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分析法,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犁在散文创作上追求“避虚就实,情理兼备”。他的写人记事散文重在用生动传神的场面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说理散文都是即事论理,潜移默化;他的抒情散文常以意象寄托情感。孙犁散文的这种文体追求是由他的气质性格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发掘孙犁散文的文体意义,会有助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少一些直露,多一些曲笔;具几分形象,增几分魅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提示】二十年代,鲁迅曾在北京有过五、六年“抄古碑”研究墓志铭的蛰居生活,他使自己“回到古代”,是不愿如此却又不得不如此的“寂寞”.七十年代,孙犁写的这篇序有类似鲁迅的心境.他不趋时奉迎,“循迹反顾,无愧于心”。字里行间凝聚诚挚厚重的感情,落笔成发出作家肺腑心声。读其,可以想见其为人,因为背景不同,我们在课本中所学《黄鹂》一虽较为含蓄隐晦,而这篇章更为显豁.  相似文献   

12.
<正>借物抒情的文章见过很多,但都不像孙犁所写的《黄鹂》这般牵动人的心弦。那种在对美好事物的热切追求中掺和着的欲爱不得、欲罢不能的情感,几乎可以揉痛每一个善良读者的内心;那种在看来是琐碎而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心爱之物难以割舍的牵挂和眷恋,又何尝不给性情中人带来思想上的震撼?作者自小喜爱黄鹂,时时处处都在留意它、寻觅它的踪影,  相似文献   

13.
《黄鹂》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较为含蓄的哲理散文,其中,黄鹂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用书认为,黄鹂是“文学艺术家的化身”,文章借黄鹂“谴责那种戕害文艺事业的极左政策”;并指出,史同志、皮衣人、卖鸟老头儿都代表破坏文艺发展的极左错误。该说法的根据主要是把篇末的“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主观地理解成“作家与创作环境”的关系。其实,只要我们稍微推敲一下篇末的最后3个句子就不难发现,“景物一体”,就是艺术上的形象(“物”)和环境(“景”)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创作理论;“典…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最近听了几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应聘时上的几节课。本以为年轻人身上会少些迂腐之气,多些灵性与见识,不料有些年轻的高学历学生身上仍然烙上了太多的“规矩”,还没正式踏上讲台,就已经败坏了听者胃口。试讲的课文是孙犁的《黄鹂》,好好  相似文献   

15.
《黄鹂》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哲理美文。作者孙犁在这篇散文里抒写了他对黄鹂的一贯喜爱之情,对摧残这类鸟儿的行为及其恶劣环境的憎恶,描述了黄鹂伴着朝霞和彩虹飞翔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作者把广泛的生活感受和独到的人生见解溶化在艺术画面里,显得情思隽永,境界高远。这篇散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16.
孙犁的《黄鹂》无疑是一篇较耐读的文章,其他不说,单就文中"黄鹂"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解读者就各有说法。有人认为黄鹂是"文学艺术家的化身",文章借黄鹂"谴责那种戕害文艺事业的极左政策";也有人认为,黄鹂是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更有人认为,作者"用黄鹂来象征文学乃至文  相似文献   

17.
《黄鹂》是孙犁散文的名篇 ,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课的范文。文章将黄鹂视为美的象征 ,精心描绘黄鹂在不同境遇中所呈现的不同神色形态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痴爱、向往和追求。笔者捧读此文 ,在理清了该文的意境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分析法 ,学生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什么叫“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呢 ?要想了解这个概念 ,须首先了解什么叫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它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18.
〔自读导言〕  孙犁称得上是一位“美文”作家,他写于1962年的病中杂记《黄鹂》是一篇情思境界俱佳的美文。  这篇散文耐人咀嚼的东西很多,要找准切入点,指导学生自读。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内教学容量。  本文教学重心可定在“总体把握文意”上,不必字斟句酌地串讲。  本文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面:一、通过对有关“黄鹂”的五次描写的比较,了解作者对黄鹂的喜爱乃至迷恋的态度,并体会作者的爱美之心和对于美的事物的热切追求,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二、通过对黄鹂在不同环境中的遭遇的分析,引…  相似文献   

19.
孙犁专题     
对真善美的刻意追求,是孙犁散文的主要特色,也是他一贯的文学追求。他认为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中的美和善的。孙犁是追求真诚的,他说:“在创作中,我倾吐了心中的郁结,倾注了真诚的感情,说出了真心的话。”孙犁又是追求善良的,他笔下的人物纯朴而善良,都有一颗质朴美好的心灵。同时孙犁又是追求美的,他从不直接描写人间的丑恶。  相似文献   

20.
孙犁在他的作品《黄鹂》中,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最佳境界),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正是艺术上不容易达到的一种境界。”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极致,追求生命的一种境界。在此过程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以更为宽松的心理环境,与更为真实的爱。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没请假便回家,回来后听说我问过此事,当面向我解释:老师,我是个差生,没想到你还注意我,关心我……我坦然以对,我是老师,是你们每个人的老师,关心你们,爱护你们是我的职责。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