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像无数次走进课堂前一样,我对怎样上好《草原》一课作了认真的准备,因而走上讲台的我充满了自信。然而,课堂上学生的状况却与我的预期相反……其实,开始对课文的导入还不错。为了勾起他们对草原的向往之情,我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的。听了他们对草原的想法后,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特意从家里带来的腾格尔的MT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所有的同学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有的嘴里还轻轻地哼着,一副心驰神往的样子。MTV一看完,我又再次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许多同学神情激动地发出感叹,连班上那个最胆小的男生都举手发言道:“我真想马上到草原上去骑马。”群情激昂之际,我趁热打铁,请大家欣赏老舍笔下的《草原》,导入了课文。  相似文献   

2.
MTV和TVM     
教学内容:MTV和TVM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MTV和TVM的本质区别,并通过部分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M和TV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郾MTV和TVM和本质区别2郾M和TV的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感知、启发诱导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具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音像资料组织教学:课堂里播放同学们熟悉的歌曲《爱我中华》,创造音乐课堂气氛。教学过程:教师提问:(1)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是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你们知道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吗?(学生回答略)(2)看过宋祖英为这首歌拍摄的MTV吗?(学生回答略)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人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学生: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相似文献   

4.
《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艺术美和人情美。   2.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   3.体悟《我爱这土地》深沉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再别康桥》中的诗意美和人情美。   3.《我爱这土地》中抒情主人公真挚的爱国情感。   4.《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吟咏法; 2.欣赏法; 3.点拨法。   媒体设计   1.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片尾曲的 MTV。   2.配合朗诵,播放一组中国人民前赴…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教这篇课文,我放手让学生收集金字塔的有关资料,课上简单梳理了课文内容后便开始了交流。学生交流得非常热烈,我也觉得这堂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打开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可是,这样的课至多只能算课外专题阅读之后的一个交流,课文本身已经被挤出了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学不学《埃及的金字塔》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说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为依据,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针对所学内容的特点,以学生或教师为听众进行的学法研究活动。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说学,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课前说学课前说学主要是指在引导学生课堂学习之前,根据教师的要求,说学习方法、过程、收获、体会,还要说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学习《爬天都峰》一课前,教师可根据本组教学的训练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课文,你读懂了哪些重点词句,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课前播放MTV《我爱你,塞北的霄》。 一、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音乐爱好者的心。洁白的飞雪令人遐思万千,面对这银白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时,“小浣熊”的生产厂家也推出了“三国人物卡”附在“小浣熊”干吃面包装袋里。这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们常聚在一起议论影片中谁比谁厉害,或者拿着卡片炫耀某人的“攻击力”如何。可以说,电视的播放和人物卡的收集已经激起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对其中的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这种了解又是模糊和片面的,这种模糊和片面往往导致某些认识上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我萌生了讲一节《三国演义》导读课的想法,借此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古典小说的丰富营养,为学生课外阅读中长篇小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究竟该以怎样的视角审视文本,组织师生阅读活动,形成深入持久的阅读对话和课堂对话,最终理解文本、读懂作者内心呢?我在《夹竹桃》一课的教学中经历了真实的困惑、思考和挣扎。  相似文献   

10.
杜庆梅 《教育》2011,(34):58
谁说政治课堂只是教师宣讲理论的地方,那早已成为过往。现在的政治课堂,它真正成了学生畅所欲言,展示才华,成长与成才的舞台。导入是精彩课堂的前提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课时,笔者就避开了枯燥的理论阐述,把一节理论性特强的课,上成了一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使学生成为了理论分析、研讨的主角;使课堂成了学生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挖掘,个性飞扬的舞台。在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的导入时,笔者首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音乐《走进新时代》,在音乐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一、在课堂讲学中创设口语交际能力l.利用电教创设交流。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学配音》—课教学中,我用制好的电脑课件,播放了《西游记》,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中如何读懂学生。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如何做出教学决策,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期和下期将刊发由数学教育界华人知名学者、全美教育协会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蔡金法先生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许世红博士撰写的文章《教师读懂学生什么:认知导向的教学》和《教师怎样在课堂上读懂学生》,相信大家会受到教益。为了引发更多教师的教学思考,游刃有余地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呈现的“精彩”,我刊将和《新世纪小学数学》同时编发这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问:我们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我想利用网络资源上一节语文课,可是我感到困难重重,不知所措。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哪? 答:利用网络资源上好语文课,关键的是要考虑,上的是语文课,语文课有语文课的规律,网络资源的运用不能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比如,语文教学讲究让学生读懂文本,如果教师不先让学生“读”文本,而是热衷于让学生通过网络等课件知道其中的内容,那就不行了。比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不是让学生读懂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也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美,而是播放桂林风光专题片,可能就不太恰当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个问题引发的讨论 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开篇很重要,信息技术课也是如此。我在导入《认识智能机器人》一课时,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日本机器人模仿韩国组合Wonder Girls跳“Nobody”舞蹈的视频,生动、形象而又略带幽默的动作立刻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有了兴趣,课堂的节奏就容易把握,  相似文献   

15.
我校开放周期间,一位年轻教师精彩演绎了《少年王冕》一课。评课时.干国祥等老师却质疑:课堂上虽然学生小手如林,表现精彩,但没有智力挑战。学生课前已经读懂课文.经过40分钟教学,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没有发生变化,课堂效果是什么?话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争论,大家强烈要求干老师借班重上。一天后.干老师用示范课对自己的观点作了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16.
有的老师说,象魏巍的《我的老师》之类的现代文,语言平易,学生自己都能读懂.没有什么讲头。我曾经向一些刚学完《我的老师》一课的初中学生作过调查,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读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从字面上.确实个个学生都懂得.可是他们在课后的同题作文练习中,几乎都写了自己的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的情况呢?原来这些十二三岁的学生并不了解魏巍小学时代的学校状况。那时,我国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教育上是封建和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课堂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新课改提倡教师要给学生课堂表现的机会,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个性绽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不久前,我观摩了《磁铁有磁性》一课,看到下面四个教学片断,一个深切的感受是:把机会给学生,相信他们能行。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语课堂学教育的缺失 我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同时读一篇他们都还没有学过的章——人教社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的一篇课.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台阶》。之所以选这篇章。是由于这篇现代新字生词极少。甚至可以说写得十分浅白,可以“照顾”到那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除了“尴尬”一词外。几乎没有十分出彩的字句。不到20分钟。他们都读完了。我问:读懂了没有?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读懂了。,我逐一地问他们:这篇章说些什么?小学四年级学生回答:讲一个父亲把一座三级台阶的房子改为了九级台阶的房子。初中生显然嫌小学生的回答太简陋.补充道:主要是他家乡有一种观念,房子的台阶越多,房主人的地位就显得越高。初中生为他比小学生读出的东西要多一些而显得尤为得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课前播放MTV《母亲》,让学生一起唱一唱。 激情导入 师:朦胧的曙色中,天际传来生命的和鸣,是大海托起朝阳的震颤!是鸡雏冲破蛋壳的呼喊!我从你的梦中走来,带着种子破土时清脆的微笑。于是我看见,洗衣的时候,水花中有一个人;织毛衣的时候,针尖上有一个人;炒菜的时候,火焰里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当万众瞩目的北京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正式揭晓时,我紧紧抓住了这一“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福娃,了解奥运,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福娃的来历、特点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2.以“福娃”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训练他们的说写能力。3.围绕习作内容,培养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和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