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估中对人的评价出现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价值偏差,脱离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专家评判是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评判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但是专家判断中也严重存在"五唯"现象。因此教育评估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意,即"育人",要以"立德树人"成效为依据,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破除唯一性、单一性的评价价值取向,并从专家主体的价值认同和评判尺度统一、评估标准"唯"与"不唯"的平衡点、客观数据与主观评判关系、道德自律与规则他律四个方面探寻教育评估专家评判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评价观是撬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杠杆,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千年考试文化等影响,我国教育评价观存在着突出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基于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立足学生发展,亟需尽快破解"五唯"顽疾,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观(德育观、智育观、体育观、美育观、劳动教育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3.
儿童哲学教育虽秉承"启蒙"的精神,但需要在现代性的危机中找寻一个"适度启蒙"的出路:在知识的确定性与哲学探究的不确定性之间,在儿童的自由与教育需要保留的界限之间,以及在承认个体性价值与倡导多元的尊重文化之间,儿童哲学教育必须寻找平衡点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借助康德的视角,作为适度启蒙的儿童哲学教育之可能性最终得以确立,即学校教育应当在保障确定性知识的同时容纳不确定性知识,在允许儿童发挥自主性的同时巧妙地实施教育的约束性方面,在鼓励儿童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反思批判力"学会尊重。唯此,作为适度启蒙的儿童哲学教育方可达其宗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最终培养出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4.
刘海峰  韦骅峰 《教育研究》2021,42(5):86-100
对"唯分数"与"唯升学"问题进行历史探究,发现"唯分数"、"唯升学"问题不仅是当代出现的问题,而且是中国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高考史上,"唯分数"、"唯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片面追求升学率".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逐渐取代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批判.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应探索招考改革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好分数"唯"与"不唯"间合理的度.未来高考改革在走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过程中,分数会一直存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破解之道须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将教育评价又一次带入了公众的视野。《总体方案》进一步强调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首次系统提出"改革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评价原则,为后续教育评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里,教师常常会提及一个词——后进生,这些学生大都学习成绩较差,没有升学希望.可以说,后进生是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英雄"的产物,也是教育评价偏离人性发展轨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评价上唯分数、唯升学率;与考试无关、难以考核的人格养成、个性发展、社会关怀乃至音体美等内容被架空虚置,从而背离了教育树人育人的内涵。改革应试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尊严是儿童发展的最高价值,它意味着每一个儿童作为人的存在所具有的独立且自足的价值,因之,儿童的尊严是平等的。儿童的尊严为个体提供自我教化的内在动力。儿童尊严不仅是儿童在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还是儿童教育应当追求的最高理想。作为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为教育行动设立了最低准则,尊重儿童尊严成为一种无条件要求。作为教育的一个最高理想,它又设定了教育行动的明确方向,教育必须"为了儿童"和"通过儿童"。不正义的教育通常误置儿童尊严的基础,致使儿童尊严由一种目的性价值降低为一种条件性价值,最终导致儿童尊严的贬损和失落。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语文教育的成果评价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至上,唯分数至上,功利化与实用主义倾向明显。严重背离了语文教育应承担的对人的教化、对文化的传承、对世风的影响、对国家的发展的责任。深刻分析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加强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发挥教师潜能、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回归语文教育价值。提升人文素养、体现文化传承、展现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语文教育的成果评价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至上,唯分数至上,功利化与实用主义倾向明显。严重背离了语文教育应承担的对人的教化、对文化的传承、对世风的影响、对国家的发展的责任。深刻分析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加强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发挥教师潜能、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回归语文教育价值。提升人文素养、体现文化传承、展现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继ChatGPT之后,文生视频Sora横空出世。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学校教育正在加快推进 AI+教育,但是 AI+教育受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存在知识化、应试化倾向,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主要服务于应试,这既不符合教育改革方向,也难以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挑战,关键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要坚定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顽瘴痼疾,要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评价的效率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刘嘉 《人民教育》2020,(21):22-29
创新人才是我国升级为创新型强国的关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基础教育的指南针必须从"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转变为注重"德智体美劳"并举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从而为我国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创新人才提供支撑。为实现此目标,应依据脑科学与心理学的最新实证研究结果,采用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结合多模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构建创新人才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该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深化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引领综合素质发展和创新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生涯规划,最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人们所关注的是学生成绩如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付出与语文课的价值,用分数来计算,永远是不等价而且低廉。学生在惨烈的"唯应试教育"中,分数达到了,但语文能力极差,精神内核空虚。在"唯应试是图"的教育中,语文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的功能。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要求在课程实施的  相似文献   

14.
历经40余年的发展,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外力推动下,人的情感教育与发展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特级教师梅仲孙著作的《教育中的情和爱——儿童、青少年情感发展与教育研究40年》(以下简称《教育中的情和爱》)深刻地揭示"唯智主义在侵蚀孩子的心灵,教育的水质在变坏",通过对情感世界内部奥秘的深入解读,明确儿童、青少年情感发展敏感期的规律以及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劳动化"的倾向,导致了教学的"劳动化"、学习的"劳动化"以及唯分数至上的考试评价。教育的"劳动化"误读了儿童劳动的本意,歪曲了教育的意涵。现实的教育活动应当回归教育的本意,以促进儿童的精神健康地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助益,这是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这是教育善的追寻。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是树立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要求,长沙积极探索"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考察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过程,构建立体多维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用不同尺子衡量基础不同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教育评价导向,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行为难以得到纠正。要改变这一现状,教育主管部门要带头作为,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政绩观,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同时引导社会舆论用更加多元的指标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8.
加快解决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化"问题,保障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讲话精神和"破五唯"的战略部署,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切实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唯成绩论"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只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唯成绩论"不仅会在无形中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目标相背离.在此情况下,学校、家庭、社会需在厘清"唯成绩论"泥潭困境产生的背后驱动力的同时,教育学生改变自我学习动机,提高班级德育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完善工作制度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育人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付菊 《现代教育》2012,(10):89-89
应试教育唯分数、唯智力的严重后果是使学生畸形发展,加上学生年龄小,成长经历单一,缺乏艰难的磨练,升学就业压力等,学生心理健康表现出令人担忧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十分必要,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教育。1.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在学校中,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