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能力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并且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转变创新阅读理念和阅读方法,致力于学生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而言,可能由于城乡教育水平有所差异,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阅读能力薄弱,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致力于激发此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阅读习惯的培养关系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基于一线工作经验及研究,文章着重探讨小学中段外来随迁子女的阅读习惯培养问题,就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阅读习惯养成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小学中段外来随迁子女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政策的提出和落实,城市学校中外来务工子女的数量逐渐增大。相比于城市学生而言,随迁子女在语文阅读方面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低的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解决随迁子女阅读兴趣低的问题成了当代基层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在本文中,我便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随迁子女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将伴随着人的一生。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当前小学生在阅读时还不明确"我应该阅读什么?""我应该怎样阅读?""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的阅读水平停滞。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校在三至六年级开展了批注式阅读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学生提高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阅读的类型,从目前看,包括人本阅读、文本阅读、图本阅读。三种阅读对象不同,形成的能力侧重点也不同。人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思想个性能力的培养;文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图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透视想象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阅读能力范式应该是"三本"一体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学科,这就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主导,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有效性持续提升,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应当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基于个性化阅读,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及学习空间,促使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在读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认知及感悟。围绕高年级语文教学,对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7.
蔡锋 《考试周刊》2011,(15):36-37
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语文阅读能力,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语感,对于将近40%学生为民工子女的学校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个大难题。作者通过分析他们相对薄弱的原因探索出了"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民工子女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大胆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之一,而老师发挥其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尊重学生理解的同时及时对有所偏颇的看法进行引导纠正"的学习方式,以使老师乐在其中,有所收获,并使得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养成,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对文章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协同和整合,进而形成整体的感知与理解,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一阅读能力也被称为"整体阅读能力",教师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则可将整体性阅读教学方式引入到阅读课堂上来。基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阅读教学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方面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校语文教研组从2007年开始了“开发阅读资源,有效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取向的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到2008年该课题已通过审批,成为市立项课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来建设书香校园,从根本上改变我校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我们通过对中学生阅读取向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想办法开发阅读资源,找到了一些能有效引导学生端正阅读取向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探究性阅读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语文教学,建构语文教学的课堂设计,强调学生对阅读课文的自主、研究和创新,对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与人文目标,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本文主要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引导有效阅读,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个性体验,促进自主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因此,阅读教学让语文老师深感重任在肩,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郭玉杰 《考试周刊》2013,(32):32-32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应主动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文章首先分析了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及可行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符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其次,总结了语文阅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语文阅读的基本特征;最后,从语文语言和语文知识结构两个方面,基于具体示例分析,提出了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玉昌 《甘肃教育》2020,(6):155-155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这可以为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读"与"想"的能力;通过整体的阅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大声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语文核心素养"是关于语文教育的一种比较新的观念,它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主要内容。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具备阅读能力不仅能获取新知识,还能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美文鉴赏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为传承文化打下良好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学生阅读力,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将学生阅读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阅读兴趣、阅读技巧、阅读空间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杨淑华 《考试周刊》2014,(30):41-41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是近些年来逐渐盛行的新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同样需要注重将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全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甄别和理解。基于此,本文就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在语文学习中信息技术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有利条件,网络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重点、难点,运用网络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基于我校江苏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拓展性阅读整合课程的研究》的不断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9.
阅读作为一种最美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大量教学资源充斥着教师和学生的眼球,海量阅读成为一个新的教学研究课题。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浅谈海量阅读的具体教学措施与阅读素养的提升,实现阅读教学的多元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阙奋 《现代教学》2010,(3):56-56
我校课题组在关注学校阅览课程建设中,提出了《小学拓展阅读活动支持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这个课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目的,以“两个序列”“四种课型”为小学拓展阅读活动支持策略的主要内容,在大量的阅览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