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不觉,《山东教育》已经陪伴我走过了7个春秋。《山东教育》,我的启蒙老师。2004年,在我第一次踏入我所任教的学校时,教导主任就给了我几期《山东教育》。我津津有味地读了好几遍,被里面的精彩内容深深吸引。《快乐点滴》告诉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会有许多许多的快乐,这无形中减轻了我的紧张和胆怯。《飞鸽传书……》教给我如何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使我的"底气"更足了。《新课程新理念新做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  相似文献   

2.
我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读书,因为读书既能增长知识,又可以开阔(kuo)眼界,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叫我"小书迷"。我的书架上放着许多书,有《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脑筋(jin)急转弯》等等。这几天,我一直在津津有味地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深深地被书里面感人的  相似文献   

3.
“骗子”     
如今"骗子"真多,我的500元压岁钱都被"骗"光了,这真不是说的假话。爷爷"老骗子"。他70多岁了,日夜写稿不停,写了几百篇稿件,没见报一篇。他还要订《文萃报》、《电视报》、《少年作文辅导》、《故事作文》、《第二  相似文献   

4.
意外的收获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我收到一封邮件,是《教育故事》编辑部发来的,说我写的《每天"夸夸"又何妨?》一文被采用了。看到邮件后,内心有几分喜悦和感动。无意识中,点击鼠标,以群发的形式将此邮件转给了各班主任。  相似文献   

5.
印里印外     
正《莲溪入梦》因《爱莲说》而被我们熟知的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他也是于庐山的濂溪书堂病逝。这里的"莲溪"与"濂溪"谐音。我画任何东西都配有专门的印章,画鱼有画鱼的印,画芭蕉有画芭蕉的印。我很喜欢画荷花,所以也刻了几方用来配荷花作品的闲章,这方《莲溪入梦》就是  相似文献   

6.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这首被湖南人民引以为傲的《浏阳河》流传甚广。《浏阳河》词作者徐叔华笑称:"歌词是我在浏阳河洗澡洗出来的呢!"1950年9月,年仅19岁的徐叔华随湖南省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来到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的黎  相似文献   

7.
正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和李白一起被誉为中国诗歌文学史上的"泰华双峰"。几十年前我读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著名诗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一直印记在我的脑海里。近读《郾城县志》,从明朝到民国六部志书都收入了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接触各省优秀课改经验的过程中,结合教学需要,我关注了浙江的"有效习题设计"。我被其中宝贵的先进经验所吸引,为它击节叫好。其中,最让我产生感受的,是《借鉴PISA实施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测评》、《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练习设计策略》、《借助"学习站模式"设计分层练习》。三篇文章都谈语文练习,三篇文章的观点构成了语文教学中练习的最基本问题。下面,就让我结合上面几篇文章的内容,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学校不大,只订了十余种报刊。每次报刊一到,都堆在会议室由教师自行挑选。最先被拿走的一定是《文萃报》《法制周报》《家庭导报》,偶尔被拿走的是《人民日报》《半月谈》《湘声报》《湖南日报》,剩下来的《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基本上就无人问津了。教师不读教育报刊,拒绝专业书籍,这给原本就不乐观的教师读书更添了几分尴尬与无奈。今天的教师会,小刘主任发言的第一句话是:"我要给大家读一篇文章,钟校长跟我说过,他在晏田做教导主任时,经常会给老师们读点文章。"  相似文献   

10.
<正>从小到大,我接触过不少文学著作,其中最使我心灵受到震撼的当是《红岩》。它在我的内心播下了一颗叫"信仰"的种子。记得初次阅读《红岩》时,刚刚翻开几页,我就被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所吸引。书中,共产党人与敌特分子斗智斗勇,"险象环生",这是那个年代共产党员生存境况的真实写照。每当有共产党员遭  相似文献   

11.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第1期《山花》"头条自荐",孙惠芬的《歇马七日》(中篇),以"七日"搭建小说结构,架势不小:"我"通过在歇马山庄七日内的见闻与探究,层层剥离出二嫂、兰芳与老杨头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并最终"找到"自己,倒有几分像俗世版"创世纪"。二嫂的女儿兰芳与大她几十岁的老杨头相亲相爱,而老杨头曾是二嫂的男人。正是这样一种悖谬式的结局,揭示了爱的宿命性与唯一性——这是小说的一条线索。另一条线索则发生在"我"身上。来到歇马山庄的"我"与小米都曾被爱所欺骗与遗弃,歇马山庄的陌生与秘密自然就能给人某种期盼。而"我"对"买子"那种朦胧暖昧的期待最终却被世俗逻辑所击碎,原来"买  相似文献   

13.
"床"字怎解?《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几句:"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始扶床"课下注释为"刚能扶着床走"。上述几句注解为":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  相似文献   

14.
《百合花》是作家茹志鹃于195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在文学界,《百合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茅盾先生曾在《百合花》发表之初有言:"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当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1]1981年《百合花》第一次回归高中教材,该文前承鲁迅先生的《药》,后启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材地位可见一斑。四川师大的汤道榕教授曾为此撰文:"《百合花》被重新选入今年秋季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这确实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报名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立体评教"活动,在活动中因为被评为优秀,所以前几天迎接了县教育局进行的第二轮复查。根据教学进度,我选的内容是第三课《庐山的云雾》。为了把课上好,我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在宁波听特级教师黄孟轲上《祝福》一课,感受到其明显彰显了小说文本中"我"的作用。我以为,这种解读更加接近鲁迅写《祝福》的初衷。我在该课的基础上,试补充一些材料和分析,以期对《祝福》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祝福》一课的常规教学无非有这样几种方式: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来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对鲁迅作品语言的赏析;把欣赏的重点落在鲁迅小说中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上;把文章的主题定位在"祥林嫂的命运就  相似文献   

17.
虞建华 《考试》2013,(3):27
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一年后,系里挑出四名青年教师,由陆佩弦、杨小石等名教授集中培训。我记得陆教授布置我们的第一项作业是看由英美语言教育专家改写的英语简写本,包括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狄更斯的《双城记》、兰姆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等。每本百十来页,十分浅易。我们自以为是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虽然大学几年处于"文革"末期,我们的基础并不扎实,但早已开始"啃"名家经典的英文原作了),因此心中有些被人"小看"了的委屈。阅读并复述了几本简写故事以后,陆教授让我们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们用两、三千个最常用的词汇,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我承担了一个"复式班"的教学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我就遇到了难题。开始时,我每节课都手忙脚乱,效果还不好,面对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没办法我向校长请教,校长安慰我不要着急,并给我几本《黑龙江教育》说:"这几本杂志也许对你会有帮助。"这是我校惟一的一种教育刊物,我如获至宝,每天有时间就看,从此《黑龙江教育》成了我工作的伙伴,备课的助手,教学的参谋。我的课堂教学也因此有了活力,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1991年同江市首届"复式班"课堂教学竞赛中我荣获二等奖,这给了我很大触动,着实让我激动了好长时间。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不断在《黑龙江教育》中汲取营养,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  相似文献   

19.
申建华 《辅导员》2013,(24):36-36
<正>看了《辅导员》杂志后,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许多新的感悟,新的体会,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我被里面的教学故事所吸引,被许多班主任的优秀事迹和专业理论所感动。《辅导员》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这是作为班主任的至理名言。以前,我没有很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像是一头默默耕耘了几十年的老黄牛,只知道勤恳、负责地把自己的那块地耕好,从来没考虑过应用一些好的技术和方法,更不懂得爱和信任;  相似文献   

20.
尹慧英 《辅导员》2012,(11):14-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一点儿也不错,我们班的几个"读书大王"早在二年级的时候,他们的作文就已经发表了。如魏振鹏的《问星星、问月亮》,曹萌的《我讨厌夏天》,耿晓雨的《我真后悔》,张立伟的《爱心》,马赫的《上网》,盛航的《我发明的多面电视机》等等,当然还有我,同学们又羡慕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