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之道     
语文之道,乃语文之规律,语文之原点,语文之真谛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语文之道衍生了语文之术,语文之枝,语文之末。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当前语文之术横流、蔓延,遮蔽了真正的语文之道,出现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局面。如何面对?我们要借用老子的智慧——少则得,多则惑,回到语文的源头,探寻语文的规律,研究语文之道。  相似文献   

2.
孔子《论语》中“学”、“思”、“知”有其各自不同含义,孔子私学中注重好学多思的修身之道,孔子私学教诲之道较之苏格拉底“产婆术”更近于“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几篇谈论语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的文章,对其中的一些观点颇有同感:语文课不应当只是教课文,而应当教阅读、教语文。所以会有这样的同感,在于我至今所见的语文课,大多仍然是以教课文为主的,即以理解课文内涵为主要目标的。这样的语文课,无论教师采用传统的分析讲解方式还是时尚的设问导读方式,学生所获,多半还局限于对课文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安排在每一个阅读教学单元之后,与阅读教学相互照应,共同构成了现行语文教材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长期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跋涉的教师,我曾经在心里无数次地追问自己:语文之“道”在哪里?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的真理,那么,思考便成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反之,如果我们认为真理的存在缘于人类认识的局限,那么,思考就成为突破局限的一种必然选择。那么,回答“语文的‘道’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在思考中追寻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会思考的教师都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答案;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有希望最终穿越那片复杂的“思辨之林”,从而达到语文的单纯,找到语文之“道”。毋庸置疑,不管学习哪一…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隆隆烈烈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从教学功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大胆创新,满怀激情地按新课程标准摸索实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教学艺术的探索者,盼望着新语文的万紫千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拓展学生的学思空间,让学生在广泛、多元的学习空间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特殊决定了学习方式的特殊,但是只有坚持遵 循教学目标、依托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情况而进行作业布置,将 课前预习、课堂小练、课后巩固、作业评价精心设计,使其环环 相扣,才能使作业布置在语文教学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 学生在疫情时期依旧能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9.
面对农村初中的生源现状,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通过心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常怀一颗宽宏之心对待学生,用艺术熏陶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自然,认识社会,锻炼能力,走特色语文教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积累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而且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何去何从,如何进一步进行改革,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课题。“现在语文课越教越不会教了”,“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是好的,怎样是不好的,请拿出一个标准来”。这些牢骚话,实际上正是一种厌倦情绪的反映。大家渴望语文教学从长期存在的散漫状态中解脱出来。近年来,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知识的传播,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基本方法的推广,如此等等,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积极地反思。尽管我们对这些教育科学理论的认识,还只是一知半解,但传统的习惯思维所经受的冲击巳十分沉重有力。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深深吸引了我们语文教师队伍中的一些改革者。他们执着追求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教学程序的系列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以及教学评估的标准化。其中表现最为强烈的就是设想编写一套中小学语文学科分年级的教学目标,从坐标的横轴上排出语文知识讲解的内容,从坐标的纵轴上列出语文能力训练的条目,使教、学、考三者都有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16-2020年)》为依据,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与"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的相关理论,提出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真学课堂为要点的相关建议。通过提出让学生预学质疑、合作探知、情景互动、搭台展示等策略,丰富"让学引思"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第一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它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升华与开拓,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措施、方法等,不少老师认为,搞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就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吗?我们不是一直都在探索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4.
语文写作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太愿意完成的内容,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写作更是较为陌生。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语文写作能力,需要将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和调整,教师也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法之道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自根 《学苑教育》2019,(10):38-38
教学可以说是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持久战。孙子曾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要想赢得这场战争,攻心为上。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了学生心理等于掌握了整个课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抓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了解学习的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标准》下同)。同时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本途径是语文学习实践 ;而传统语文教育过于强调传授和灌输 ,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 ,他们在学习实践中的体…  相似文献   

17.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大语文、大课堂的具体体现.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出小课堂,置身大社会,千山万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中都能学习语文,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是语文,时时皆可学”. 一、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教育教学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语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学习板块,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这与活动理念新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方式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进入高中就学之后,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学习环境的变化,比如在课间活动中喜欢玩耍打闹的同学越来越少了,早起与晚睡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每个人都想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学习,生怕自己一时松懈便落后于人。作为一名学子,我尝试过许多学习方法,发现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一直以积极进取、不骄不躁的心态面对一个个学习任务。本文将从在课前主动预习新课,在课中主动提问,在课后及时复习与练习三个层面分析应该如何在课上、课中把握住学好语文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20.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长期以来两者都是分开教学,这样割裂的教学方式导致同学们不能及时将阅读过程中所感、所想转化成自己的写作积淀。因此,小学阶段应该读写结合才是语文教学的务实之道。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博采众长,积累基础知识和素材,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