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优美的文字。这些语言文字陶冶着学生的情操,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言,所以品味语言和领悟语言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杂文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因此,鉴赏语言风格,把握作者情感,明确文章主旨,是杂文鉴赏的重要任务。杂文语言是最典型的情感性语言之一,“言外之意”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其语言的形象概括。“意”当如何来解?还得从“言”出发。所以,我认为杂文的个性化阅读当从品味语言入手。  相似文献   

3.
肖小乔 《文教资料》2012,(13):63-6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品评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语言文字使用的奥妙,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义素是构成语义的最小单位.义素分析法的名称来源于西欧和苏联,在美国被称作构成成分分析法.将义素分析法引入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清晰准确的辨词析义,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奥妙,欣赏语言的艺术.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运用义素分析法阐释作者锤炼的动词,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感知用词的传神.义素分析法也可以运用到这篇文章的修辞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目前不少教师在语言品味上只是带领学生从文字到文字作浅表性滑行,缺少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涵咏、体察,学生面对的依然是冰冷、静态、凝固的文字符号。把握语言的温度、广度、深度、效度,才能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母语学习和玩味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目前不少教师在语言品味上只是带领学生从丈字到文字作浅表性滑行,缺少对语言丈字的品味、涵咏、体察,学生面对的依然是冰冷、静态、凝固的文字符号。把握语言的温度、广度、深度、效度,才能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母语学习和玩味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桥》作为一篇小说,借助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对比、层递、通感等方法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而语言教学也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分析,  相似文献   

9.
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梁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但当下的语言品味,大都只是浮光掠影,缺少对语言的品读、细思、揣摩。语文课的语言品味应该开掘语言价值,一字不宜忽,语语悟其情。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诗歌是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诗歌,它打破了旧体诗格律形式的束缚,其内容也顺应时代的要求,能更好地展现现实生活。现代诗歌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意象丰满、有鲜明的形象和浓烈的情感,所以是很好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1.
刘衍域 《成才之路》2011,(22):11-11
生命如花,需要阳光以沐浴;生命如林,需要雨露以滋润;生命更是一种思想成长的历程,需要阅读去引导。生命的成长需要阅读,而对语言之品味,是吸纳生命所需营养的过程……品味语言,何其重要!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方面,而是要引领学生仔细品味语言,品味文本,感受字里行间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发挥想象,领悟语言魅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味语言魅力的综合方法,希望能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14.
《教师》2009,(16)
"一课同构"教学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向"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迈进,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将心比心>为例,潜入文本,设计学案,引导学生研读文字、品味语言,真正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光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抒情散文,全文仅六百多字,却韵致深厚,耐人寻味,体现了赵丽宏散文清丽的语言风格。按照“整体感知——披文人情——品味语言”的阅读步骤,我们可以从这一短文中得到深刻启迪,并可体会其写作技巧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6.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见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要认识语言,理解语言,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7.
正儿童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充满儿童情趣和想像,又不失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提出阅读时要"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儿童诗的语言正是"优美的""富有魅力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受语言文字的强大表现力,读出儿童诗的意境和情趣,领悟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儿童叙事诗《礼物》,讲了去年、今年,亲人们送"我"种子、小鸡、手表、《少儿百科全书》等礼物,寄托了亲人对"我"的关爱和期盼。整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呢?  相似文献   

18.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品味语言是高频考点,应该优化相应的复习策略。依托教材,回归“母题”,在复习中渗透教材意识;依据语料,回归文本,精准提升,增强语境意识;依靠中心,回归主旨,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整合教材资源,提升复习品质,使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产生“加乘”效应。  相似文献   

19.
语言品味是深入理解文本、涵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凸显语文课堂"言语实践性"的基本形式。开展深入、有效的语言品味活动,应该以关注"整体语境"为基础,关注行文思路,切中文脉主旨,这样的语言品味才有方向和旨归,才能贴近文本,引发共鸣,从而提升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每次上《荷塘月色》的时候,学生都反映:老师,这篇课文没意思。你不觉得作者的生活离我们很远吗?什么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的苦闷!……我总是表现出很悲哀的样子,感叹了一声:现在的学生啊……但。静下来想想,也许是我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