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而教研员要考虑"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然而,教研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必须抓住教研工作的重点,依托区级研修平台,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一、建立区级研修平台区级研修平台作为教师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能有效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以  相似文献   

2.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业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能有效改善教和学的行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推动教师的教研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持教师队伍发展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存在评价的客观性、深度性和针对性等问题,直接影响教师培训的质量.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服务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经验学习圈理论的视角下,构建了AI支持下的教师研修模式(AISTTM),以具体经验获取—反思性观察—抽象概括—积极实践为基本研修环节,借助教研员点评目标达成度、观察教师评价教学表现、专家点评师生行为、主讲教师自评的多维评价方法开展研修活动.基于AISTTM,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某试点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师研修实践活动,证明了AISTTM能够通过循环的研修流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多维评价方法实现对教师的全方位评估.  相似文献   

4.
政策层面提出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其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得到了广泛认可。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中小学生评价教师存在评价带有浓厚的管理主义倾向、过于强调唯分数或者等级的量化评价、缺少必要的规范的评价机制、评价无法及时回应教师发展的需求和动力等问题,影响了学生评价教师的改进功能发挥。作为受教育者,学生是最为熟悉、最为了解教师的群体,他们的评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质性评价视角下,中小学生评价教师的策略主要形成相对规范的评价机制、坚持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原则、合理构建学生评教的内容范畴、选用恰当的评价形式和方式、重视评价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队伍建设始终是教研工作不可松懈的一个基本方面,近年来各地教研机构在队伍建设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其成果主要表现为:制定教研员专业资质和任职标准,建立和完善教研员准入、流动、退出机制,形成素质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研团队,并根据本地区事业规模和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足教研人员;建立教研员研修制度,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研员的研究能力与服务水平;根据教研工作特点和队伍状况制定教研人员职称评定与考核奖惩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研人员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高校内部监控机制,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新建本科院校应坚持用系统科学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统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注意遵循和体现目的指向性、整体性、多层次性、过程性及全员性的特点要求。其中,应重点抓好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教学管理、师生评服务、教学督导、院系教学工作评估、毕业生质量调查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教数据的真实性、标准的科学性、功能的正向性一直备受关注。为提供教育评价制度与机制的实践依据,本文通过对教学型高校学生评教情况的广泛调研,针对评教机制不健全、师生主体地位缺失和评教标准不科学等问题提出如下策略:一是引进"发展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评教与教育目标的整合;二是还原评教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加强评教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教机制。  相似文献   

8.
评价,不仅在教学中具有诊断、激励与导向的功能,在教师研修与主题研究中,同样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发挥评价研究在教师研修中的作用的基本路径:在形成性评价中发挥命题导向功能,促进课堂转型;在专项评价中聚焦关键能力,导引专题研究;在素养测评中关注核心素养细化,助推课标落地。评价研究的目的在于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相似文献   

9.
赵锋 《上海教育》2008,(21):26-26
作为教育部“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区,普陀区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为重点,以教育现场为研究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加强区域推进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探索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园本个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八大教研机制:园际互动式教研机制、常规教研视导制、网上教研制、教研员蹲点制、教研组评优制、教研组长研修制、专家团队带教制、新教师培训制。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是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及重要能力的考查要求转化为评价要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所以,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在教学实践层面探究学业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教研员对课程研发、教学改革、评价引领、教师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思政课教研员研修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有效的研修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方式。菜单式的课程设计、师徒式的研修机制、项目式的研修过程,能有效地解决思政课教研员研修中面临的问题,促进思政课教研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宋华强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1):111-112,116
新课程改革涉及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利益,人们都对其充满希望。文章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教材、课堂教学、学习方式、教师研修、学业评价等问题提出以下看法:新教材还须磨炼,课堂教学应回归本真,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多变,教师研修应更有效,学业评价瓶颈急待突破。如此,方能让新课程改革更加稳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学习、评价三者紧密结合,评价活动嵌入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使得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和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学校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导向开展学业评价,进行了指向制度规范的命题管理研究、基于数据分析的评价指标研究和促进教学改进的评价反馈探索,转变了学校的学业评价观念,优化了教师的学业评价行为,加强了学生的学业发展指导。学校在未来还将聚焦大数据的全过程分析,开展智能化学业质量评价,探索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从而促进学业质量评价,改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实验教学评价指标设计、标准设置、数据获取及分析的基本准则与方法原理,提出一套包含学生、教师、专家及教学管理人员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开发推行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融"评学"与"评教"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在线评价系统,健全和完善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为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5.
“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是在素养目标导向下,追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之间协调配合,以评价统整教与学,其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教、学、评”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是其一致性的参照标准。能动性学科活动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教与评要以此为据。从功能角度来看,教师的教是触发条件,学生的学是核心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促进与落实手段,三者形成有机整体。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的特征、教学设计过程、实践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薛玉 《中国教师》2023,(12):61-65
表现性评价能够检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情况,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笔者确定了与课程标准相匹配的素养目标,尝试在初中历史预习作业中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开发基于学习进阶的表现性评价量规。具体实施路径如下:教师通过对话式批语,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结,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从而确保学生深度卷入评价的全过程;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评价中所呈现的素养表现,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基于进阶式评价量规的作业讲评为学生明确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7.
测验结果报告和使用的科学性是学业评价科学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测试结果呈现和使用方式不利于对测试本身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南省郑州市教研室开发了面向多群体的“郑州市学业评价分析报告系统”.该系统以《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与“考试结果报告的八个关键特征框架”为开发思路,以建立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规范流程为分析报告的基础,考虑了市级教育管理者、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等的不同需求,从测验概况、科目水平、题目水平三个层次呈现测试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教育决策、积累了大量测试数据,发挥了评价促进教学的功能,引导各方树立了正确的学业质量现和评价观,但在报告内容、报告功能等方面还需做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评教"与"评学"制度乏力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是中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功能发挥愈发乏力,甚至逐渐丧失应有的评价促进功能。评教与评学已构成了师生间的博弈关系,要摆脱这种困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实施对话交流制度;宣传重在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建立健全评价管理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9.
学生参与评教从功能角度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学生参与教师评价,即学校在进行教师评价的工作时吸收学生反馈的信息;一是学生参与评课,即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当前,探讨学生参与评教的必要性问题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学生参与评教工作的形式化、肤浅化等不合理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前人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期“视点”,我们将就学生参与评教问题进行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0.
分析学生评教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合理、学生无公正评价能力、学校对学生评教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全面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和公正的评价程序,教育学生公正评价,加强学生评教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引入多种评价机制对教学进行综合考核,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网上评教、建立评教反馈机制,敦促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