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农村寄宿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基数大,在缺乏父母、学校和社会关爱教育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的特点,基于当下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关爱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教学是当前课改的热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社会难题,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低下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现状,本文探讨了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其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等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打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直系亲属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存在严重的监护权缺失、教育滞后、心理病态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学校寄宿制为主导,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协调作用,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构建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祁慧 《学周刊C版》2019,(25):184-184
在新课改背景下,儿童口语交际教学是一大亮点,也是基础性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由于缺乏先进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不高.本文针对当前留守儿童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利用角色游戏在留守儿童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措施,希望能为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或者常年缺少父母、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导致他们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有关专家指出,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应当引起学校、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策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交际障碍,训练留守儿童的交际素养,为留守儿童提供交际素材,拓展留守儿童的交际范围,激发留守儿童的交际兴趣,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运用有效策略,重视留守儿童的情感疏导,为他们提供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素材和平台,积极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加强口语交际的运用,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在外工作,很少回家,而祖辈家长又缺乏良好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使得他们的成长缺乏照顾和指引,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不良行为习惯和情感发展异常的状况。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能单单指望幼儿园或者家庭,而需要社会、幼儿园、家庭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面对面的关爱与教育。他们的身心健康、德智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了班主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担任高年级农村留守儿童班主任,在探索的同时,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做法,那就是用爱浇灌留守儿童的成长,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相似文献   

10.
杨洪中 《考试周刊》2014,(53):172-172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应从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矫正他们因成长缺陷而扭曲的心理;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让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常态化,有效预防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实践,让留守儿童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照顾与关爱,有些留守儿童即使有父母其中一方陪伴,但是这些父母常常要忙于生计,而没有较多时间关爱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其成长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许多贫困山区的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入城市。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一辈人照顾,孩子长期无法得到父母的陪伴与照顾,成为了留守儿童。农村大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目前被社会特别关注。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工作,是每个乡村教师、贫困山区支教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是语文教师如何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与专业知识去关爱他们。  相似文献   

13.
魏孔梅 《甘肃教育》2014,(18):21-21
正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现在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应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下面,笔者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  相似文献   

14.
黄波涛 《师道》2015,(4):33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夫妻奔向大城镇打工,留在家乡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教育和关爱,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堪忧———情感教育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或其直接监护人不在身边,他们在亲情、情感以及心理上都缺少关怀,而且,留守儿童与外界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工的外出现象造成社会出现这样的弱势群体一留守儿童,父母的远离导致了孩子变得脆弱,爷爷奶奶的溺爱让他们养成很多坏习惯,他们任性、叛逆、不懂事;生活中,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他们大多胆小、自卑,自我约束能力差。留守儿童的种种现象也引发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特辣的社会现象.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性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策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留守儿童"去污名化——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面查阅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结合实地考察,发现当前整个社会存在将留守儿童污名化的现象.这将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双重压力--既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又受到来自社会的排斥与偏见.为了更好地关心留守儿童,弥补父母关爱缺失所带来的不足,全社会要去除对留守儿童的污名化,从而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家长的监督,这些孩子的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留守儿童的现象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地扛起这份重担。教会学生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我们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涌向沿海城市打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了原籍。于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儿童时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而这些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大多都存在自卑、孤僻、悲观、我行我素、抑郁、攻击性强、缺乏安全感等情感障碍。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学校、家庭及社会提出了亟待解决的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他们家中只留下了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应运而生.留守儿童队伍的不断壮大,已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比较少,难以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当他们遇到困惑、烦恼的时候,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就应该更多地去关爱这群孩子,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