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概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  相似文献   

2.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发布指向未来的课程、素养及其实现的"三部曲",即"指向21世纪的课程的概念重建和定位重置:全球性的范式转变"、"未来的素养和未来的课程:课程变革的全球性参考框架",以及"变革教学、学习和评价:如何支持素养为本的课程"."三部曲"提出了21世纪背景下对课程涵义和定位的新认识,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学习框架是美国为应对激烈的全球竞争而提出的,包括21世纪技能彩虹图和支持系统两部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是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基于21世纪技能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有三个途径:其一,重塑课程结构,传统核心课目与21世纪学科的五个主题领域通过学科渗透和综合课程的方式相结合;其二,转变学习方式,运用以信息化、合作性和自主性为特征的分散式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三,更新教学理念,倡导以问题解决和项目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正确应用21世纪项目学习自行车模型。  相似文献   

4.
李娇娇 《教师》2010,(24):54-55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概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  相似文献   

5.
刘熠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44-145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从"活动中心"到"回归基础"几经起落。进入21世纪,联邦教育部以"21世纪技能"为中心提出《21世纪技能框架》。框架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信息交流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三大领域,并分析各领域所应具备的具体能力和素质。从该计划中不难看出,美国教育长期以来不断强调的教育价值核心,即自主、能力、生活、终身,这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所值得借鉴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习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着眼于从不同的人(儿童及从业者等)及其所处的不同场景,来揭示人类学习的复杂机制,以建立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系统知识体系。近十年学习科学研究发展迅猛,许多成果已为教育研究者所接纳,研究方法也被应用于课堂及非正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与研究,从而逐步形成了教育领域的学习科学研究,以系统地揭示多种情境和目标领域中学与"教"的关系。国际上,学习科学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素养"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的关键基础,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政策引擎。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真正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科学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是科学教师进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从教师教学的主导方法、学生学习的主体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形式以及科学教学效果的测评手段等方面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途径与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一、根植教育本原认识初中化学教育"本原"即根本。"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学会求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未来,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改变?2015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重要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便是"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并提出要"重新认识知识、学习与教育"。一些国家出台"21世纪公民核心素养"框架。中国在2016年年末也颁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因此,我们也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生活和工作"这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近发布的课程文件报告《K-12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为美国未来的科学教育勾勒了总体蓝图,是美国制定新科学教育标准的基础和依据。新框架汲取了近年来科学教育、脑科学、学习科学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提炼出六条指导原则贯穿其中,并构建三维框架结构来概括所有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应完成的知识和实践内容。新框架提出的新思路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以下简称"日教所")向社会公布了以《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与能力的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为题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立足本国、面向国际的核心素养框架:21世纪型能力。一、"21世纪型能力"是什么"21世纪型能力"框架由基础力、思考力和实践力"三力"构成。"三力"关联程度很高,若用三个圆来分别表示这三种力的话,则是大圆套小圆,层层重叠,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我国的经济、建筑、教育、医疗和养殖等领域有了很大的改革和进步。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中重要的地位,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教育与科技共同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有助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科学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掌握争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进程整合,可以提高教育者的课程资源利用率,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林崇德教授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中指出:"当代教育变革的主题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追求"素养立意"的中学政治教育,宏观的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已进入深水区,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课堂。课程在学科核心素养顶层设计与教学实现上存在水平与层级划分,道德与法治课走学习进阶之路迫在眉睫。一、核心概念学习与核心概念发展层级课程知识是课程学习的逻辑基础和现实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课程内容都可以看成是课程知识。"生活主题编排"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课程的话,那么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突破口则是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异学生。"2012年11月22日,第九届青浦教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中叶起,西方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经历了实物教学、自然学习和现代小学科学课程三种形态,教育目的从最初的促进个人心智发展到今天的促进个人-社会共同发展.进入21世纪,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平衡的科学课程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经历了19世纪末科学与实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立,20世纪20年代后通识课程的兴起与革新,60-80年代过度专业化、职业化和碎片化,21世纪前后整合连贯化等四个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老式"两层楼"、90年代通识"修补"下的"三层楼";进入21世纪迄今的"新三层+个性选修"。中国当前一流大学本科课程改革注重广博基础、跨学科学习和个性化培养,但也存在改革不彻底、通识核心课程学分受限、课程纵向梯度较小等弊端。基于对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实践的分析可见,中国塑造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应当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优先项,其基本架构需深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国情现实形成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21世纪是经济和科技竞争激烈的世纪,许多国家都会面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最终都与各个国家的国民教育密切相关。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从小抓好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有利于培养科技素养,形成刻苦耐劳、实事求是、勤于钻研的良好科学态度与学习习惯。一、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小学科学的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分科课程,描述世界与解释世界是小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已知规律,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具有以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教学创新发展绕不过去的壁垒,大学课堂向何处去?这是21世纪大学创新发展必须回答的时代难题和攻坚战。本文对工业文明土壤中产生的传统课堂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当代大学改革前沿涌现的课程创新、课堂创新之典型个案进行了深层次评介,揭示了当今世界范围内传统课堂向高效学堂转型的历史潮流和大趋势。作者基于对信息时代大学学习方式创新的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智慧,融会东西方大学精神,吸纳当代非线性科学理念与方法论,提出了"太极学堂"这一新理念,主张在网络课程与现实课程、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双向建构、"太极运转"中,使中国大学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太极学堂"以"诚信"为本,以信息技术和学习科学为两大杠杆,以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为目标,是信息时代大学课程与教学创新的孵化器,从中可生长出大学的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本文介绍了"太极学堂"工程设计的思路及其在南京大学本科教学创新中的初步探索,提出了"变消费式学习为生产式、创造式学习"的构想,提出了"化整为零"的大学学习评价和网络课程开发之新思路,提出了"零存整取"的高校"学分银行"新模式,形成了21世纪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一种整体战略。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技能"是美国为了应对新世纪挑战而提出的教育改革的新思想,包含两个大系统:其一是"学生学业成果":在保留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跨学科的专题研究;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生活与事业技能。其二是"支持系统",阐释了21世纪标准、评估、课程、教学、专业发展与学习环境。"21世纪技能"整合了21世纪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求,代表着美国当今教育改革的最新思路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靳昕  蔡敏 《外国教育研究》2011,(2):50-54,77
21世纪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美国基础教育界开展了"21世纪技能"计划。经过近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有14个州全面实施了该计划。该计划的技能框架以核心学科为基础,以期发展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生活和职业技能。其实施策略包括:制定标准和实施评价;改革课程与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