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专利侵权判定中,法院经常会发现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某些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某些技术特征是等同的,这时法院会把保护范围扩大至权利要求书的字面意思之外。这种将专利权人的专利保护范围延伸至权利要求书的字面意思之外的原则称之为“等同原则”。我国在2001年引入了该原则,但现在对它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因而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该文将对等同侵权判断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合同法》第113条明确规定了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赔偿限度,被称为可预见性规则。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目的在于使守约方得到赔偿,达到如合同得到履行一样的状态。这种规定称为填补损失的原则,该原则不考虑违约方在承担违约责任以后的经济状况,以及违约方违约时的主观状态。可预见性规则给违约损害赔偿责任设定了限度,有可能引发效率违约,也有可能使守约方实际获得的赔偿数额远远小于违约方如果履行合同时守约方的可得利益,守约方可能需要承担无法获得充分补偿的风险。尽管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可预见性规则,因为两大法系国家法律以及具有一定程度的世界统一性国际性法律都坚持认为该规则具有其自身合理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如何理解和应用可预见性规则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等同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专利权利要求没有完全体现于被控侵权物时,如何进一步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是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中美两国在等同标准、等同时间、等同限制及审判机制等具体做法上有同有异。在运用等同理论达到保护专利权人利益之目的上,其功效基本相同。但在等同原则的适用上,美国较成熟且统一,中国仍在探索且不统一,这是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解决专利利益冲突的法律法规相对贫乏,司法解决仍是一条重要途径。而在司法解决的过程中,法官必然通过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这一方式对冲突着的权利边界进行重新界定。其解释的过程也是对冲突着的利益进行衡量和取舍的过程,对专利利益格局的调整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分析权利要求解释原则,理顺各原则的适用规则,对专利利益冲突的顺利解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冲突规则的确定性和判决结果的可预见性以及冲突规则的灵活性和判决结果的公正性,一直以来都是冲突法价值理论研究中的焦点。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擅于运用自由裁量权,为追求冲突规范的灵活运用及个案公正更青睐最密切联系原则。具有成文法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学者们认为特征性履行原则更能实现法律选择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针对两大法系的分歧和国际私法统一化的趋势,《罗马规则Ⅰ》很好地协调了判例法和成文法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的矛盾,它的立法原则对中国刚刚颁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司法适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预见性规则是多数国家和有关国际法律文件用来限制违约方赔偿责任的基本手段.在考虑损失的可预见性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法官的判断,比如合同的价金等因素.可预见性规则与相当因果关系说在实际操作的结果上非常接近.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应将损害分为“通常损害”与“特别损害”,并增加下述内容:如果损害是因为违约方的欺诈行为所致,那么即使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违约方也要对损害加以赔偿.  相似文献   

7.
冲突规则的确定性和判决结果的可预见性以及冲突规则的灵活性和判决结果的公正性,一直以来都是冲突法价值理论研究中的焦点。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擅于运用自由裁量权,为追求)中突规范的灵活运用及个案公正更青睐最密切联系原则。具有成文法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学者们认为特征性履行原则更能实现法律选择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针对两大法系的分歧和国际私法统一化的趋势,《罗马规则I》很好地协调了判例法和成文法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的矛盾,它的立法原则对中国刚刚颁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司法适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WTO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规则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TO的精髓是规则,WTO规则的特点是“原则+例外”。中国教育若想在世界教育服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学会在规则的缝隙当中去生存,学会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发展自己。文章从GATS文本解读入手,阐释了教育服务、教育服务贸易、教育服务贸易壁垒的含义与范围,论述了非歧视与公平竞争、稳定性与可预见性、发展性与差别对待三大基本原则和例外规定,分析了世界对教育服务贸易的态度和我们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立法、判例和法理将“可预见性”作为一项规则用以限制违约违约赔偿的范围。应该说创制这一规则的宗旨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一规则在内容和操作上存在许多弊端,确定这一规则,弊大于利。“可预见性”限制规则的宗旨完全可以通过确定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标准和免责制度以及减损规则实现。  相似文献   

10.
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认定中能给专利权人以充分的保护,并能够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我国没有明确规定等同原则在具体的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适用标准和方法,尽管在专利理论界对等同原则有着许多实用性的建议,但在实践中仍难以操作。本文分析了等同原则适用的判定标准、判定方法和适用的限制,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等同原则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现状的关注,论述数学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四个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预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以及数学课堂提问应创建活跃的答问氛围;要注意及时反馈信息;要以能激发学生兴趣为根本。  相似文献   

12.
金融诈骗罪的立法沿革揭示出金融诈骗犯罪刑法分类的理论争议在于独立成节是否合理与必要。通过对犯罪客体分类标准以及法条竞合适用的分析,金融诈骗罪的独立成节凸显了“特殊优于一般”还是“重法优于轻法”两种处理方式上的矛盾。然而,金融诈骗罪作为罪群式立法更能保护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与罪刑法定原则相亲融,应当受到更多的包容。  相似文献   

13.
J G Hook 《Child development》1989,60(5):1212-1217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Heider's level 3 foreseeability rule for the at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suggests that it is more difficult than levels 2 (commission) and 4 (intentionality) because it requires forms of reasoning ascribed to Piaget's formal operational thought. Thus, the rule should be acquired in early adolescence, or later. Previous studies showing foreseeability attributions in younger children have been confounded by the fact that their stimulus materials required an inference of intentionality. The present study, of 5-15-year-olds, avoided this confound by using an "omniscient narrator" technique to control the children's inferences of int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ldren first employ Heider's commission rule, then his intentionality rule, and finally adopt the foreseeability rule at about 11 years. The study did not assess whether or not foreseeability attribution is a "stage" in the sense of Piaget's formal operational thought.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制度的核心。围绕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的究竟是什么原则?违法原则的涵义等问题,法学界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讨,但至今尚未有定论。章认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条的规定,违法原则是我国国家赔偿的唯一原则;违法是指违反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法规。对于程序违法及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是否属于违法的范畴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美国合同法中的“结果性损害”包括利润损失,该损害是远隔的、间接的,如果当事人要获得赔偿,必须证明该损害是违约方订约时预见或者应当预见的,这一结论合乎合理预见规则的理念。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陆法系的违约可得利益损失赔偿也应当要求违约方预见这一主观要件。这对我国违约赔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权保护应当遵循一体保护、平等保护和效益原则等三项原则。其中,平等保护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它不排斥针对不同物权的特点实行不同的保护规则,特另q是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特殊的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人的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历史 ,也就是人类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发展的历史。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变革 ,关键在于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原则 ,从而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忽视主体性的缺陷 ,也克服了唯心主义的否认客观基础上的主体性原则。认识论从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到主体性原则的嬗变是必然的。为此 ,就要研究主体性原则 ,并通过研究而确立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合理的主体性原则。这样 ,才能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8.
智慧教育环境是支持教育共同体开展教育活动的智能化空间和条件,是智慧教育成功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具有感知化、泛在化、个性化、融合性、预知性、动态平衡等特征。文章在分析智慧教育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教育环境的系统模型。该模型以教育共同体为中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智能感知教育环境,创设智慧教育情境,并通过情境感知方式进行情境推理、获取情境信息,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个性化的资源、工具和服务。此外,以智慧教育环境的系统模型和设计原则为指导,提出了智慧教育探究基地的初步设计思路,期望能够对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朱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45-48,53
具体分析了各种修辞原则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并认为不同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目的原则是修辞活动基本层次的原则,同时也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出发点;美的原则是修辞活动高级层次的原则,是修辞活动追求的理想状态;得体原则是最全面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主体层次发挥作用;而合作原则在修辞活动中的适应性不是太强,是可以违反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20.
物权公示原则与物权法定原则之间内在的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物权公示原则内在的有一种突破物权法定原则束缚的要求和可能性。这一紧张关系随着公示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现代公示技术的进步及由此导致的公示制度效能的大幅度提高而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合理性就成为了一个问题。物权公示原则是意思自治理念在物权法领域的贯彻和保障,也是维护交易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方面,物权公示原则可以实现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功能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