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童丽君 《考试周刊》2012,(18):43-44
体验是学生心中蕴藏着的巨大宝藏,也是滋润、涵养作文课堂的一股源头活水。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心灵体验,让亲身经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视野;引领学生在观察生活中打开全新的视角;利用模拟、虚拟情境调动、深化体验;鼓励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优质的评价中丰富、提升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2.
邱素萍 《家教世界》2012,(10):25-26
数学的根在思考,数学是自已思考的产物。思考是行动的先行,创造的源泉,思考力是具有精神的物体的思维能力。思考力不仅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必备品质,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写作文时,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恰当地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人物的心理呢?[密码破译]1.内心独白法。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就好像电影中人物  相似文献   

4.
张文燕 《江苏教育》2022,(33):69-70
<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越俎代疱,用自己的思考替代学生的思考或课堂教学徒有活跃形式而缺乏深度思考等现象,这反映了当下阅读教学的低思维含量和学生的象征性参与等问题。摆脱浅层次的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充满思辨的色彩,是当下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1.培养质疑能力,为思辨性阅读打好基础质疑能力是阅读思辨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四上第二单元提出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教学这一单元时,  相似文献   

5.
数学思考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隐性学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是数学教学的应然诉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本质性思考"、在探究中展开"过程性思考"、在回顾中展开"开放性思考",让学生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妙。  相似文献   

6.
体验式教学是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要实现课内体验感悟和课后实践落实、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就要创设活动体验情境以激发对比感悟,创设模拟体验情境以触发深度反思,创设角色体验情境以引发批判探究,创设实践体验情境以促进素养内化。  相似文献   

7.
移情既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道德品质。加强移情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为例指出,借助教师移情、换位思考、生活实践、激发情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移情能力,都是提高学生移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思辨型语文"就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力发展为核心的语文,它是新课程理念中"以生为本"思想的课堂教学延伸和实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关注学生"人"的发展为宗旨的一次课堂探索。下面笔者将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桥边的老人》这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思辨型语文"生本课堂的"五思"。  相似文献   

9.
张锐 《成才之路》2013,(26):38-39
如何打造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素质教育指出应以"体验"为核心",在体验中生成知识",让课堂自然生成,把学生的灵动真正呈现出来。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这既符合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也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达到启智培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在教学中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切入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的情景展示给孩子.指导他们沿着观察-实践-感知的思路,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回归。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对小说艺术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他的现实主义心理描写方面 ,杰出的心理描写是他征服欧洲 ,震惊世界的法宝。本文试从《安娜·卡列尼娜》一书来领略托尔斯泰心理描写艺术的精华——“心灵的辩证法”。笔者认为 ,托尔斯泰这位心理描写大师用他那支魔笔直达人物意识的底层。大处 ,人物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小处 ,在特定场合心曲稳秘、微小的波动 ,都被托尔斯泰一一描绘得清晰可辨 ,读来令人有洞若观火之感。托尔斯泰用“心灵的辩证法”环环相扣 ,步步推进 ,层层深入 ,合情合理地展现了安娜彷徨迟疑 ,在矛盾中追求 ,继而在绝望中死亡的完整的心理历程 ,这是安娜形象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的身体累了、疲倦了,要休息,有时候还要做按摩,才能恢复健康和活力;心灵也有疲倦的时候,也需要抚慰和按摩。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中学生而言,无尽的作业、家长的殷殷期望、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离别愁绪、前途的未卜,都会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迷茫。而初中时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需要教育者施加积极影响。基于以上认识,在近几年毕业班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做学生心灵的“按摩师”。  相似文献   

13.
初晓杰 《课外阅读》2011,(5):114-114
过激行为是对事情理解不当的过度行为反映,违背常规和运用非正常手段处理问题的方式。工作中,我们遇到产生过激行为的学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性格上的问题。一种是心理上原因。教育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正确的方式实行引导,运用智慧和灵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外语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目前的外语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未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介绍了几种高级英语课堂中的相关活动,如主题PPT展示,小组研究报告和拼接式学习,以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根据学生的课程反馈,通过活动的开展,其思辨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余德海 《文教资料》2014,(19):170-170
"学贵有疑",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探究,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善于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饱含激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怡情中学史,在知史中生情。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用心感悟、理解历史对自己人生的价值,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思辨的广度,引旧链新、延伸思辨的深度,营造氛围、提升思辨的温度,发散创新、发展思辨的高度,拓展训练、增强思辨的持久度等五方面,分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想做只加菲猫.像它那样吃,像它那样睡,像它那样懒惰和放纵,还像它那样对周围人使坏.当这只坏猫肯定是世界上最惬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在学习语文的“享受”中获得新知识.采用精心导入新课,创设探究情境,体验成功喜悦等教学方式、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成绩,而且达到了让学生“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共同的活动中探讨自我、分析自我,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群体动力学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者——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群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孤立的个体。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比个别心理辅导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辅导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