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独特,韵味醇厚,情感真淳。他追求自在的状态、自然的人生、自然的文学,自然朴素是其"真淳"的基础。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坚守"固穷""真我"是其"真淳"的原因。他的诗就是他的生活的缩影,他的生活也是浓缩了的一首首诗,他的生活、作诗都是坦率而发,无造作、矫揉、斧凿之痕。他的诗随其淳厚、睿智的哲学思考而显得真淳、隽永、厚重,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吕贺 《西藏教育》2020,(4):25-28
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重诗词的积累与感悟不仅能提高语文和语言文字素养,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诗,更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人格气质。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勤读诗、勤背诗、勤赛诗;指导和引领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在观察自然和习作中灵活运用诗词;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品悟诗词中的情感、智慧和灵魂的能力。真正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诗意",时时漾起"诗情"。  相似文献   

3.
<正>"江南文化探寻"研学课程是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开发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该课程以我国最具典型意义、内涵最为丰富、也与北方文化形成鲜明反差的江南地域文化为线索,组织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建构,使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融入自然、观察生活,感悟文化,思考人生,以更具体验性与直观性的"行走"课程,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4.
<正>"诗意的人生"是人们对于有着个体生活情趣和较高生活质量的人生的描摹,这样的生活充满了美的点缀,个体精神境界水准大幅提升。在高中教育阶段,要注重"诗性美"的存在价值,将语文课堂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在"诗"的国度里感受诗歌的意蕴之美,从而提升高中生的审美情趣。一、在诗意中感受文化底蕴,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性(一)感受传统,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充  相似文献   

5.
李白和李贺同为浪漫主义诗人,同样以《将进酒》为题做诗,但由于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之不同,两人在思想和艺术上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由此,我们可窥见"诗仙"与"诗鬼"诗风之不同。  相似文献   

6.
"诗的孟浩然",是指孟浩然人即是诗,诗就是人,人品与诗品高度统一。孟浩然"诗意地栖居"在唐代开元盛世有佳山秀水与先贤胜迹的襄阳、"先人留别业"的涧南园,使生存变成真正的生活,人的生活成为诗。孟浩然的一生,是人生的诗化,诗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在审美情趣上,中西的"惜花诗"都表达了对美的怜惜与爱护。但中国的"惜花诗"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一种人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西方的"惜花诗"则受基督教传统中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思想的影响,提倡人们"诗意地面对"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西"惜花诗"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教师必须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实现教学"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人和事由于与学生生活的实际有差距,所以学生  相似文献   

9.
笔者旨在探究一种适合于中职学生、传统与未来相结合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诗语文"。借此对中职学生实施"等待下的诗语文教育",点燃中职学生内心潜藏已久的灵性,培养他们的文化传承自觉、悲悯情怀和良性公知。  相似文献   

10.
<正>让教育理想如诗,校园风景如画,师生生活幸福如歌是我们的教育追求;让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和众多平凡的学生与"美好"相遇,从而影响并改变他们的人生,更是我们的教育追求。我希望:天成的"美好教育",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发挥潜能,做最好的自己。——题记  相似文献   

11.
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而"表达与交流"的方式以书面表达与交流和口头表达与交流为主.  相似文献   

12.
<正>怎么教"爱"?有点难。爱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大致是"爱国"、"爱人"、"爱自然"、"爱自己"等,尤其是"爱国"的分量更重些。怎么在课堂上进行爱的教育?爱国——不只是赞美。一般而言,爱国是天经地义的,似乎没有人敢怀疑;即使国家再贫穷落后也要无条件地热爱。《我们爱你啊,中国》十分具体地用诗的语言告诉学生中国的地大物博、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告诉学生:这样的国家能不爱吗?敢不爱吗?诗中反复出现"我们爱你",强调了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  相似文献   

13.
<正>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有"酒圣"、"酒中仙"、"诗酒英豪"之称。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他一生用酒当墨,写下了许多令人心驰神往的诗篇。一、酒色清亮,尽显自然率真之风采李白有一颗赤子之心,天真烂漫,晶莹透明。人生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创造,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独特标志。它用词精炼,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格律严谨。不仅形式优美,而且意境独特,因此被称为"诗中之诗"。对联中的许多精彩作品,或诗情浓郁、画意盎然;或风趣幽默、含蓄隽永,读之如观赏奇珍异宝,回味无穷。对于中学生来说,要了解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学好语文知识,对联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春联、喜联、  相似文献   

15.
周雪莉 《辽宁教育》2012,(15):71-72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提出了"为学生的诗美人生奠基"的特色初中建设目标,让课堂充满诗意,实现以学引思,以学定教;诗韵青春,举办艺术节、青春仪式、毕业典礼和"文武先锋"训练营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道德和文化体验。诗画校园,优化楼宇的布置,诗化楼宇的命名,营造诗意的育人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人生艺术化"是以审美观照来克制对人生实在物的过分欲求,它挣脱了各种现实的束缚与狭隘的人生局限,最终带来人生境界的提升与拓展。人的生活审美化、艺术化,艺术自然便成为人生命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人生艺术化"的意图是在寻找生命的和谐中让生命获得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所谓"诗意",《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果可以给诗意下个定义,我以为,人生一段经验或一时感受,加上对全人类的文化成果的感悟,便是诗意。如果说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那么,语文则更需要诗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习作要写自己想写的话",要"感情真挚"。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新课改中强调"三维一体"中就有"情感和价值观"。显然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流露真情说真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坦露自己的真情呢?一、习作内容要"打假"须与生活共进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与人生体验的传达,是学生在生活的自我反思中审视人生、审视内在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课程"的说明条目共计12条,"文化论著研读选修课程"的说明条目5条,并具体罗列五个系列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新课标对于阅读方面的要求不可谓不明确。"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