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缩短设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必要推进设计专业"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设计专业"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可从中吸取诸多有益成分。但在向传统"师徒制"进行借鉴和传承时,也必须对之加以现代改造和发展,从而更好推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刘可 《知识文库》2023,(21):175-178
<正>在新时代背景下,技能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全球激烈竞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注重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就要完善优化职业教育中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认识传统师徒制的发展历史,重拾传统礼仪文化,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师徒制,着力解决师徒制与现代学生观念的摩擦,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性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腰鼓文化为例,在对"非遗"项目的内容与分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要素主要有:传承人与传承群体,活态存在,传承制度,人文生态环境,进而提出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途径:进入市场,建立活态传承机制;引进课堂,拓宽活态传承渠道;借助传媒,打造活态传承的新领域;全民健身,开辟活态传承新途径,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存续,其发展得益于形式多样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4.
活态传承是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然途径。作为我国唐代著名窑口之一的寿州窑承载着区域内群体的文化记忆更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何让寿州窑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继续焕发生机是我们当下面对的紧迫课题。寿州窑活态传承路径的探索过程及存在的不足表现出鲜明的特性,针对寿州窑活态传承模式构建的描述、发展困境的反思、应对策略的分析,对于寿州窑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我国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工艺美术中独特技艺的传承对于工艺保护至关重要。工艺美术技能的培养仅靠现有学校的教学显然不够,需要有懂得学校教学的教授和精于工艺的大师共同研究,吸取传统师徒传授中有效的技艺经验,将现代学徒制模式融入整个教学计划,将学校教学与行业需要融合,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弥补现有教育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云锦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对云锦非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课程建设、云锦工作坊的人才培养、云锦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云锦技艺的活态传承理念,旨在有效利用"互联网+"、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等现代化传播媒介和教育资源,建设线上与线下云锦文化传播平台,开辟云锦技艺传承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获得迅猛的发展,特别是2014年,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公布,为实现规划要求,结合传统"3+2"职教师资培养经验模式的研究,文章在认知师徒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高校实施"3+2"职教师资创新培养的新模式,为高职学生的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析师徒制中国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校式教育取代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师徒制教育,对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其特点,使之与现代教育形成互补,更好地探讨中国画的教育形式。中国传统美术教育虽然也出现了画院等其他美术教育形式,但仍以师徒传承为主,明清之际尤其盛行,出现了中国画门派林立、异彩纷呈的局面。这种特殊化、行业化的美术教育形式,培养出了大批艺术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学校式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做出的选择,它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师资及其他物质条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规律。因此,在全面认识师徒制后,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力超前人是摆在当今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9,(8):93-99
为了能够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活态传承、推广儒家六艺传统文化,文章采用力触觉融合式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能够满足现代人日常健身娱乐生活需求的微型学习技术环境。该技术环境实现了健身娱乐和文化继承的紧密融合,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娱乐轻松的日常学习氛围中得到活态传承与发扬。此外,通过六艺中"射艺"与"御艺"的具体案例,文章给出了该技术环境具体的应用范式。实践表明,该技术环境软硬件技术方案较为稳定,可推广性强。  相似文献   

10.
工厂师徒制就是师徒制在工厂环境下产生的技能传承与分享的机制,它继承了师徒制的精髓,与现代学徒制具有内容和方式上的同一性,对现代学徒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如建立企业、师傅与徒弟间的可信承诺;加强现代学徒制制度群建设;注重学徒制层次的提升与工作场所学习的价值;建立以权力机构为主体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建立政府为主、校企学徒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晶 《职教通讯》2012,(28):54-56
师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形式,我国工厂师徒制在我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也不断发生着嬗变。我国工厂师徒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尽管在一段时期因其成为一种劳动用工制度而出现一定的弊端,但是作为一种技艺传授方式,师徒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中,应充分发挥师徒制技艺传授的优越性,不断地促进技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技工院校。学校始终坚持工艺美术特色办学,紧紧围绕北京“文化中心”功能定位,以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技艺为己任,设置有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三大专业集群,致力于为首都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技艺水平高、设计创意新、文化储备足”的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师徒制":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徒制”的培训方式对于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十分重大,但要使这一培训方式有效发挥作用,必须遵循相关实施要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实现“师徒制”由传统的“一对一”向“多对一”和“多对多”的内涵超越,要实现传统师徒制的“当面传授”与现代技术背景下“网络指导”的有效结合,要实现由注重“师徒制”的培训形式向关注合作型教师文化的营建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A4):15-16
为解决任职教育院校新教师培养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新教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师徒制在任职教育院校新教师培养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在实行师徒制时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师徒制”教师学习: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师徒制是促进新教师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方式,但我国现行师徒制尚存在若干需要克服的困境,包括:师傅的脚手架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教师共同体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新教师进行创造的机会减少和师傅促进新教师发展的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反映为人们在理解师徒制教师学习时存在异化、窄化和僵化等认识上的偏差。要改造现行师徒制可以考虑多种途径,如积极试行师徒同台上课、灵活实施多层议课和多方引入发展资源等。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在家传世学、作坊式学徒制的历史形态中保持渐进的、相对独立的传承和发展。但与现代科技相遇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遭遇传承的危机。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与一般手工技艺、现代职业技能都存在区别,在培养目标、技能类型、培养形式等方面明确特殊指向的"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有效模式。民族职教的"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在当前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保持活态化、特色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模式丰富多样,其中“师徒相授”与“父子相传”的教育模式,是美术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原始社会的美术活动中已经出现了师徒教育的萌芽,通过对它与宋代画院和西方绘画作坊的不同教育模式比较,可看出“师徒制”教育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强化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受校内实践场地、校外实训时间和"双师型"教师等问题的限制,现有的实训环节管理较为松散,缺乏有效性。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师徒制的优点,探索"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实行的多对一指导,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践培养方案,实行全过程跟踪控制和第三方考核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腾香  刘萌  刘姝 《职教通讯》2019,(16):17-21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等方式来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职业教育文化的追寻要直溯其源头,在对职业教育历史演变的规律中寻找它的影子。最原始的职业教育萌芽孕育了人类朴素、自然的教育情感,师徒制教育以师徒之爱为情感根基;工业化为追求社会福祉催生了现代形态职业教育,工业发展以及传统师徒制自身的衰败和伦理丧失导致其最终让位于学校职业教育,但工业的技术理性很快又使其面临伦理的困境;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来临使现代职业教育突破工具理性,追求人的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