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说明,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不能把教材奉为圣旨,要做到"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课内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进一步活化教材,增添教材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思想品德>以初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为起点,根据学生现实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整合为统一整体,分别以教育专题的形式予以呈现.同时,教材基于学生生活和经验设计问题,基于富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提供情境,基于组织主题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践行,并突出育人育德.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但是,教材毕竟是"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的仅仅是范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简单、机械、解读式地"以本为本",而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对新课程教材进行"二次加工".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标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意味着教师有权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生活经验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教材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对教材有效加工整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为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是激活教学课堂的关键。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变数学为生活——用好教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它旨在要求数学教学要从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中能呈现出不同的情形,这和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理解、把握、使用教材有很大关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再加工",变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途径。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教师如何灵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我认为首先必须以手中的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窗口,以锻炼培养能力为依托,以加强各种思维训练为纽带,让孩子通过教材这一个"点",相继走进生活——语文学习的"面"。只有灵动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依学定材,整合变通  相似文献   

7.
嵇华 《湖北教育》2007,(8):54-56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对学生来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为学生呈现了富有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对教师而言,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依据,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可引用、可借鉴的教学材料。但教材所展示的也并非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它存在着许多学生"看不见"的"留白",需要教师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一直被奉为教学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这种"神圣感"已逐渐被打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材其实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应是单一的"用教材",而是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教材进行再一次的"深度加工",通过对教材符合创造性原则的积极选择、有效重组及完善等,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通俗地说就是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正确领会、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不结合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内容,"照葫芦画瓢"、机械照搬教材,导致学生很难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需要,甚至出现学生探究方向性的偏差,致使课堂教学总有"教不到位""目标达成不理想"等缺憾。教师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过于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常常是为了"教"而"教",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状况。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听得乏味,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  相似文献   

11.
一、优化教材,有效教学是时代对于教师的呼唤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即从教师"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课程",可以说这一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是教学三要素之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学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展教学、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载体.《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机械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另外,以往的教学只要求讲知识点,而现在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有了天壤之别.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让学生学有体会、学有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教师不能"就书教书,就知认知",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整合,使所教的新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最新的教学观念,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变得轻松自如,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新意,往往提供教材之外的内容来供学生探究。这样的探究看似热闹,却脱离了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且这样做有时会只照顾了学生中的"佼佼者",忽视了大多数的"普通群众"。所以,在选择探究性学习材料时,应该以教材内容为主,开发内容为辅,扎扎实实做好基于教材的探究性学习。一、吃透教材精神在开展对教材内容探究的时候,教师先要搞清楚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教材为什么这样说,有  相似文献   

16.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教材的工具特征,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从"用教材教",要注重开发教材、要善于创设情境、要体现以生为本、要勤于联系生活几个方面论述如何"用教材教",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很"尊重"教材,恨不得能将教材的内容"复制粘贴"到学生头脑中去。因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大多是"用教材教",即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定的模式。否则,教师就会认为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而对于课堂中的意外,教师甚至会不知所措。新课标所反映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交易所",而是学生精神的家园;不再是被成人垄断的场所,而是由儿童拥有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框里,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发展。为更好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创造性合理使用教材。一、从静止到运动,促进数学思考受客观条件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过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不应该"教教材",应该在坚持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吃透教材、重组教材、以生为本、加强学习,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例子",它让使用者看到了知识的体系和知识的发生,是教与学的首选材料和资源,我们必须以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态度保持对教材应有的尊重。但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不同教师对于数学教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对于同一个数学内容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处理。教师很多时候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