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都会有正读和误读。正读是对文本的正确阐释,读者通过作品和作者相互沟通;误读是对文本阅读后的一种错误阐释行为,但误读并非是一种不可取的阅读。正读和误读是相辅相成、共存互补的,对文学作品的正确阅读应是将正读和误读有机结合,才能使阅读成为有意义的阅读,文本才能增值。  相似文献   

2.
误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误读是布鲁姆提出的"一切阅读都是误读",狭义的误读是相对正读而言的,是运用不同的社会文化阐释体系对文本进行的不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误读和正读是客观存在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廓清误读与正读的关系,可以有效地避免对误读的概念泛化和消解.  相似文献   

3.
误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误读是布鲁姆提出的“一切阅读都是误读”,狭义的误读是相对正读而言的,是运用不同的社会文化阐释体系对文本进行的不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误读和正读是客观存在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廓清误读与正读的关系,可以有效地避免对误读的概念泛化和消解。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有意"的"误读",并不是他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有超前理论建树的原因."有意"的"误读"实际存在着一个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5.
高考古诗阅读题中,为何学生会"读不懂"与"误读"呢?笔者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重答案讲解,轻学生的原生解读。其二,重诗歌类型的共性分类,轻诗歌文本具体的个性解读。其三,重显性的意象与炼字,轻隐性复杂的情感内涵解读。并从名家的案例中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读透诗思,打通意脉。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从原作背景、方法、译者风格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再现文学翻译中原作的风格。同时,以对“偏见观”的分析为基础论证了文学翻译过程中“误读”的产生及由此引出的“创造性叛逆”问题。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担任市评优课的评委,一天内连续听了五位青年教师上的同一节课,课题是江苏版高一语文新教材的课文——劳伦斯的《鸟啼》。《鸟啼》是一篇文笔相当优美的散文,写的是一群鸟面对冬天的严酷毫不屈服,“向死而生”,直到春天到来时又欢乐地歌唱。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90年代末后起工业设计院系的“工业设计”误读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目的在于引起广大工业教育者的重视,努力提升社会需求工业设计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西方翻译研究影响下我国翻译研究范式变迁的特征,即滞后、焦虑与跃进,揭示我国翻译研究中的传统自足和排外倾向,揭示跨越式发展倾向及描写研究的不足与误解,借以从范式变迁的视角审视“创造性叛逆”误读之因。  相似文献   

10.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提的最响的口号之一便是“师生平等”。于是,许多老师放下架子,丢掉面子,想方设法“亲其生”——与学生一块唱歌、一块玩耍、一块游戏;与学生称兄道弟,打成一片,对犯错误的学生睁只眼、闭只眼,忍气吞声……  相似文献   

11.
“问题式”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设计是指通过提出文学作品中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而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试行解决这些问题、评价试行的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要利用“问题”来组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首先就是要设计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目标或者说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将提的问题分成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四类,并给出了提这四类问题(特别是前三类)的层次和角度。问题解决就是在面对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利用时,指向于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过程分解为问题的表征、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计划和监控四个过程。文中对四类问题的袁征和解决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岗位要求,引入建筑行业制图技术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总结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体现着写作文化。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培养文化意识,敏锐地发现文学作品中负载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阅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某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泛读课程的名著阅读活动中引入同伴互评方法,结果发现:同伴在语言形式方面的批阅多于内容方面的批阅;同伴互评的正确率较高,而且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同伴互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和撰写文章的认真程度。与教师评阅相比,同伴批阅没有明显的劣势。学生通过互评深化了对名著的理解,拓宽了思路;相互启发和督促,提高了写作水平,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而且为未来的职业训练作了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介绍本世纪较为流行的三种阅读模式出发 ,着重介绍了“指导性阅读方法”与其它方法之间的异同 ;通过分析 ,简单地介绍了“指导性阅读方法”的起源 ,特点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加以运用的程序。本文的目的在于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上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论文学翻译之"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以作者原意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还是以作品的文本自身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都要求译者采取力图再现作者意图、复原文本意义为目的的“正读”的阅读方式。然而,现代意义观关于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成果决定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具有片面性、历史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因此“正读”只能是一种理想,“误读”则是文学翻译之必然,也是再创造之基础。译者对原文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文本的意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批评者应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学翻译之“误读”,因为它使文学意义重建和文化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尽管现今我国的文学阅读学还不是很完善,但龙协涛教授的新著《文学阅读学》的出版却向人们透露出一种信息:文学阅读学正以全新的面貌、系统的理论和多方面的实践努力在往新的发展阶段迈进。龙协涛教授多年以来一直从事文学阅读学研究,而其新著则更是立足于学术前沿,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努力把中国传统的命题、范畴激活、更新,与西方的理论实现有效的汇通和转换,引证丰富翔实,辨析透彻精到,文笔清秀朴实、清通优美,熔中西文论于一炉,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18.
经典自觉阅读的现象越来越式微,课堂鉴赏的魅力也日趋减弱,激发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是经典鉴赏教学及经典推广的首要任务.视听媒介介入法、口头交流法、比较鉴赏法、论文写作法、成果展示法,都有助于激发经典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独立评论》中刊载了一些文艺作品,既响应了读者的要求,也传达出了编者的观察角度。实际上,编者是将之作为有一定思想含量的材料来看待,体现出了编者的现代眼光和关注社会问题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自萧统在《文选》诗中设祖饯类,祖饯诗就独立成为一种诗歌题材。《文选》诗祖饯类共选有八首,另外,《文选》杂诗类、公宴类、赠答类也有祖饯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的饯别之作。综观这一时期的祖饯诗作,《文选》祖饯诗作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