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稍微留意一下老师们的备课我们就不难发现,身边的很多老师甚至是部分骨干教师都在搞“优质备课”。一本优秀教案在手,备课就变得非常得心应手了。字抄写得工工整整,内容抄得具体详实,环节抄得滴水不漏,还时常来点插图表、漫画等花样点缀、粉饰,以求编制一份优秀教案以备检查时获得高分。更具普遍性的是大多数教师的备课经常课后补写,即使是课前备好的,也基本不按所备的去上课。工整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这种备课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会有多大的帮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恩:新课改教师应如何有效备课?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前序,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师操作整个课堂的战略战术的策划.所有高效成功的课堂,都离不开上课者课前精心的设计和准备.特级教师斯霞曾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这充分说明对于任何教师而言,备课绝不是简单敷衍了事就行的. 这几年新推出的集体备课成为很多学校所推崇的备课方式.同组的教师一起分析教材,然后由主备课人进行详细备课,形成统一的教案、课件、一体化讲义,最后所有的教师带着一样的教案和讲义,走进不同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下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集体备课,是教师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可以促使备课真正由“写”转化为“备”,注重了“研”与“探”。  相似文献   

4.
关于集体备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梅 《文教资料》2008,(29):111-113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见的教研活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在个人钻研与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健全制度的保障下,不断拓宽集体备课研讨的范围,才能使这一传统的教研活动满足当今倡导的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集体备课,作为培养教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之一,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教师的厚爱。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备课质量就是教师业务水平的反映,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益。下面就集体备课的价值、内容、方法与形  相似文献   

6.
胡雪丛  丁亮 《吉林教育》2005,(12):28-29
本文就当前集体备课存在的流于形式,出现冷场局面,质量不高等几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教师观念的改变,良好讨论氛围的营造,组织技巧的运用,以实现集体备课质量的提高,最终达到整个学校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集体备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可见 ,教师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但从目前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来看 ,在政治思想、科研意识、文化素质及心理应激能力等方面 ,距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而且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造就一大批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专家型教师群体 ,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 ,同时也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 ,我们认为加强集…  相似文献   

8.
<正>有道是"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与团队合作相比,个体力量劣势明显.刘易斯·托马斯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中说:"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为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一些业内人士倡导集体备课,他们同时补充了可以提高备课效率、打造质量精品、适于统筹安排、减轻教学负担、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等理由,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响应.一段时间以来,集体备课热潮涌动,  相似文献   

9.
传统式的“孤军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增进教师之间信息沟通;让教师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学术的氛围;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  相似文献   

10.
集体备课是备好课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是实施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师成长的要求。一方面,可以以集体备课为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备课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以课例研究为主,从而发挥教学建模优势,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集体备课更重于求异传统的集体备课思维指向求同,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五统一,即内容、目标、重难点、进度、练习统一,这确实能通过老教师的经验来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创造教育质量的高水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重大教育课题。毋庸置疑,集体备课这一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在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开辟了提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活水之源。笔者在本刊去年的第12期撰文《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集体备课的思考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余忧未尽,梗喉欲吐,下面就集体备课中还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广大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可见,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但从目前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来看,在政治思想、科研意识、文化素质及心理应激能力等方面,距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而且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造就一大批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专家型教师群体,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同时也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认为加强集体备课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要求的一种较好的新科研形式.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以学论教”成为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模式,这就促使我们要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过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我们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必须随着新要求的变化而改进,增强适应性。新的课程环境要求我们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互动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只有勇于开拓、善于反思的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4.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实效性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集体备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高的重要手段。但如何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却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一、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意义 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意义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同时能有效地缩小同级部不同班级教学成绩的差距,从而整体地、大面积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个体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从微观上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有利于学校强化教师的合作执教意识,凝聚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集体备课作为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已经得到了一些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是,在一些学校和教师中对集体备课目标的确立、集体备课形式的选择和集体备课密度的确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集体备课才能真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才真止能够从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教师群体素质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19.
集体备课作为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已经得到了一些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是,在一些学校和教师中对集体备课目标的确立、集体备课形式的选择和集体备课密度的确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集体备课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才真正能够从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教师群体素质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20.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1.可以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备一节课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所要渗透的内容也更多。就教师本身而言,因精力有限,个人知识层次、教学经验、教材处理千差万别,凭借自己单打独斗,在教学设计及重难点突破上很难有所改进,很难很好的去实施实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各项要求。只有集众人之力,相互合作,共享资源,学习同伴的优秀教育教学技能,借鉴教学经验成果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