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习语从广义上说包括谚语、成语、俚语、俗语和典故等,形式多样。习语是汉语的核心和精华,翻译汉语习语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承载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我们要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习语就不可不译。本文分析了汉语习语的特点,根据它的特点来对汉语习语进行分类翻译,主要探讨了以下三种翻译方法:意译法、省略法和借用法。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有大量的习语与女性相关,英语国家的女性文化可以通过这些习语得以透视。从英语习语出发,按照历时的顺序,首先分析其所折射出的西方传统女性文化,揭示传统女性文化存在着性别歧视色彩,然后对新历史条件下的女性文化和英语习语给予一定的诠释,从而从习语层面对英语国家的女性文化作出较为系统的描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的女性生存状况的分析,探讨隐藏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社会性别差异,认为该电视剧有益地反映出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现状源自于媒介力量、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传统、男性和自身四方面的压力。联系此影视作品的情节内容剖析女性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情感世界,并试图去探讨女性的生存空间,得出女性要想求得真正的解放要勇于走出自己的牢笼。  相似文献   

4.
语言蕴含着人类的思想和文化,所以语际间的翻译被视作跨文化交流。汉语习语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历史、宗教、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翻译时不应忽视文化语境的作用。此外,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会受到诸如社会发展状况、目标语读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译者翻译时应充分考虑文化、社会、读者等因素,灵活采取翻译策略,着重将汉语习语的文化内涵译出,加深西方读者对习语的理解,有效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转换,传递文化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英文属于不同的语系,中西文化差异明显,了解掌握英汉差异是翻译的必经阶段。汉语习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翻译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该文通过分析中英文化差异,结合汉语习语英译实例,简要总结汉语习语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娅丽 《考试周刊》2010,(12):24-25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语言平静,感情真挚,富含中国古代女性特质。本文从意象、语言、笔触和意境四个方面分析鉴赏中国古代女性诗词之美.以期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一些固定的短语或短句。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文章分析了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及英译汉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女性发展与社会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当代女性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当代女性虽然已从古代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中挣脱出来,但在思想观念上仍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始终没有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所以,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增强全社会的性别意识,促进女性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致力于传统文化近代转换的新型知识者,以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和男女平等理念为理论基础,从性别秩序理念的重构、女性社会价值的重估、女子才德关系的重释、女性角色形象的重塑四个层面,对中国古代宗法农业社会中以男权主义、家族主义、伦理主义为价值准则的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进行了除旧布新的重释与改造。这一传统社会性别理念近代转换的工程,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对英汉动物类谚语所折射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两者的异同。研究发现,在社会地位方面,英汉女性都处于受压迫的附庸地位。汉语中多以家禽、马来强调女性任劳任怨,英语则以宠物猫狗凸显女性派生地位。在婚嫁家庭方面,英汉女性都是家庭的工具,无话语权。汉语强调贤惠忠贞,英语侧重附庸派生,女性心智性情都表现为愚昧多舌。汉语多以蛇蝎体现女性的狠毒,英文则以猫羊表现女性的邪恶。女性产生负面形象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分工、文化传统和心理因素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张莹 《林区教学》2008,(5):98-99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的隐喻习语。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习语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隐喻习语也会有所不同。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英汉隐喻习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二者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更透彻地了解汉英文化反映在隐喻习语上的异同,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国和中国历史、文化、习俗、传统以及地理位置等等的不同,导致了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对英汉习语的结构、来源、意义等方面的比较,对英汉习语的跨文化交流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研究传统文化必须从研究阴阳学说开始。基于此,从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传统的思维方式入手,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从中医和占卜术方面论述阴阳学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女性的外在举止和内在气质产生重要作用。明清时代,文化中逐渐形成了女性美的另一传统,也就是注重品德修养,强调内在气质与外在举止相统一,从而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秩序。适逢其时的作家李渔也感知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其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女性类型就具备典型的传统女性特质,因而本文从真、义、美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传统女性观在其小说女性形象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经了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立足于女性学的理论基础,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分析的角度入手,对汉字展开文化考察,可以深入剖析出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自女神开始,经由女主与女人,进而沦为女奴的四个阶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英国和中国历史、文化、习俗、传统以及地理位置等等的不同,导致了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文章通过对英汉习语的结构、来源、意义等方面的比较,对英汉习语的跨文化交流进行了一些探讨,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不同文化的习语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文字简洁洗练,语义含蓄深邃,回味隽永深长。很久以来,对习语的研究已经从纯语言转向文化角度。该文试图对英语和汉语习语的同异进行比对,对英汉习语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把习语文化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任娅妮 《考试周刊》2010,(24):40-41
汉语中职衔称谓的方式多种多样。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同时体现着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本文从社会文化和语用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一种广泛流传并具有特定文化含意的固定词组和短语.汉语是高度发展的语言,拥有极其丰富的习语资源.文章分析了汉语习语有别于英语习语的文化因素;提出提高习语汉译英质量的制约因素;最后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策略对汉语习语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二红 《海外英语》2014,(6):148-152
语言是社会和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而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该文选取了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探讨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文中从目标语言中动物形象的处理问题着手对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其中谈到的策略包括直译、对等翻译、意译以及直译加注。该文意在通过对汉英动物习语的特征、文化内涵以及翻译策略的研究,增进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审美,并且促进中西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