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且突出的一个观点是"无为"。当代人常常将其误解为"无所作为"之意。然而,"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通过顺其自然、少私寡欲、适度而为等形式,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这一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为解决现实社会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得意时都是孔子门徒,失意时都是老子门生,意在表明孔子与老子在对待社会现实上截然对立的态度——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标志着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消极出世,以无为消解不平。但实际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本义是什么,老子提出“无为”的动因及社会意义如何,恐怕还得认真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出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本文拟从“无为”本义,老子提出“无为”的社会动因等方面略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冰媛 《考试周刊》2012,(27):27-27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精髓,"无为"是道的体现。老子主张行道,认为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客观性与规律性。他的这种"无为"思想,无疑含有积极因素,具有现实意义。他也提出了无为的方法:要顺应从民意,要有自知之明,还要节制私欲。理解老子,理解"无为",应从道入手,只有深刻地理解"法自然"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理解老子那饱含思辨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4.
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以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开篇,经过庄子的阐释和升华,终成中华民族自成一派独特之哲学.道学以其独特的思辨智慧,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浪漫诗性的人文情怀,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中国哲学的思想沃土.历三千年时光,走下哲学境界的神坛步入伦理世界的规范立场,成为潜在的意识形态,构筑起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渗透进国民性格及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本文将分别从政治文化、国民性格、审美旨趣三个角度对道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文化表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田锐 《教育评论》2022,(9):99-105
家庭教育中的无为更接近于老子说的人道无为。无为之“无”带有“因为无,所以想有”的激发机制,而“为(伪)”则易引起“从对立到预设对立”的连锁反应。无为的家庭教育意涵是引导而不打扰,引导即以心虚心,使“伪”趋无;不打扰即以无促有,使“有”自发。“无为而无不为”的家庭教育目的是辅助儿童自然成长,其理想化的目的是非刻意的,属于无动机的天道无为,但其现实性的目的是低强度的,属于低动机的人道无为。无为家庭教育的践行方略包括以处下而以退为进,以不争而协同共进,以不言而留有余地,以弗居而更新区分,以无弃而保而不弃,以不仁而无偏无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道”、“自然”,“无为”这一老子思想体系出发,认定“小国寡民”是老子无为观念的具体展现,即为“小国之有,寡民之欲”。并从这一理解与《老子》全书思想的一致性,以及这一理解因“道”的规律(反)而合于老子的大国观这两方面,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地探讨与论定。  相似文献   

7.
胡绍玲 《文教资料》2008,(32):77-78
老子强调出世的"无为"思想,表面上看,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是相对立的,但我们不能从字面来理解老子关于"无为"的主张.简单地认为"无为"只不过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的代名词,欲从根本上否定"无为而无不为",并将其诠释为消极的无所作为,是彻底背离了老子"无为"思想的原始出发点而进行的狭隘理解,老子的"无为",其最终的落脚点恰恰是在"无所不为"上.  相似文献   

8.
就老子思想主旨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并非君主、王侯的“君人南面之术”,更不是老子能动地为统治者提供的一种政治策略。老子“无为”本是老子“道”的一种存在方式,落实到人生实践中来,则首先表现为一种达到其“无不为”人生修养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子激于衰乱之世而创学说,主张“为无为”,任民自然,蕴含了至仁之情:对内,使民皆返质朴,对于那些诡异乱群者,则主张镇之以无为之法,导之以自然之术,使之归于正流;对外,本着慈,倡不争之战,后发而制人,使用兵逞强.之国归于“道”。这样,便能达到“以道莅天下”的境界。入世之心昭然。  相似文献   

10.
就老子思想主旨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并非君主、王侯的"君人南面之术",更不是老子能动地为统治者提供的一种政治策略.老子"无为"本是老子"道"的一种存在方式,落实到人生实践中来,则首先表现为一种达到其"无不为"人生修养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忍耐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中华民族向来尚忍,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取向。《道德经》中的忍耐思想意蕴深刻,老子用无为开出救世良方,无为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忍耐正是其不可忽视的展现方式。老子的思想有道常无为、孔德不争、守柔曰强等内涵。老子的忍耐以"道"为限度,具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谦下不争、贵柔处弱、致虚守静等特点,挖掘老子忍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有着丰富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有人片面认为老子思想是消极颓废、逃避人世的,而没有看到他关注社会纷争、关怀人民幸福安宁的积极入世思想。误解的标准主要在于老子是否积极关注社会人事,"自然无为"是否就是无所事事之意。从这两个角度入手,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分析老子思想真正含义,驳斥误区,证明《老子》是一门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的政治哲学,具有很强入世精神和人世关怀。  相似文献   

13.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陈霞  常理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20-21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并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要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无为”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身处乱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剖析,不仅提出了解决社会危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威 《华章》2012,(2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便有着辉煌的成果,其中“无为”可谓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与闪光点,应用到政治上就形成了“小国寡民”的独特治国方略.而在同一时期大洋的彼岸,古希腊的哲学先贤亦同样传早了辉煌的文明,其中古希腊法学家们的城邦制度独树一帜.本文通过介绍对比古代中西方的法律文化精髓中的行政法部分,找出他们之前共同的精华部分,从而对我国在法制现代化浪潮中做出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秦亡汉立 ,汉初统治者注意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批判秦朝暴政并对之反拨。君臣多受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影响 ,从宽治国 ,与民休息。本文即从节约开支、约法省刑、鼓励农业生产等方面反映老子思想对汉初政治的影响。这种“自然无为”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成为汉初政治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浅析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并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要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无为"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身处乱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剖析,不仅提出了解决社会危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无为政治。老子通过对无为而治的描述,表达了他"道法自然",追求和谐社会的最终理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