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 《小学生导读》2011,(Z2):34-35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习作提出的要求,一个字词的妙用,往往能使句子更贴切,使文章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习作时应该仔细推敲所用的字词,恰当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贾岛"推敲"  相似文献   

2.
标点符号歌     
在习作中,同学们经常只注重字词的推敲和语句的表达,而忽略标点符号的运用。其实,标点符号在我们的习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用错了标点符号,就不能正确表达意思;巧用标点符号,则能给文章增辉添彩。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运用标点符号呢?在这里,我把一首《标点符号歌》送给同学们。,:?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考虑好。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  相似文献   

3.
推敲古诗的五种方法一、推敲字词,活学活用。在古三诗句中,有许多地方往往是一字传神,引导学生推敲揣摩,既可以更深层灰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又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二、巧设疑问,引向深入。抓住问题的症结,设疑置问,往往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三、描...  相似文献   

4.
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了词语的教学,是无法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的。抓住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语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课堂实践对词语的教学还存在以词语解词语的现象。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呢?一、追本溯源—让词义理解更实在 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现在,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对词义往往是讲解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去查词典。这样,学生无疑是在被动地接受一个词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对词语进行追本溯源,从而让词义教学更实在。例如,对《推敲》一文中的“推敲”一词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师:这一篇课文的题目是“推敲”。谁来说一说“推”和“敲”各是什么意思?生:“推”和“敲”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师:也就是说这一篇课文写的是关于“推门”或者“敲门”的事情了?生:不是的。师:那是什么意思呢?“推”和“敲”就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呀?生:“推敲”是表示一个人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是吗?那么和“推”“敲”原来的意思完全不相同了呀。生:我听爸爸讲过贾岛在作一首诗时的故事。贾岛对“僧推月下门”一句想了很久,到底应该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总是想不通。这就是“推敲”这一个词语的来历,表示的是人们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你知道得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中特别能显示功底的莫过于用文字恰当地形容各种生活现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看你能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捕捉素材的触角,同时还要从自己的文字库中寻找、斟酌,选择恰当、生动的文字来形容,说出心中最想表达的意思、感觉、判断、情感……以达到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目的。我国自古就有韩愈、贾岛为“推敲”二字切磋商榷,王安石为一“绿”字几度换字的佳话。那么如何增强学生推敲文字的意识,提高学生推敲文字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一、推敲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所谓“推敲”,其用意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理解,它需要学生用心地思考、比较、品悟,这是一个思维和情感都必须积极活动的过程。窦老师在上课伊始,以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推敲”的典故,告诉学生学习古诗应当好好地推敲诗里字词句的意思。接着,在教学《游园不值》时,窦老师时时处处注意引领学生推敲该诗用词的精妙。如学习“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印”,窦老师让学生比较为什么会是“印”,而不是“踩”;学习“怜”字,窦老师向学生讲述了叶绍翁在写这首诗时考虑是用“怜”还是用“嫌”的故事;学习“小扣”一词,窦老师让学生模拟“小扣”是怎样扣;学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窦老师让学生探究“满”和“一”是什么关系,并用陆游的诗《题临安初霁》中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与“关”相比较,体会“关”的妙用。窦老师解读字词,不只是停留在对字词意思简单的解读上,而是将字...  相似文献   

7.
一次意外的习作讲评.似乎使我找到了提高学生修改习作兴趣的“良药”——给习作评语加点“佐料”!按空间(地点)的顺序连句成段,是那次训练的内容。我先让学生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比如:列出至少两处景点。来表达“美丽的校园”这个中心意思。可不知为什么,在我们看来极简单的一件小事,对于三年级的农村学生却极为困难。看了他们交上来的习作,我气不打一处来。在讲评时,我便生气地说:“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丽的景点(地方)很多,难道大家都没发现吗?  相似文献   

8.
习作一直令教师、学生头疼、无措,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追问两个习作的根本性问题:习作是用来干什么的?习作教学要站在谁的立场?一、习作教学应从生活需要出发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句话告诉我们:第一,习作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绪,说出自己的真话、实话、心里话;  相似文献   

9.
练习一课题修改习作《花房写生》(见附录) 要求认真推敲语句,根据原作的意思,清理那些表达不顺畅的,去掉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增添那些必不可缺的,使通篇表达准确,语意顺畅。指导要点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运用“移植”方法,通俗易懂地启发学生开展故事创编,使故事读起来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构成的各要素,一步步、适时地引导学生巧妙“移植”特定的故事环境、人物的某些特征、某个具体的情节片段等。选取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尖流淌的故事”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语言使用中,离不开语句的表达,而词语则是语句的基本单位,是组织段落、篇章的基础材料。因此,词语运用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在一字之中尽可体现,而一些以一字之妙传神的佳话至今仍为我们所乐道。贾岛的“推敲”故事一直被大家传为美谈。当时贾岛正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将“推”改成“敲”,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于是韩愈和他探讨起来,最终确定用“敲”字,“推敲”二…  相似文献   

12.
按《说文解字》, “嫁”的意思是“女适人也”。根据《辞海》,“适人”的意思就正是“女子出嫁”。现在,我们提到“女子结婚”都会用“嫁”字, 但在古时候还有其他字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除了“嫁”字,古人还用“归”字表达女子出嫁的意思。《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  相似文献   

13.
一、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通过第二、三学段的习作教学,使学生热爱习作、学会习作,打好基础,发展个性,为学生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体说来,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实际教学小说单元习作时出现的困惑和思考,尝试通过习作四部曲:呈现范例,学习故事“选材”;搭建框架,学习故事“组材”;读写融通,构思故事“亮点”;多方反馈,完善故事“看点”力图使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写好原创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是例子”。那我们又该如何用足这些“例子”,帮助习作起始年段的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高习作能力呢?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学习故事,体味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正>统编教材六上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本单元选取了《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两篇习作例文,习作的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我们通过对整个单元的梳理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材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其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对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有代表性的诗人有初步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打下基础。怎样才能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呢?以前,我教古诗,往往采用串讲的方法,即先讲字词,再讲整句的意思,最后连起来讲全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读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这种方法固然不可取,有待改革。到底怎样改革呢?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讲些古代诗人的故事,使他们对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有所了解,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譬如,我在讲李白所作的《赠汪伦》这首诗时,我采用的方法是“故事引诗法”.  相似文献   

18.
[阅读烛光]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对我们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我们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目标。而其中“文从字顺、具体明确”的要求,很显然是对我们习作的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其中很重要的是在习作中学会“锤炼语言”。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教师如何把“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呢?在长期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这样的经验一得心应手写出来,推敲琢磨改精彩。就是先让学生尽快地把习作的草稿写出来,然后细细推敲,反复琢磨,把习作改精彩。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阶段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也是从“写话”起步,逐渐过渡到“片段”,最后形成“篇章”。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应该会写作文了,可事实是很好的习作素材,学生把人物呈现出来时,却给人以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的粗糙之感,更谈不上具体、生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缺少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