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①“心折骨惊。”(江淹《别赋》)“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远酒家。”(杜牧《泊秦淮》)“烟”、“月”是互文,即烟气和月光同时笼罩着河水和沙地。③“旧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白居易《长恨歌》)“太液”、“未央”是互文,即太液、未央的芙…  相似文献   

2.
互文是古诗文的一种特殊表达法,其基本特点是上下文里对应的词语前后补充,参互见义,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一般常提到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明月”既属秦又属汉,“关”既属汉又属秦,“明月”与“关”即为互文。由于互文在表达上能扩大词句的容量,增强  相似文献   

3.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诗歌文字优美、气韵流畅,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一些教师知识功底的匮乏,竟将诗中的名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解释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下了船,主客一方在岸边,一方在江心,遥遥相对,饮酒作别。其实,白居易在这里运用了古人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  相似文献   

5.
《楚辞》互文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楚辞》中互文的三种主要形式:单句互文、双句互文、隔句互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楚辞》注释中,注释家们对互文有不同的理解,通过探讨互文与变文同义的关系,认为互文与变文同义是两种修辞效果不同的修辞手法,但二者异中肌,应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楚辞》及其互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互文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并不少见的语言修辞现象,具有其独特的分类结构特征,由于并未引起足够注意及与“对文”相混等原因,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出现选择现象,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互文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又并不少见的语言修辞现象,具有其独特的分类与结构特征。由于并未引起足够注意及与"对文"相混等原因,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出现误译现象,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电影片名的互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莎  李鲁 《考试周刊》2010,(6):33-35
文章基于互文性理论及电影片名实例分析.论证了前者应用于片名翻译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重点探讨了实现片名互文翻译的三大要素——互文理解、互文解读及互文转换。字面译法、变通译法和归化译法是文章提出或建议使用的三项可行的片名互文翻译手法,其运用选择由片名所涉的语言、文化等互文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9.
刘卫莲 《海外英语》2011,(15):146-147
广告词的翻译简短明了,实用性强,很有研究价值。该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以及研究一系列中、英文广告和它们分别对应的译文,探讨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梁瑞新 《成才之路》2011,(25):35-35
在教学《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怎样理解?这就涉及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何为互文呢?"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连贯的语言里使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它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所以有必要对其表达效果和翻译方法加以分析,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这种特殊修辞。  相似文献   

11.
英美文学中的互文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指的是前人或同代人发表的文章的一部分被后来的作者模仿或在后来的文章中被借用。这种现象划分为四个类别,引喻式(allusion),滑稽模仿式(parody),结构/原型式(structure/archetype)和拼凑式(pastiche)互文现象。前两者是传统式的互文现象,而反两者则是与现,当代文学创作及批评理论的出现紧密相关的。这说明,现当代文学的兴起极大的拓宽了互文这一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不能离开其他文本而单独存在,在此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文本网络.因此互文理论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分析《失乐园》和《伊甸之东》与圣经之间的互文.  相似文献   

13.
互文,在中学古诗文课文中出现较多。但由于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资料(以下简称较参)对互文的理解与翻译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这些内容的教学受到了影响。例如,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0题,要求考生选择“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正确意思。这两句是互文,正确意思87年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有注,但仍有不少考生选错,究其原因,教参的误译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这两句,教参译作“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与该题的一个干扰项相同。再如《治平篇》中“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一句也是互文,“开”的既有仓廪也有府库,“悉”的既有府库,也有仓廪;仓廪是贮粮食的,府库是藏钱财的,全句的意思是,“打开仓廪和府库,把粮食和钱财都拿出来救济他们”。教参  相似文献   

14.
互文是文言文翻译中的难点,如《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互文,有人译成“有席卷天下,控制寰宇,征服各国的意图,并吞世界的雄心”.这样翻译不但失去了原作铺陈夸张、声势夺人、琅琅上口、诵读优美的意韵,而且还显得重复  相似文献   

15.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诗文中有些语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产生错误。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登船。“主人下马”这部分省了“客”.“客在船”这部分又省了“主人”,前后语意互相补充,才能正确领会句意。如果将其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那就曲解了文意。可见。掌握这种修辞手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语句的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张晓晨 《考试周刊》2011,(18):42-43
由于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流行篇章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语言现象也在传播方式上发生了变化,通过网络等媒介,流行篇章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对语言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运用篇章语言学中的互文理论来分析流行篇章,研究流行篇章在当今社会中对人们日常语言和媒体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文学翻译中的互文性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源语信息和目的语信息之间的传递,尽量减少因文化亏损而造成的互文性缺失,寻找文本间的最佳关联,获取最佳语境效果。译者必须抓住互文性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对源发语文本作出语境假设,来获取最佳关联,为作者、译文读者架起最佳理解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古诗文翻译资料中,常可发现一类明显的错译。仅举两例,可见一斑。 例(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行说》)——“在东西两边胡叫乱吼,在南北两边冲撞破坏。”  相似文献   

19.
刘佳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5):142-144
在肯定翻译目的论提出的以翻译行为过程中的委托人的要求、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以及文本的目的为翻译的第一准则的同时,从互文指示手段和文化互文两方面,运用互文理论对目的论所暴露出的不足进行研究。同时将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行为置于互文网络织体中,以迭到获取信息完整性,文本价值的历史继承性和传承文化兼容性,实现翻译在特定的“目的”映射下时间与空间、历时与共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互文性在翻译学中的重要性,论述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定义和特性,分析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关系,指出翻译语境是在翻译学内部对文本之间生成和聚合关系进行的研究,而互文性是文本之间多角度、多层面关系的研究,两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